Wednesday, December 29, 2021

2021/12/29 第 214 回 - 回應 神的招聚

 

耶 31:10 ... 趕散以色列的必招聚他,又看守他,好像牧人看守羊群。

 

流離他鄉的以色列人,再度蒙神的呼召,要引領他們返回 神施恩之地的錫安 。 以色列人因為背離 神,而遭致放逐,流落他鄉。然而 神不離不棄,依然像看守羊群的牧人般的關愛著以色列人,要再度招聚他們,救贖他們,讓他們回到 神施恩之地,享受五榖、新酒、橄欖油、牛羊等豐富的禮物。

大 A 說:

這幾個禮拜,我們經歷待降節期,等候主的降臨,就是我們回歸之日。問題是我們可有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小 A 說:

所以末世就是回歸的日子嗎?

大 A 說:

端賴你是聰明的或是愚拙的童女﹝太 25:1-13﹞。上的禮拜我們談到若你相信主要再臨,要將待降節期看成是一種例行性的操演。讓我們知所警醒,隨時預備好自己,以應主不時的再臨。

小 A 說:

根據 經文 的說法,主招聚祂的子民回歸的道路應該是平坦的,即使對瞎子、瘸子、孕婦、產婦這等孱弱的人,也不會構成障礙﹝耶 31:8﹞。

大 A 說: 

我想 神期盼人們的回歸,相較於人們本身的期盼更加的濃烈。猶如路加福音中提到那位醒悟的小兒子回家,相離還遠,父親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 15:20﹞。所以回家之路的障礙,應該是人們自己所設的,使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感覺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不得其門而入﹝太 7:14﹞。

小 A 說:

所以說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 7:8﹞。

大 A 說:

是的,得不著是因為我們不求,求也得不著,是因為我們妄求,我們所求的盡是攸關宴樂的事﹝雅 4:2-3﹞。所以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不是患難、困苦、逼迫、飢餓、赤身露體、危險或是刀劍﹝羅 8:35﹞,是人們自暴自棄,自甘墮落。

小 A 說:

因為人們自己經不起五光十色的世俗誘惑,選擇離家出走的?

大 A 說:

是的,我認為並不是 神趕散人們,反而是 神的溺愛,祂放任人做自己的決定,人則如路加福音中所述的小兒子,收拾了父親所賜的家業,到遠方去任意放蕩,不知節制的浪費資材﹝路 15:13﹞,終致讓自己陷入苦境。 

小 A 說:

所以說悔改乃是抗拒世俗的誘惑,讓我們找到引到永生的康莊大道。

大 A 說:

是的。人們面對的障礙就是世俗物質消費文明的誘惑,沉迷於花花世界的“舒適”之中,而難以自拔。因此與 神漸行漸遠,乃至於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更糟的事情是多數人,彷彿煮開溫水中的青蛙“安“於現狀,根本不想家,你、我或許也是箇中的成員之一。

小 A 說:

亂講,我可是天天都回家的喔。

大 A 說:

沒錯,home sweet home ,然而我們卻忽略 神為祂萬國中為首的子民預備了一個更美好的家,﹝耶 31:7﹞。它的供應是超越人們筆墨所形容的“有五穀、新酒,和油,並羊羔、牛犢之地﹝耶 31:12﹞。”而人的思維卻拘限於追求物質的豐厚,失去了 神所賜的靈性,淪為一個寄居的人,陷入泥潦之中而不自知,甚至還以此為樂呢。

苦難雖然是人自找的,卻也是一種提醒。猶如那位小兒子在貧病之餘於能醒悟過來,在匱乏中赫然感受到天父的豐盛,了解自己的過犯,祈求 神的救贖,回到 神的懷抱中。

小 A 說:

在“匱乏中”是一個關鍵字,人才有時間與空間想到 神的同在。

大 A 說:

這說明謙卑的重要性。唯有謙卑,我們能夠比較清楚的看到自己,了解不足之處,而能去追求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那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豐盛﹝林前 2:9﹞。

神說他們要哭泣而來。我要照他們懇求的引導他們,使他們在河水旁走正直的路,在其上不致絆跌﹝耶 31:9﹞。此乃何以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祂必不看輕憂傷痛悔的心﹝詩 51:17﹞。因為憂傷的靈才會接受神的引導。

小 A 說:

所以說「滿遭損,謙受益。」 

大 A 說:

沒錯,相信因為 神,我們成為萬國之首。然而卻不要以自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或是基督徒而自義,以 神的恩賜為特權。反而應該視為一種責任,要讓 神因為我們的犧牲得到榮耀。

神正殷殷的期盼浪子的我們回頭,祂無時無刻的不在招聚我們,讓我們以憂傷的靈為祭,祈求 神的引導,走上永生的道路。

小 A 說:

阿門。

 

後記:

小 A 的一些回應與大 A 的補充想法:

要加油添醋真難!我改用歸納重點comment。

所以神不看輕憂傷的靈。

我們富足時不會想到神,只有匱乏時才有機會聽見神的聲音,是嗎?

犯錯後應當悔改,回頭總是會看見神在招聚我們。

求而不得,經常是因為我們不求或妄求,刀劍流血從來都不是阻斷我們與神關係的主因,而是我們放縱自己的心態。

這幾天看了一些有關Minimalism、注意力不集中、還有批鬥Meta的紀錄片、書評,我發現這時代的人碰到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這些科技巨頭無形間控制了我們的一舉一動,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懶惰,因為手指動一動,就可以立刻得到想看的結果。

就算他們並非直接從我們身斂財,倒也是歛走了時間跟注意力。他們往往透過不斷製造匱乏感,讓我們想駐留在網路上更久、或想買更多更多東西。

這個結果看似令人沮喪,但也有論點指出,雖然科技公司的確營造了一個瓜分注意力的環境,讓我們更容易受到花花世界的誘惑,但我們事實上也可以自行「選擇」我們想專注在什麼事情上,來改善分心的問題。

Minimalism的紀錄片也提到,多數人覺得買更多東西就會更快樂,所以他們陷入一個拼命賺錢再來拼命花錢的惡性循環,而犧牲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然而,其實最大的快樂來源多半是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building a community)。

大 A 的想法:

世間的誘惑,經常讓我們迷失,忘了 神的存在。春風得意的時候,人經常性地感到自滿,少有人將榮耀歸給 神。失魂落魄,求助無門的時候,像路加中的小兒子一樣,回想起 神的關愛,才會聽到 神的聲音。神不看輕憂傷痛悔的靈,其實表示 神的不離不棄,隨時期待浪子的回頭,只是人們很少注意到。

人習慣以人慣用的方式生活,物質,特別是新的科技玩物,經常讓我們沉迷其中,忙得不可亦夫,根本沒有空間留給神。我想此乃何以在十誡中有守安息日的誡命,它是協助我們,或說強迫我們至少要騰出一點空間與 神對話。現在人的安息日,很多時候比工作日還忙,更是沒有 神的空間。就算是閒下來,也是低頭一族,卻不是在禱告。基本上是自我的墮落,背離神,與神漸行漸遠。


 

 

 

 

 



Wednesday, December 1, 2021

2021/12/01 第 210 回 - 讓我們為教會禱告


腓 1:9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禱告,希望會眾能夠在知識與各樣的見識上均能大大的滋長愛心,這是身為基督的信徒所應該要自我勉勵的。知識與見識的增加需要以著愛心善加利用,切不可濫用,仗勢以欺壓、詐騙他人。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中,保羅為腓力比教會禱告,鑒諸我們的經驗,此時此刻,你覺得我們應該如何為淡水教會禱告呢?

小 A 說:

老實說,除了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我實在也無能為力了。

大 A 說:

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 19:26﹞,人或許有限,讓我們以喜樂的心見證 神的大能。

小 A 說:

太難了,一切都被少數人所把持,在神的殿堂公然黑箱作業,旁人無能為力。

大 A 說:

既然是少數,何足為懼呢?

小 A 說:

死板的系統,綿密的共犯結構,根本投訴無門。我只能慶幸我們家受到上帝的保守,而沒有捲入這場風波。我能做的最多也只有陪著受害者家屬禱告,我無法分擔他們的憤怒。

大 A 說:

思考如何不要使用人的方法,相信 神,尋求如何與 神同工。耶穌告訴我們在紛亂,人心徬徨的時代,我們不要相信自我誇口的人,只有 神能真正的解決這樣的問題。

在一個動亂的時代,人總是期待能夠有一位撥亂反正的救世主出現,解決所有的問題。有史以來這樣的期望總是落空,因為除了耶穌基督,沒有“人”具備這樣的能力,祂也向我們顯明了追求改變的方式。

小 A 說:

駱老師一群人長期的努力,邪惡勢力依然不動如山,會眾對此漠不關心,實在令人似喪氣。

大 A 說:

對抗得不到共鳴,投票表決的方式容易受到操弄,我們是否應該換個角度來思考,讓聖靈來做工呢?

小 A 說:

問題是得不到回應,那大權在握的人,培植了一個權貴的小圈圈,圈外人根本難發揮影響力。 不過,就像你說的,單憑「人的眼界」恐怕難以想出解方,但我們也許能思考為何神要讓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發生在淡水教會?祂想告訴會眾些什麼?

大 A 說:

暴政必亡,古有明訓。戒嚴時代的台灣,中國國民黨的黨國體制,掌握黨、政、軍、特與媒體,還有任意得以入人於罪的刑法 100 條。它看似難以撼動,然而台灣雖然並沒有發生激烈的革命,我們成功的推翻的中國國民黨的黨國體制,感謝 神讓台灣人得以享有今天的民主。我們所倚靠的就是信仰,我們相信 神必為我們伸冤。

當我們事有不明瞭而問 why God 時,我們並不是質疑 神,而是應該在尋找 神。我曾聽你抱怨說在教會中看不到 神,只是一群彼此取暖的鄉愿。相對於順遂的時期,其實在幽谷之中,我們更容易覓得 神的蹤跡。我們應該思考 神透過我們目前所不喜歡的景況捎來甚麼樣的訊息,或許 神要我們改變不冷也不熱的教會。

小 A 說:

怎麼改變?

大 A 說:

我們不知道,我們要為此禱告。

小 A 說:

你不覺得這樣的說法無濟於事嗎?

大 A 說:

這要看你如何看待禱告。首先,要注意的是禱告的態度,禱告時必要懷著感謝上帝的心,歡歡喜喜的祈求﹝腓 1:3-4﹞。獻祭之前,要先去與弟兄和好﹝太 5:24﹞,所以務必先將心中的怨恨除掉。我們想的不是自己的不便,而是如何興旺福音。其次,我們要相信凡祈求的,就得著﹝太 11:10﹞;求也得不著,是因為妄求﹝雅 4:3﹞。在禱告中堅定自己的信心,祈求聖靈的帶領讓果子得以滋長,使自己脫胎換骨,讓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腓 1:9﹞。

換句話說,我們要針對自己,不要要求別人,讓 神做工。

小 A 說:

這樣做緩不濟急吧。

大 A 說: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讓我們更具有愛心、喜樂的、和平的、有耐心的面對困境。多多關懷教會的弟兄姊妹,考察 神的話語,運用「要人如何待你,你也要如何待人﹝太 7:12﹞」的黃金定律。耶穌告訴我們,不要與惡人做對﹝太 5:39-42﹞,給仇敵吃喝,這樣的做法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羅 12:20﹞,把傷腦筋的事推給他。

小 A 說:

你說的交陪,我也已經量力而為了。就算駱家跟牧師不到仇深似海,他們家也算累積的滿腹的苦水。我有空的時候當然會透過line訊息安慰駱老師跟駱雅音,也為他們代禱。但我時間也有限,平時的精力都耗費在課業與找實習上,不能總是花時間聽他們牢騷吧!

大 A 說:

將它看成一項艱難的操練,在有限的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神的話語帶給我們安慰,也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Sisyphus 雖然經歷永不窮盡的苦難,但是他卻能用心的面對。

除了對抗,你可以思考其他的代替方案。

小 A 說:

讓我再想一想。

大 A 說:

Keep the door open.


詩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RbnxAX0Aw  








Tuesday, November 23, 2021

2021/11/24 第 209 回 - 面對末世

 

路 21:28 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

 

天災、人禍頻傳所帶來的不平安,或許會讓人覺得很慌亂。遇到這樣的景緻,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把握這樣的機會,好好的檢討自己,尋求與 神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與 神同工掌握改變的契機。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明顯的談論末世,你有何領受?

小 A 說:

末世是有先兆的。

大 A 說:

是的,自然界日、月、星辰都要出現異兆,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讓人擔心不已。

小 A 說:

日、月蝕與流星都是自然現象,最糟糕的是道德的淪喪與人倫的墮落。

大 A 說:

其實,道德的淪喪與人倫的墮落也是必然的人性。當耶穌提供一些外在的警訊之後,又利用一般人視以為常的季節變化,譬喻 神的國近了﹝路 21:29-31﹞。因此我覺得人應該對末世時時的警惕,就算外表看似歌舞昇平,一片祥和,檯面下卻經常暗潮洶湧,讓人如同煮熟開水中的青蛙,陷入難以自拔的險境。

小 A 說:

是啊,雖然科學的進步帶給人們物質上的享受,卻也因無度的消費,汙染了我們的生態環境,耗盡地球的資源,走向難以回復的滅絕之路。

大 A 說:

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 1:2﹞,傳道者開宗明義地說。稍早我與你分享了一則 新聞,一位擁有賓士、重機,年薪 500 萬的中年大叔因為找不到人生奮鬥的方向寫了一篇徬徨呢喃。他感覺到改變的需要,卻茫然無措。

身為行將畢業的大學四年級學生,或許你還沒感受到畢業也是一種末世。

小 A 說:

唉呦!我哪這麼天真快樂?假如一個時代的結束是末世,那我學生時代的末世確實近了。但你說末世是一種毀壞﹝destruction﹞還是開始﹝new beginning﹞呢? 

大 A 說:

我認為這取決於你的末世觀,假如你是一位在器皿中預備油的聰明童女﹝太 24:4﹞,改變帶給你心的機會。相反的,假如你沉迷在現有的舒適圈之中,或許會覺得難以適應。

即以台灣的狀況為例,民調顯示,有 80 % 的台灣人想要維持現狀,即使面對中國諸多的侵擾,也不以為意,有人則以為屈就於中國的威脅,就可以換取和平。殊不知台灣若失去防衛的能力,現狀若被強加改變,台灣人根本沒有反制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就像西藏、新疆與香港一樣的下場。

因此,一個正確的末世觀,應該對改變 - 神的應許 - 有所期待,並且藉由滋長聖靈的果子,預備自己,與 神同工,讓 神的國臨在,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末世對於縮頭的烏龜,意謂失去,對於長果子的人則是一個嶄新的機會。我很喜歡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的一句話:「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改變給我們充裕的時間準備,就像 神給挪亞的世代一百二十年,結果洪水之後,只有挪亞一家倖存。不要在耽延了,讓我們預備自己,迎接末世吧!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21

2021/11/17 第 208 回 - 真理是“王”


約 18:36 耶穌說:「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度屬這世界,我的臣民一定為我爭戰,使我不至於落在猶太人手裏。 ... 


耶穌說祂的國度不屬於這個世界,那麼祂是來自於一個甚麼樣的國度呢?它不是一個靠動干戈,糾眾對抗取得權位的國度。耶穌選擇自己面對,傳揚神國的福音。

大 A 說:

今天 你有甚麼要分享的嗎? 

小 A 說:

耶穌說我是王,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

大 A 說:

我則思考著甚麼是真理呢?

小 A 說:

感覺耶穌是一個中間人,祂將真理帶進我們這個世界,讓我們得以認識真理。

大 A 說:

真理就是 神。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 14:6﹞。 人唯有憑藉著耶穌向我們顯明的方式,方得以踏上進入神國,一個 神所應許的,不同於我們目前所生活的世界的道路。

「甚麼是真理?」這樣的問題企圖將真理物化,或許並未能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問的也許是「如何探究真理?」一個 how ,而不是 what 的問題。

小 A 說:

這是一個有趣的觀點,所以耶穌應該是真理的 know-how,獲致真理的竅門。

或說耶穌是真理的Channel,這對應到祂說自己是「道路」。我感覺耶穌像是一個讓我們可以接觸真理的管道。

大 A 說:

或說真理是過程,一條探索真理的道路。品質看得見,過程是關鍵,透過流程不斷發現與學習,不斷的提高品質, sky is the limit。

今天探討的另外一個主題,就是甚麼是“王”?耶穌問彼拉多是否覺得祂是像他一樣的政治領袖,還是純粹聽人道聽塗說的。基本上,這說明祂沒有政治野心,也不同於指控祂的教會領袖﹝約18:34﹞。然後祂說自己是來自於不同世界的“王”,祂的使命是給真理作見證﹝約 18:36-37﹞。

真正的“王”不是統御萬民,作威作福的王。祂為真理作見證,顛覆了世俗的價值,讓祭司長的權威受到挑戰,致使他們為求保有記得的利益而迫害耶穌。

小 A 說:

這說明我們世界是有限的,神的世界是寬廣的。在這個世界中,我們為有限的資源爭破頭,甚至兵刃相見,讓這個世界失去了和諧。

大 A 說:

沒有錯,耶穌好心的提供一個旨在讓世界更和諧的、更有效的、更公平的、永續的使用這些資源。卻因為人的貪念,死抱住自己的既得的利不放,罔顧一個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建議,而將耶穌視為寇讎,把它給送上十字架。

小 A 說:

因為不平安,所以抓住既得利益不放。就像你這幾天跟我分享的文章 "Xi’s Backward Odyssey”所提到的,獨裁者儘管看似所向無敵,可以強行推動各項事務。但因為他們害怕失去權力,所以集中所有權力,最後反而使自己的政權搖搖欲墜。我們在中國看到了這樣的例子,現在也在教會看見了一樣的問題。

大 A 說:

相信 神的安排,當然並不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基本上,我們還是要設定方向,努力的向前,但是需要持守安息,不忘經常的禱告,聆聽 神的話語。不要 FOMO,要認真的檢討自己,做出必要的修正,以便更接近 神,接近真理。

小 A 說:

注意聆聽,打破重塑,擴大視野。



 

 

 

 

 


Tuesday, November 9, 2021

2021/11/10 第 207 回 - 打破聖殿


可 13:2 你看見這大殿宇嗎?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

 

宏偉的聖殿令人讚嘆,但是它只是表面的、一時的,有限的,不是信仰的核心。誠如耶穌基督所說的,時候將到,人們拜父,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 4:21,23﹞。

大 A 說:

今天 你有甚麼看法? 

小 A 說:

不要被富麗堂皇的外表所迷惑。

大 A 說:

用石頭造的聖殿與用金、石所鑄造的偶像有甚麼不同呢?

小 A 說:

一樣,或許大小或功用不同。

大 A 說:

我們都相信 神是無所不能﹝Omnipotence﹞、無所不知﹝Omniscience﹞與無所不在﹝Omnipresence ﹞,但是多數人卻在所謂的榮美的單一方向尋找神,也就是我們總是不知不覺的以人所謂的“善”來評斷 神,因此我們總是找不到信仰的核心與本質。

你認為信仰的核心與本質何在?

小 A 說:

你的看法呢?

大 A 說:

我覺得是一種生活的提案,或說是建議。它告訴人們如何藉由與 神同工,或稱遵守 神的律法,而讓這個世界更美好﹝tikkun olam﹞。

在基督徒之間,我們稱之為天國,或稱應許之地,多數人認定那是現今的巴勒斯坦。弔詭的是中東地區有許多國家蘊藏了豐富的石油,惟獨以色列建國的巴勒斯坦一滴石油也沒有。因此人心中所想的迦南美地,或許是類似宏偉的聖殿,不過是人有限的想像。事實上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 2:9﹞。因此,任何有形的東西,都是人企圖滿足擁有的渴望,用以自我安慰的小確幸。當心這些有形之物限縮了人的眼界,也窒礙的人對 神的追求。

小 A 說:

這或許就是你說的 better than perfect 的概念,好還有更好的,不要為一時的成果志得意滿而停止對 神的追求。

大 A 說:

沒錯。但是要注意的,由好到更好並不是單一方向,而且不是單純的數量增加。例如有錢到更有錢,由台大到普林斯頓,由台北 101 到杜拜的哈里發塔﹝Burj Khalifa﹞ ...

小 A 說:

所以說,不只重量,也要重質。特別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想要超車別人,人比人總是氣死人。

大 A 說:

我認為人用以評量的因子,不論在量或質的方面,都容易產生單一方向的追求。“Omni-” 這個字首的意思是各個方向、各種方法、所有物體、所有地方,所以它不是正、反兩個方向而已,而應該是一種輻射﹝radial﹞的發展。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多方兼顧。

小 A 說:

這樣豈不是沒有了重點,讓人徬徨無助嗎?

大 A 說:

當然,過度的求好很容易讓人感到挫折。

這或許是所謂安息的概念的重要性。我們無法全能、全知,甚麼事都要參一腳,到後來反而一無所得。我們可以設定目標,進行追求,但是不要一頭栽進去,無法自拔。凡事用心的追求,但是不要忘記停下腳步,由不同的角度檢視一下人生,尋找讓人生更充實的可能性。

小 A 說:

所以蘇格拉底說,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要經常的檢視人生,不要落入「習慣」或「自滿(complacency)」的窠臼。

當然,人生要有方向,但是不要過度的執著,因為柳暗花明又一村,打破是為了建立,放下是為了更豐富的得著。

大 A 說:

不要受物質的誘惑,守安息,能打破,能放下,開拓自己的眼界。


 

 

 

 


Tuesday, November 2, 2021

2021/11/03 第 206 回 - 活出耶穌的樣貌

 

可 12:43-44 ...  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別人是從他們的財富中捐出有餘的;可是她已經很窮,卻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用都獻上了。

 

神國的價值觀經常顛覆世俗的思維,何謂“多”,何謂“少”,不必然是以世俗的標準評定。雖然窮寡婦捐出金錢的數額,遠比財主所捐的要少得多,耶穌卻認為她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同樣的道理,何者在前,何者在後,何者為尊,何者為小,也不同於常人的判斷。甚至,為救自己的生命,反而喪掉生命,反而能為耶穌基督喪掉生命,必得著生命﹝太 16:25﹞。

大 A 說:

今天 受到甚麼樣的啟發?

小 A 說:

不要假裝虔誠。

大 A 說:

沒錯,越是會擺譜的人,往往是空虛。沒有自信的人,他們深怕被看出破綻,因此拼命的包裝自己,以宣示自己異於常人的能力。例如我們所熟悉的一位政治人物,經常的吹噓自己的智商,誇稱自己的專業,那樣的把戲乎巄人或許可以,但 神不像人以貌取人,祂是看內心的﹝撒上 16:7﹞。

真正虔誠的人能夠活出基督,如何能夠活出基督呢?

小 A 說:

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子。

大 A 說:

你覺得具體的樣式是甚麼呢?

小 A 說:

我同意爸爸所說,越沒自信的人就越愛擺譜。但我在師大的朋友 Ruby 經常鼓勵一些比較沒有自信的朋友,說:「何必沒自信?覺得自己不好,就把自己提升成兩百分,這樣還有五十分可以找給別人。」乍聽之下,我覺得應該是腳踏實地、默默耕耘來提升能力的意思。

在福音書中,我們看見耶穌是一位樸實,不作秀,不像文士一樣重視外表,一位腳踏實地的人。

大 A 說:

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祂是我們的主,祂是光,祂是愛。

因為人將祂加以神格化,反而將祂所要真正要顯明給我們看的樣貌給忽略了。有多少人看到耶穌人性的一面呢?祂在兄弟中最小的一位,耶穌所取奴僕的形象、被宰殺為人代罪的羔羊、一塊被丟棄的石頭 ...。這是人們可以效法與體現的特質,卻經常為人們所忽略。

小 A 說:

這些特質看來軟弱,缺乏吸引力。 

大 A 說:

耶穌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 10:45﹞。真正英雄是腳踏實地,克盡自己的力量,去服事 神,服事他人。就像那位投了兩個小錢的窮寡婦,她的投入反而比財主更豐盛。相反的,道貌岸然、光鮮亮麗的文士,只重視個人的排場,以吸引它人的目光。他們的內心是軟弱的,沒有實質的內涵,反而混淆了 神的教導,因此要受刑罰

小 A 說:

所以活出基督就是要過殷實的生活,充實自己的內涵,而不要靠裝飾來哄騙世人。 

大 A 說

比較具體的說,就是要結果子。舉凡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都是我們要用心培養的特質。這些果子顯現耶穌基督的樣貌。

你可不可以見證一下你如何的結聖靈的果子。

小 A 說:

我怎麼好意思自我吹噓呢?

反倒是,近年來看到老北結了很多「溫柔」、「節制」的果子。你最近比較少罵我了,前陣子你在 Messenger 誇獎我這一年來變得很實際(realistic),我覺得這真是你這些年來對我的最高評價了。

大 A 說:

因為學乖了。

最好的見證不是靠言詞的吹噓,而是將之內化為本能的一部分。藉由這些因子來檢視自己的人生,我跟你分享過快樂富足的五要件,它們是(1)要懂得如何應付挫折;(2)要懂得如何應付拒絕;(3)要懂得如何應付金錢的壓力;(4)不可以自滿;(4)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當我們遇到障礙的時候,想到耶穌基督所做的見證,藉由聖靈的果子來檢驗人生的欠缺,美化自己的人生,也以此榮耀上帝。

你即將要畢業,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希望你能夠活出基督,得到一個快樂又充滿意義的人生。

小 A 說:

阿門。

 

 

 

 


Wednesday, October 27, 2021

2021/10/27 第 205 回 - 指望在哪裡

 

得 1:16 ... [讓我]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雖然寡婦死了兒子,沒有指望,路得對拿俄米依然不離不棄,堅定地跟隨。 拿俄米一家為逃避國中的飢荒遷往摩押地,算是一時背棄了 神。結果生活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反而在幾年之內相繼的失去丈夫與兒子,生活潦倒。走投無路之下。她選擇回歸上帝,因為自認為無法有效的照顧媳婦,建議她們回自己的本國。唯路得堅定的選擇跟從婆婆,要回到 神的懷抱。

大 A 說:

路得的故事你應該挺熟悉的吧?

小 A 說:

知道故事大慨的輪廓,路得跟隨婆婆回到伯利恆,遇見前夫的遠親波阿斯,得到他的協助,在婆婆拿俄米的湊合下,波阿斯依照由太的習俗娶路得為妻。他們的後代子孫有耶西和大衛。至於它所要傳遞的訊息,並不是很了解。

大 A 說:

就先限定在 今天的經文,我第一個印象是憐憫,你可有其他的觀察嗎?

小 A 說:

我則認為是因為路得是走投無路,沒有其他選擇,可否請你進一步分享你的觀點。

大 A 說: 

拿俄米死了丈夫與兩個兒子,生活失怙,而且不具備生產能力,看不見有任何的指望,而年輕力壯的路得卻願意選擇留下扛起這個包袱,與拿俄米一起,進入一個她所陌生的國度,我相信是高度憐憫心的展現。

小 A 說:

應該要還原那個時代背景的社會文化,就算不到仇女的狀況,也是普遍重男輕女。女生不被當作人看,而是屬於父親、丈夫的附屬品。從拿俄米的例子,更可以明顯發現,她被當作物品(property)。她自稱婢女(得 3:9),在丈夫死後,路得甚至也應該歸給丈夫的債權人(得 4:5)。

照這個邏輯看來,路得的選擇只是「兩權相害取其輕」,雖然你說拿俄米只是個什麼都沒有的老太婆,跟著她難得到什麼好處。但相對地,路得跟著拿俄米,她可以不用再淪為債主的玩物,還可以留在家裡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  

或許路得念在婆媳情誼,基於「憐憫」而選擇留在拿俄米身邊。但我相信這個決定背後,也有相當程度的「利益」考量。

大 A 說:

拿俄米家雖然沒有了男人,卻沒有欠債,而且在伯利恆似乎擁有一塊地,拿俄米為路得安排安身之處以回饋她的陪伴。根據猶太的習俗,近親有資格贖那塊地,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贖地的人要娶死人的妻為妻。波阿斯在另一個比較近的親戚放棄贖回之後,娶了路得。

我們兩個人都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剖析,感謝 神,就在這幾天,台南神學院的王崇堯教授在 FB 提供另一層次的觀點,他站在神學的觀點認為路得記彰顯了種族排他主義下的普世救恩福音。

小 A 說:

好深奧喔。

大 A 說:

是啊。王教授從聖殿的毀壞,說明去中心化,不經過聖殿﹝相當於今日的教會﹞,讓人可以直接與 神建立關係。然後提及過去的信仰是一套獻祭的宗教方法,聖殿的毀壞讓獻祭的祭司,轉化為釋經的經學師,將宗教活動由呆版的儀式,變成藉由學習 神的話來安慰鼓舞受苦的人群。猶太人的社會相當的保守,即使是現代,依然不獎勵與外人通婚,而路得以一位外邦的摩押女子,卻成為大衛王的曾祖母,顯示 神的旨意不同於人的觀點。

王教授的引導,應該是綜觀整本聖經之後的觀察,超過我們今天的範圍。

不過從今天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詮釋聖經並沒有定則,或許這與文學的批判有些類似,我們需要預設情境,然後根據這樣的情境去探尋上帝的指引。

我個人是從字面上去推敲,而你則進行一種顛覆,而王教授的看法可能比較傾向於新教的觀點,猶太人則是在住棚節時朗誦路得記,我猜因為它劇情的發展在收割的時節。

小 A 說:

Sky is the limit?

大 A 說:

我想應該視為 神的揭示,神了解我們的心境,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祂以不同的經文向我們顯明,啟發我們,帶領我們。不同的心境,看到同樣的經節會有不同的領受。

我們相信 神是我們的指望,藉由例常性的讀經與禱告,聽聞 神的話語,讓祂引領我們的人生。

小 A 說:

這樣說來或許路得選擇跟隨拿俄米或許是因為她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生活,耳濡目染,知道 神是她的指望,因此選擇跟隨拿俄米,加入她的國,信奉她的 神。

大 A 說:

因此今天路得記的經文或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一無指望的時候, 神是我們的指望,我們務必跟從。

小 A 說:

所以要經常的讀經以熟悉 神的話語,並在生活中體現。


註:路得記:種族排他主義下的普世救恩福音

 

 

 

 

 

 


Tuesday, October 19, 2021

2021/10/20 第 204 回 - 永遠的祭司

 

來 7: 23 那些成為祭司的,數目本來多,是因為有死阻隔,不能長久。

 

人間挑選的祭司雖然是世襲的,不受任期的限制,但是多不能適任。 神因此透過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永遠的祭司”的樣式。祂的肉體雖然與我們一樣的軟弱﹝來 5:7﹞,然祂只獻一次祭,將自己獻上,一舉而竟全功﹝來 7:23﹞。

大 A 說:

祭司的職分是甚麼?

小 A 說:

不是很清楚,我覺得祭司像是priest,主持宗教儀式的神職人員,或是再更玄妙一點,像是靈媒乩童一樣代替人跟跟溝通的中間人。

大 A 說:

大祭司是奉派替人辦理屬 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來 5:1﹞。他真正工作的要點是以身作則,領人悔改歸向 神。結果卻順從人民的意願,鑄了金牛犢,宰殺祭牲,演變成大拜拜。大家也藉機大快朵頤,坐下吃喝,起來玩耍﹝出 32:6﹞,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沒有長進。

小 A 說:

所以祭司的職分就是要帶頭悔改,帶人歸向 神。

大 A 說:

真實的悔改,而不要淪為儀式。耶穌基督永遠活著,是要讓祂所示範的作法,永遠的銘刻在我們的心上,世代傳承,讓相信祂的人都能被拯救到底﹝來 7:25﹞。

我想永遠應該是「一次做完全」的意思。

小 A 說:

如何能做完全?

大 A 說:

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已經將方法“完全的”、”一次的”、“永遠的”向我們顯明了,我們就是要跟從祂,向著標竿直跑。 

這幾個禮拜的學習,談到耶穌與我們一樣,凡事受到試探,只是他沒有犯罪﹝來 4:15﹞。因為我們是罪人,先天的不足可能讓我們無法達到祂那種麥基洗德等次永遠的大祭司,但是這並不是讓我們妄自菲薄,放棄希望,產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極想法,它是告訴我們存在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要透過持續的檢視我們的生命,不斷的提升自己, sky is the limit。 

小 A 說:

你說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典範,然後 sky is the limit,這是邁向祭司道路該有的態度,但請問就落地方案方面,我們可以有什麼具體作為?

大 A 說:

耶穌說祂是道路、真理、生命﹝約 14:6﹞,學習耶穌基督的肉身實踐所顯明的方法我們可以去落實。

小 A 說:

一步一腳印的跟隨耶穌基督,追求喜樂的人生。時代在改變中,過去的人以物質的擁有為追求,近年有個很火紅的概念叫做極簡生活﹝Minimalism﹞,主張人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減少消費跟浪費,把生活物質降低到越簡單越好。這個潮流讓我發現,這時代有部分的人,似乎已經不把物質的高級或多寡視為生活滿意度的指標。

大 A 說:

這算是一種進步。“足”,它應該不是物質的滿足,追求物質通常會帶來煩惱。很多人費盡心思去追求,即使得到,精神依然空虛,覺得人生好像在走慢跑機沒有意義。

我跟你分享快樂富足的五要件,有空你可以多多的思考與體察:

  1. 要懂得如何應付挫折;
  2. 要懂得如何應付拒絕;
  3. 要懂得如何應付金錢的壓力;
  4. 不可以自滿;
  5.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盡自己的本分,求祂的國與義, 神知道我們需用的一切東西,祂都會加給我們的﹝太 6:32-33﹞,而且才不會錯過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豐富﹝林前 2:9﹞。

即使沒有得著的一天,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標竿,我們要破除一切的誘惑,盡蠻荒之力去跟從、去追求,不要讓人生打折扣。


 

 

 

 

 

 

 


Wednesday, October 13, 2021

2021/10/13 第 203 回 - 如何取得祭司的榮耀

 

來 5:4 這大祭司的尊榮,沒有人自取。惟要蒙 神所召,像亞倫一樣。

 

神要以色列人歸祂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公民﹝出 19:6﹞,作為祭司是 神對人的期待。然而,祭司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即令耶穌都是經由 神所確認。 

大 A 說:

今天 你有任何評論嗎?

小 A 說:

對於經文的領受有限,不知道由何處評論起。只有一個疑問,祭司分等次嗎? 麥基洗德的等次代表甚麼樣的層次。

大 A 說:

整體來說,今天的經文我的領受也有限,求 神在禮拜中帶領。

我查了一下,在摩西律法之前,聖經唯一明確的說是麥基洗德是至高 神的祭司﹝創 14:18﹞,顯然他與 神有特殊的關係。假如我們比照 來 5:5-6 的經文,或許可以猜想它所要呈現的可能是說明耶穌是 神所欽點的,永遠為祭司。

至於等次的不同,可能是說明祂與律法下亞倫家的祭司不同,高出一等。

雖然等次不同,無論屬於哪個等次,祭司的職分是奉派替人辦理屬 神的事,為要獻上禮物和贖罪祭。祭司與一般人並無不同,他也是軟弱的,因此身為祭司務必要有同理心,要能體諒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擔任祭司的職分不是由自己決定的,是要蒙 神所召。但是在舊約聖經的描述中,祭司卻是由亞倫家世襲的,這讓我感覺有些迷惘。

另外,比較耐人尋味的是它似乎在強調耶穌基督,即使貴為 神的兒子,祂與我們並沒有大不相同,一樣為軟弱所困,藉由所受的苦難祂學了順從,成了完全人的典範。

小 A 說:

還是一頭霧水。

大 A 說:

與其說耶穌基督學了順從,倒不如說祂的受難乃是以「道成肉身」,向我們示範如何學得順從,以成就 神對我們的期待 - 神要我們歸祂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 19:6﹞。

小 A 說:

感謝主,現在影像比較清晰了。我們或許不足,也確實不足,窮我們畢生之力,也難以成就麥基洗德的等次的祭司。我們是人,不是 神。 神透過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一條提升自己的道路,以取得人間祭司的榮耀﹝來 5:1﹞。

大 A 說:

說得極是。認知 我們是人,不是 神,這並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窺知存在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活出基督的要訣,在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認了自己的罪,以謙卑的心,接受 神的試煉、淬鍊,以習得順從。

所以我們應當將挫折視為重新自我檢視的提醒,協助發現我們的不足,或稱罪,學習耶穌基督的教誨,除去罪,以便提升自己的等次。而不是自認為罪人,而失去盼望。

小 A 說:

所以說失敗為成功之母,苦難是化妝的祝福。

大 A 說:

順遂的時候,更是要兢兢業業,切不可躊躇滿志,而停止奔向標竿的腳步。

基本上需要有一個重要的認知,我們要做神的事,不要為神做事。想 要改變,先維持靜默。 我忽然想到一件事,或許是事後諸葛,但是值得我們反思。

小 A 說:

甚麼事,要不要與我分享。

大 A 說:

記得你要接團契會長之前,神捎來訊息要我轉達“不要以自己的希望去帶團契。”我感覺會長的一年讓你有許多的挫折,因為出了一個搗蛋鬼。

這是一次經歷,假如你可以將那個搗蛋鬼視為神的使者,即使是撒但,撒旦的意思是“抵擋﹝太 4:10﹞”,它的功能乃在協助你修改方向, 讓你能真正做 神的事,而不是為 神做事。

蔡總統的國慶演說 遇到一些批評,今天她在 臉書 上邀請不同政黨可以基於不同政策看法,給予更好的建議。

開放心,發現機會。

 

 

 



Wednesday, October 6, 2021

2021/10/06 第 202 回 - 神的樣貌

 

來 4:15 ... 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沒有人會懷疑 神的道是活潑的、有功效的,它比一切的刀刃更快,能穿透一切,包括人的內心世界。我們在 神前是赤露敞開的,無可隱瞞﹝來 4:12-13﹞。 神透過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向我們顯明祂的道,我們所看到的卻是一個謙卑的,凡事受試探的人,與我們不同的是祂沒有犯罪。耶穌基督所展現的形象,顯示的似乎是軟弱,這與一般人對於 神的形象的想像有相當的落差。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以闡釋 神的道開始,接著敘述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祂所顯明的道引領我去探詢 神的樣貌。你認為 神的長相如何?

小 A 說:

神應該沒有具體的形象。 

大 A 說:

是的,雖然聖經上說,神照著祂的形象、樣式造人﹝創 1:26﹞,但是這並不反映在於人的外型之上。

小 A 說:

那麼 神的形象與樣式是甚麼呢,祂與人有何不同呢?

大 A 說:

或許是指稱一些內涵或是特質吧,我們要透過 神所顯明的道去探尋。

今天的經文中說明 神是活潑的、有功效的、無堅不摧的、祂能夠洞察人心﹝來 4:12﹞。雖然我們相信 神是至高至大的、全能的、無所不知與無所不在的,祂卻不是高不可攀,祂與我們一樣凡事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

小 A 說:

它的意思說 神與我們不同乃在於祂沒有犯罪?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洗淨了我們的罪,我們豈不是與 神沒有了差異?

大 A 說:

大哉問,我想耶穌基督顯明了一條通往神國的道路。感謝 神賜給我一篇文章,談論人與 神的差異,提出一個不同於往常我們所接觸的論述,引領著我的思考。該文強調 人不是 神,人仿效 神所難以超越的極限,由「那人獨居不好﹝創 2:18﹞」切入,認為這則經文所陳述 神為人創造一個伴侶的理由,並不是為解決人孤獨,問題在於人的傲慢,不知道自己的有限,而致於跨越本分,妄想自己為 神。

小 A 說:

所以說傲慢是人的罪? 

大 A 說:

我們難以驟下這樣的結論,但是傲慢確實是人必須努力加以克服的一項障礙。人因自我膨脹,不只喪失求知的意願與學習的機會。傲慢的人容易自義,喜歡論斷人的不是,認為非我群者,均屬下品而生鄙夷之心,不易與人和睦相處,而致於孤獨。神為人造了伴侶,就是希望提供人操練與人相處之道的機會,而能更貼近神。

小 A 說:

諷刺的乃是亞當與夏娃兩人竟然合謀違背 神的旨意,而將罪帶入這個世界﹝羅 5:12﹞,人還是辜負了 神創造的美意。

大 A 說:

所以說傲慢是人所難以超越的一個缺陷,阻隔了人與 神建立和好的關係。為此我們的救贖主,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的是祂不以與 神為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這才真正的是 神的樣式﹝腓 2:6-7﹞。

一般而言,我們很難得知 神是甚麼樣的樣貌,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傲慢絕對不是 神的樣貌,我們如何克服這一個人格的缺陷呢?

小 A 說:

傲慢的相反詞是謙虛,套一句蘇格拉底的話:“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有意義的人生要不斷的自我審視。 

大 A 說:

但是探詢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爭執,甚至反目成仇,不只耶穌基督,蘇格拉底也因此賠上一條老命。

小 A 說:

這確實是一條人難以跨越的死胡同。

大 A 說:

是啊,即使是善意的關懷因為表達方式的缺憾,還有一些個人的既有成見,造成爭執或不快。這樣的事,在昨天就發生在我們的家中。

我、阿媽與大姑姑都不是直升機長輩﹝helicopter parents﹞,我們並不是要為你安排人生,只是提供一些我們所知道的選項讓你參考,沒有任何強制性。或許正是人性的傲慢,造成彼此的誤解。

小 A 說:

我也有了一些思考,旁聽 Sherman 叔叔的課,我喜歡他提出一個「以終為始」的概念。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所缺乏的並不是選項,而是過多的選項而使我們迷失了方向,東奔西跑,終究迷失了方向。 

大 A 說:

是啊,或許我們可以將你的生涯規劃看成一個陌生問題,與其談論一些旁枝細節,倒不如先確定人生的方向,再去尋找可落地的方案。但是很重要的是要避免傲慢,讓終極目標變成一個框架,而可能搭錯班車。

小 A 說:

所以人際的技巧,避免傲慢是一個必修課程。

大 A 說:

今天 神讓我們的學習的似乎就是這個道理,得「道」者多助,因為祂是活潑的、有功效的、無堅不摧的。雖然 神威力強大,但是祂並不是使用強奪的方式,而是以謙虛包容的心,使自己成長。

人的傲慢是致使人難以超越界限的障礙,我們要學習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甚麼都不知道,只有放低身段,在探索中學習,才能發現神的樣貌。

小 A 說:

阿門。



 

 


Tuesday, September 28, 2021

2021/09/29 第 201 回 - 耶穌如何以寶血洗淨我們?

 

來 1:3 他是 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 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耶穌基督以祂的肉身顯明 神的道,讓我們經由他看見 神的榮耀所發的光輝,並讓我們窺得 神本體的真相。耶穌基督顯明了人如何可以洗淨自己的罪的方法。

大 A 說:

對於 今天的經文,你有甚麼看法嗎? 

小 A 說:

感覺腦袋一片模糊。

大 A 說:

我參照導讀,反覆的推敲了好久,才歸結這些經文,主要在介紹耶穌基督,說明祂藉由道成肉身,向人展示 神的榮耀與本體的真相,並向人顯明如何潔淨自己的罪的方法。

小 A 說:

這說明 神眷顧我們嗎?

大 A 說:

是的,神差來他的獨子就是要救贖我們。

祂透過耶穌基督的真人示範,讓我們知道如何擺脫罪的挾制,並且讓我們了解如何與神同工來管轄這個世界﹝來 2:5﹞。 可惜的是如此的施出渾身解數,甚至為我們受苦嚐了死味,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服祂﹝來 2:8-9﹞。

今天在預備禮拜的時候,我想到一個問題,耶穌如何洗淨我們的罪呢?

小 A 說:

雖然常常的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卻不知道。我們經常說耶穌的寶血救了我們,我不認為耶穌的血是強力的清潔劑。

大 A 說:

我認為這是一個獻牲的概念,人以祭牲獻祭,就是以他們為替代品,牠們的死為我們贖了罪。耶穌為我們犧牲,讓我們可以擺脫罪,展開一個全新的人生。

小 A 說:

其他的宗教信仰獻上祭牲,為的是要取悅 神,求得 神的赦免。

大 A 說:

大體上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類似救贖的概念,以牲畜的死來替我們贖罪,讓人可以重新開始。可惜人們不能理解箇中的道理,使之淪為一種儀式。定時的以三牲獻上為祭,祭拜之後大家乘機大快朵頤,反而變成一種宴樂。

耶穌基督捨身做了我們的贖價,洗淨了我們的罪,我們就應該鼎力維持無罪之身,徹首徹尾的改變既往的作為,穿上基督,過著與 神同行的生活。而不是因為耶穌而得到安慰,卻繼續我行我素,讓 神白白的恩典,變成白白的犧牲。

小 A 說:

如何可以維護潔淨的生活呢?

大 A 說:

我覺得就是要「活出基督」。也就是說要能以基督的心為心,以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腓 2:5,8﹞,將老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上﹝加 2:20﹞。具體的說,就是透過讀經,特別是福音書,與禱告去認識基督,學習基督。

小 A 說:

阿門。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21

2021/09/22 第 200 回 - 如何求得 神的幫助

 

詩 124:2-3 2 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當人起來攻擊我們、 向我們發怒的時候,就把我們活活地吞了。 

 

我們生活之所以能有平安,都是因為 神的幫助。因此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驚慌,記得獨獨倚靠造天地的 神。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告訴我們 神是我們的幫助,你相信嗎? 

小 A 說:

素啊。

大 A 說:

可以分享一下你如何得到 神的幫助。

小 A 說:

不是說上帝說的算嗎,我們如何使用人的方法去爭取呢?

大 A 說:

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祂隨時準備好要提供我們幫助。我們得不著只是因為不求,求也得不著是因為妄求﹝雅 4:2-3﹞。

所以說要享受 神的恩澤,人必須要去追求,但是要能捨去世俗的雜念,專心的聆聽 神那微小的聲音,與 神同行,在 神的引導下走義人的路 。

小 A 說:

你這麼一說倒有點類似佛家出家的概念了。

大 A 說: 

神要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祂所要指示的地去﹝創 12:1﹞,這與佛家出家的說法確實是有些神似。

當然佛家的外在呈現方式對多數的人說,有些過於偏激。實質上剃度只是一種形式,要點是心理上與整個人生價值觀的翻轉。

例如,世俗的價值以功、名、利、祿作為衡量卓越﹝outstanding﹞ 的指標,使人陷入物質無窮盡的追求,以各種的資格、證照、名位與財富的累積做為人生的目標,將時間與精力投注於那些事物的追求,因此與 神漸行漸遠,如何能得到 神的幫助呢?

小 A 說:

就算不追求卓越,人也要為能安身立命做出打算吧?

為此,我們平時要進行適當的投資,現在人的壽命增長,我們必須為退休後 30 至 50 年的生活預做打算,不是嗎?

但如果不只是吃喝什麼的打算呢?我總可以想想我五年後、十年後想怎樣生活吧?投資也不是只有買股票基金房地產,培養工作能力、腦袋也是種投資呀!我想我可能沒說清楚,導致你誤會,但我認為目前採取的每個行動/爭取的每個工作機會都要能累積成能對未來加分的東西。 

我沒有憂慮,我只是很務實地考量這些事項罷了。 

大 A 說:

與其說是投資,其實那是一種買保險的概念。

假如我們相信 神的幫助,就不需要為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憂慮了。只要過著與 神同行的生活,神就會有適切的安排。

我們應該找出生命的意義,也就是 神召我們到世上的旨意,用心的過自己的人生,過有節制的生活,就可以安生立命了。

在此要強調一個安息的概念,神為何要我們守安息日呢?祂就是要我們為自己留個餘地,有時間、空間與彈性因應不時的變化。保有生命力至關重要。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有反商的情節,而是不要為有形的物質而錯失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美事﹝林前 2:9﹞。追求 神的幫助是目標,物質的獲得則是副產品。而且我們務必將一切歸主,不用據為己用。而是應該盡一己之力去幫助弱小﹝太 25:34-40﹞。

小 A 說:

由 神的幫助而得以安身立命?

大 A 說:

如何求得 神的幫助呢?

就是要愛 神、認識 神的名,凡事求告神﹝詩 91:14-16﹞,就可以在 神的幫助下,安身立命。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2021/09/15 第 199 回 - 蒙福的秘訣: 天天有進步


詩 1:1-2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有福的人就是能夠享受上帝的恩典的人。神愛世人,福澤廣披,不會因一個人的身分地位而有所差別。為了向我們顯明蒙恩的道路,祂甚至差來他的獨子,為我們捨命。然而我們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稍有疏忽,就會產生偏差而錯失那白白的恩典。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如何可以不受試探成為一個有福的人。

大 A 說:

這是今年內我們第二次接觸詩篇一章的 經文,你可有甚麼不同的領受呢?

小 A 說:

是喔,我沒有太多印象誒。

大 A 說:

就在 五月份的一次 WWKT 引用的也是詩篇一章,我們談到義人或罪人,或是我們更簡便的分類好人對比於壞人,不是由人來決定的,要 神說的才算。 

小 A 說:

那麼你今天有何新的領受可以分享?

大 A 說:

我今天看到上帝的應許,一幅恬靜,似天堂的景象。翠綠的山水,生長在溪水旁的樹,顯示供應充足,沒有匱乏。一個好的成長的環境,讓我們可以按時的結果子,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

小 A 說:

說到這裡,我倒要分享這幾天的領受。如何可以克服陰鬱呢?就是每天要有進展,讓生命有滾動力。我為自己訂了一個可落地的工作計畫,每天記 5 個外文單字,翻譯一篇經濟學人﹝Economist﹞的文章。 

大 A 說:

是的,我們必須藉由成長感受生命力。我說要寫書,搞了這麼多年沒有甚麼進展,怪不得日益凋零。 

小 A 說:

不要講這麼洩氣的話,我看你每天過得相當的充實。

大 A 說:

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抗拒諸多雜音的誘惑實在有些困難。今天的經文提供了我的一些指引,它說要喜愛上帝的律法,晝夜思想﹝詩 1:2﹞,或許我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專注於研讀聖經,抗拒多元資訊的誘惑,才不會本末倒置。

回歸正題,為讓天天有進步的學習計畫可以落實,重要的是能抗拒誘惑。聖經教了我們三件事,就是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 1:1﹞。我們經常感到社會的不公,有人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利,過著吃香喝辣的快意生活,我們卻不要起而效尤而誤入歧途。做人也要謙卑,不要自以為是,動輒看不起、嘲笑他人。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藉由喜愛 神的話語﹝或稱律法﹞,日夜的思想來獲取生活的智慧,協助我們進行篩選有用的資訊,以提升效率。


 

 

 

 

 

 

 


 

約伯是義人,卻是朋友口中的惡人。

惡人囂張當道卻不受制裁,義人辛苦耕耘卻不得善終,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不解,不禁要問:「公義在哪裡?上帝在哪裡?」

我們的努力是否有意義?還是徒勞?賞善罰惡是否為真理?

「不聽從惡人的計謀,不跟隨罪人的腳步」,告訴我們蒙福之道就是:「不與侮慢上帝之徒同夥,只愛慕上主的法律,日夜默誦不倦,這樣的人才算真正有福。」

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 彼得才重新踏上跟隨主的道路。

==

  

http://www.pct.org.tw/weeklyneweyes.aspx?strWID=W20210207273

CF http://rememberk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2-181.html

詩 1:1-6

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1 不聽從惡人的計謀,不跟隨罪人的腳步,不與侮慢上帝之徒同夥,這樣的人才算真正有福。
2 他只愛慕上主的法律,日夜默誦不倦。
3 他像移植溪水邊的果樹,按季節結果子,葉子也不凋零。他所做的事樣樣順利!
4 邪惡的人不是這樣:他們像糠秕被風吹散。
5 邪惡的人要被上帝定罪;罪人要從義人的群體中被淘汰。
6 上主關懷義人所走的路;邪惡的人卻走向滅亡! 

 

http://www.pct.org.tw/weeklyneweyes.aspx?strWID=W20210312754

Tuesday, September 14, 2021

2021/09/08 第 198 回 - 如何榮耀 神

 

詩 19:1 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這節經文呼應了保羅所說的,「 神的事情, ... 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 1:19-20﹞。」 神無所不在,祂透過生活周遭的點點滴滴,或有形的,或無形的向我們顯明。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似乎是在訴說 神的榮耀,甚麼是 神的榮耀呢?

小 A 說:

耳邊經常聽到這個詞,卻感覺很抽象,說不出確切的定義。

大 A 說:

我認為是 神向我們顯明的智慧。你看到 神的榮耀了嗎?

小 A 說:

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大 A 說:

是的,這算是冰山的一角。 神確實向我們顯明了這個異乎常人思考的智慧,讓我們受益良多,免去不必要的憂慮,敢於遠離瑪門的國度,專注於如何親近祂。 

透過今天的經文, 神更具體的向我們顯明祂的榮耀。因為 神無所不在,所以在自然界,我們生活的環境裡,或是有形,或是無形,或是有聲,或是無影都隱含了 神的榮耀,或稱智慧。我們要留心觀察,用心探詢。

前人的見證,留下律法、法度、訓詞、命令、道理與典章都是我們參考的指引。有趣的是“道理”這個詞,我看了幾本英文譯本,它們將它翻譯成 fear、awe 或 worship。我猜想經文所指稱的應該是“敬畏”的名詞使用,似乎告訴我們透過「敬拜」滋養我們對神存敬畏之心,這是走向聖潔的國民的道路。這是一個建設性的揭示。

講到這裡,你對於榮耀兩個字是否能做一個比較具體的定義呢?

小 A 說:

感覺上是 神奇妙的恩典。 

大 A 說:

「榮耀」一般世俗的解釋是“光采顯耀”的意思,人們將它作為名詞或形容詞使用。基於文本的拘限性,它無法襯托出 神無限宏大、無限充滿與無限細微的特質,反而經常產生偶像崇拜的錯亂。

透過今天的領受與學習,我認為 神的榮耀是 神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以各種的方式向人顯明的一些方法﹝或稱手段﹞ ,透過遵循 神的律法、法度、訓詞、命令、道理與典章,給我們引導與照顧,使我們能長大成人,滿有耶穌基督的身量﹝弗 4:13﹞。換句話說,我們藉由在生活中體現 神的“道理”,道成肉身,來顯明祂的光彩顯耀。

與世俗的價值觀不同,榮耀 神並不必然讓一個人自己變得光彩耀眼,往往反而要能將身體獻上,作為活祭﹝羅 12:1﹞,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 20:28﹞。

小 A 說:

所以說榮耀 神是要有捨身的抱負。

大 A 說:

或說是 I am that I am。為了 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來 11:40﹞,我們要以敬畏的心,敬拜的心去跟隨 神,不要受世俗的罣礙,去追求真正的生命﹝太 10:39﹞。

 

 

 

 

 

 


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2021/09/01 第 197 回 - 堅定的信仰

 

 詩 125:1 倚靠耶和華的人好像錫安山,永不動搖。

 

信仰要像一座山一樣堅定不移,若能如此,神也必然像圍繞耶路撒冷的群山一樣,圍繞我們,保護我們,直到永遠。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只有五節,你有甚麼看法?

小 A 說:

分別,它讓我們知道天下分成兩種人:信靠上帝的人與走旁門左道的人。

大 A 說:

真正的相信要像一座山一樣,屹立不搖。信仰堅定的人,神也會像圍繞耶路撒冷的眾山一樣的保護他,直到永遠。我其實認為,即使你的信仰非常的脆弱,神也會保護你,只是人總是悖逆 神,辜負的信實的 神。

前些日子,我與人討論人是否有自由意志,你認為人能夠享有自由意志嗎??

小 A 說:

我認為沒有。最近我研讀社會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它談到生活像是一連串的圈套,人的一切選擇都受制於他人,因此沒有自由意志可言。哲學家羅爾斯﹝John Rawls﹞認為,除非在無知之幕之後, 你對於選擇將會造成的利益關係一無所知,否則你都會受到“利益”的左右,做成對自己看似“有利”的選擇。

總結的說,我們做決定時都受制於環境、利益與價值觀,因此並不自由。

大 A 說:

人偷吃了禁果,因此失去了享受自由意志的權力。偷食禁果之前,人們彷彿身處於無知之幕的後面,可以在沒有預設立場之下自由的做出選擇。現在唯一能夠做自由選擇的是選擇是否相信神。不管你信,或是不信,都是為神所愛,你不會受到差別待遇。

小 A 說:

可是在經文中明確的區別了惡人與義人。

大 A 說:

神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 5:45﹞。就算是路加福音中那個悖逆的小兒子,還是得到 神的關愛﹝路15:24﹞。  

選擇做義人或惡人,是我們自由的選擇,這個選擇不會影響我們的權益,但是是否能得救在於堅定的信仰。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信,並不保證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相反的可能需要與耶穌基督一樣經歷苦難。因此詩人要我們不動如山的信靠上帝,他與我們分享見證,告訴我們 神會永遠的保護我們,惡人不會永遠得勢,不停的挾制我們,而他在第 4 與第 5 節也為義人禱告。

小 A 說:

所以 神要我們相信祂,並不是以利相誘,祂讓我們以自由意志選擇信,或不信。而且在與 神同工的過程中,化育我們信仰。

大 A 說:

沒錯,信仰需要經過淬煉方始可以不動如山。

在今天的最後,我分享一個小小的發現。 詩 125:4 有一些不同的翻譯。和合本譯為「耶和華啊,求你善待那些為善和心裡正直的人。」1995 年版的現中譯本的翻譯是「上主啊,求你善待良善的人,賜福給遵守你命令的人。」有趣的是 2019 年版的現中譯本改翻譯為「上主啊,求你善待良善的人,賜福給心裡正直的人。」比較和合本與舊版的現中譯本,讓我們感覺「心裡正直的人」似乎就是「遵守神命令的人」,但是新版的現中譯本為何做了修改?

我查了一下多數的英譯本都使用 upright heart,只有少數幾本﹝New Living Translation, Contemporary English Version 與Good News Translation﹞則與 1995 年的現中譯本譯法接近。

小 A 說:

有趣。我可以接受「心裡正直的人」似乎就是「遵守神命令的人」,只是不知道為何新版的現中譯本要做修改。

 

 

 

 







Tuesday, August 24, 2021

2021/08/25 第 196 回 - 如何行道?

 

雅 1:27 ... 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虔誠的信仰是一種生活的體現,換句話說,就是要能夠「道成肉身」 將所聽聞的“道”在生活中實現出來。具體的說,就是要有一顆關懷弱勢的心,還有堅定的跟從 神,不受萬國榮華的誘惑。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中,我最熟悉的是第 19 節,它要我們注意聆聽,耐心的聽不要急著發言辯駁,也不要因為意見的不同而動了怒氣。過去,我一直認為是個人修養的問題,今天我赫然發現,這是學習,甚至是求問 神的要訣。

小 A 說:

是啊,主內人士要多多學習。不要以愛與包容為名,阻止人發表意見。 真正的愛與包容是能夠耐心的聆聽,透過正反意見的辯證,讓我們更接近真理。

不要假 神的名,遂行自己的意志。

大 A 說:

我個人覺得 神曾啟發我,祂告訴我福音傳播的工作,只有買,沒有賣。換句話說,傳福音不應該採取強迫式的推銷,反而應將它視為一個類似翻譯的工作,做為人與 神之間的橋樑。透過聆聽,我們去學習對方慣用的語言,了解對方的需要,以建立有效的溝通。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也得以進一步對那栽種我們,解救我們靈魂的道有更深入、更寬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言行合一,斷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與人接觸行事為人務必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 4:1-3﹞。而具體的做法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 1:27﹞。 

小 A 說:

身為耶穌基督的信徒,結果子是很重要的事。

大 A 說:

所以說,傳福音實際上是一件修養的工夫,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 1:19﹞算是一個基本的準則。

上個禮拜 我們談到 神所賜全副的軍裝,將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弗 6:15﹞,它讓我們能夠走出去,它是我們開拓個人領域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們能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的操練, 而 神的道就是我們開疆括土的武器﹝弗 4:13,17﹞。

小 A 說:

新眼光導讀的作者為今天的經文所下的標題是“敬虔的生命”,你同意嗎?

大 A 說: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培養敬虔的生命,除了讀經、禱告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反映在我們行事為人之上。我覺得今天的領受則比較強調生活上的應用。我們以溫柔的心領受 神的道,卻不能光說不練,而是要去行道。具體的作為,除了道德修養,就是要照顧弱勢,抗拒世俗的誘惑。

小 A 說:

所以你要如何下標題?

大 A 說:

如何行道,如何道成肉身,活出基督。

 



 

 

 

 


Wednesday, August 18, 2021

2021/08/18 第 195 回 - 爭戰的本質與工具

弗 6:12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認清我們爭戰的對象不是屬血氣的,而是駕馭我們心靈的幽暗世界,我們需要的不是先進的武器,與眾多的兵馬,而是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 

大 A 說:

Like always, 今天的經文 讓你得到甚麼樣的啟發?

小 A 說:

全副武裝,準備爭戰。

大 A 說:

敵對的勢力是誰:

小 A 說:

那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孚 6:12﹞。

大 A 說:

那是甚麼東西?

小 A 說:

魔鬼,撒但。基本上就是這世界上誘惑人心的事物,像是金錢、權力、地位。

大 A 說:

是的,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太 4:10﹞,就是阻礙人親近 神的力量。所以這一段經文,提供我們一個革命的指引。首先,它明確的告訴我們爭戰的對象,不是要反抗公權力,而是駕馭﹝或迷惑﹞我們心靈的幽暗世界,而且讓我們知道 神提供了精銳的武器,協助我們得勝。

小 A 說:

幽暗世界?那是甚麼東西?

大 A 說:

金錢與物質文明所產生的種種誘惑。那些主流價值觀所追求的,例如:金錢、名位 ... 就是惡魔用以掌控我們的工具。所謂意見領袖,引領風潮,我們則因為 FOMO ,跟風的進行那些醉心紙醉金迷的追求,而致與神隔離。

小 A 說:

流行經常來得快,去得也快,讓我們趕不上它更新的速度而感到焦慮。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讓部分現代人焦慮的原因,大家害怕錯過流行、錯過身邊同學朋友的近況,所以沉醉於社群軟體上。但你可知道 FOMO 也有一個相反詞叫做 JOMO (Joy of missing out) 嗎? 

這算是一個逆風的思考,不因為沒有與全世界「同步」而感到自己被排擠。老北,你認為自己是個JOMO嗎? 我感覺自己有越來越JOMO喔!哈哈哈! 

大 A 說: 

賽啦,你是很前衛的。這些與時俱進的流行,就讓我們的時間如此的虛耗掉了。

我們要如何與之對抗呢?感謝神賜給我們的全副軍裝,它有以下的配備:

  1. 真理:靠神得救,它是我們的保護與力量的來源。 
  2. 公義:恰如其份,不偏不倚,不要逾越自己的本分。
  3. 福音:我們以耶穌基督的福音來擴展我們的人際關係。
  4. 信德:這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弗 4:25-29﹞,讓我們免受攻擊。
  5. 神的救恩與聖靈的帶領。

小 A 說:

我做一點總結,我們應該相信神,藉由讀經與禱告,不斷的求問神,以享受神的救恩與聖靈的充滿。我們藉由分享好消息,與人交陪。與人相處棄絕謊言,待人以誠,避免造成爭端。總說一句話,就是結聖靈的果子,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 4:3﹞。

大 A 說:

阿門。





 

 


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2021/08/11 第 194 回 - 聖靈充滿就是讚美、感謝 神

孚 5:18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 

 

藉由聖靈的充滿,我們得以明白主的旨意,才不會糊裡糊塗的虛度人生。 

大 A 說:

你認為聖靈充滿是一時的經驗,還是恆常的狀態呢?

小 A 說:

有人認為是一種瞬間的喜樂,一種令人難以自持的經驗。但是就我個人的體會,它是切身的感受到 神的同在。

大 A 說:

就在上個月我的接受手術之前,有一個聖靈充滿的新體驗與你分享。首先,平常少有聯繫的蔡茂堂牧師忽然轉來一個查經的影片,內容談到雅各得善終,壽終正寢。我認為神捎來手術平安的訊息。另外還賜下一篇 文章,一位與稀有的血癌共處十多年,面臨因為發現囊腫要摘除卵巢與輸卵管姊妹的見證。她在手術之前尋求神的祝福,幾經搜尋,她以哈利路亞祈求神的祝福。聖靈透過她的見證,引領我以詩篇 113 – 118 進行禱告。這讓第一次要接受開腸破肚的手術的我得到很大的屬靈加持。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感謝 神的陪伴使我安心的接受手術,並且得到平安。 

因為接觸詩篇 113 - 118,讓我發覺靠著感謝讚美神 - 哈利路亞,我們得以更接近 神,而能感受到聖靈得豐盛。透過 今天的經文 要我們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孚 5:19﹞,讓我再次得到啟發。

小 A 說:

所以聖經紀載五旬節人們為聖靈所充滿,得口才說起別國的話﹝徒 2:4﹞或許當時眾人正在口唱心和的讚美主。

大 A 說:

真心的讚美 神,方始能夠全然的倚靠 神。而前兩個禮拜的內容更是實際的教導我們如何在行事為人上與蒙召的恩相稱﹝孚 4:1﹞,它引導我們如何接近 神,如何遵循 神的旨意,而能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孚 4:3﹞。

小 A 說:

或許我們可以說,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才是真正的聖靈充滿。它涵蓋個人的行事為人,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大 A 說:

是的。因此我們要透過行事為人的操練滿結聖靈的果子,方始可以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 

小 A 說:

我記得你提過讚美、感謝、謙虛、反省的家訓。

大 A 說:

是的,我們要養成讚美的習慣,這會讓我們有一個正面的人生觀。凡事往好的方向看,尋找人的優點,加以讚美學習,若看到不好的習慣,我們要感謝 神的啟發,讓我們得以以之為戒,不要隨之起舞。

所以保羅要我們像智慧人,不要像愚昧人﹝孚 5:15﹞。

小 A 說:

讓我為今天的禮拜做一個總結。 聖靈充滿就是哈利路亞,讚美、感謝 神。

大 A 說:

阿門。



 

 


 

 

 

Tuesday, August 3, 2021

2021/08/04 第 193 回 - 與人相處之道

孚 11:29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與人相處需要對事不對人,注意做到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孚 4:2-3﹞。不要出口傷人,總是要以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根據相關主題,進行建議與規勸。我們不是要勝過他人,而是要造就人。

大 A 說:

上個禮拜,我們談到做一位基督的信徒行事為人的基本準則, 我覺得 今天的經文 進一步的說明與人相處之道。

小 A 說:

我感覺新眼光導讀的作者在家庭主日選擇這段經文好像有些不太搭調。

大 A 說:

我本來也有同樣的看法,但是仔細思考之後,覺得也不失是一個好的提醒。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家是神國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家人因朝夕相處,距離比較親近。彼此之間的關係經常被視為當然,因此不太重視細節。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有意無意的造成彼此的傷害而不自知。其實親近的家人是上帝的恩賜,這是難得的緣分,彼此的關係更是要用心經營,小心呵護。

整理一下經文中所教導的人與人相處之道:

  1. 要說實話,彼此互相幫助﹝孚 4:25﹞。
  2. 或有不如意,也不要心存歹念,而且要儘早放下情緒,必要給人留餘地,不要得理不饒人﹝孚 4:26-27﹞。
  3. 不要想佔他人的便宜,腳踏實地的做事﹝孚 4:28﹞。
  4. 不要講詆毀人的話,不要算舊帳,以溫柔的方式做建設性的建議﹝孚 4:29﹞。

小 A 說:

確實,我與人相處,基本上人緣還不錯。反而跟比較親近的人,偶而會鬧脾氣,把他們當出氣筒。

大 A 說:

容我講一句造就人的話,神說不可含怒到日落,千萬不要去翻幾十年前的舊帳。

那天在診間裡,我稍微心急,可能口氣不好就讓你生氣了一整天。我還以為你是又冷又餓又累,想不到你隔天一開口就開始把昨日份跟舊帳一起翻出來,把我痛罵了一頓。你不講,我都不知道我竟是傷害了你的幼小心靈,讓你耿耿於懷許久。哀,我以後跟你講話要小心。

小 A 說:

哪有?

大 A 說:

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於他人善意的建議,學習能夠反躬自省。利用今天所領受 神的話語,砥礪自己,讓自己做一個快樂的人,不要受不必要的憂鬱所苦。跟你分享我今天看到的一段話:

Untethered anger tends to be unproductive and selfish, delighting our egos rather than directing us toward necessary action.
亂生氣往往是沒有建設性且自私的行為,它只能取悅我們的自我而不能帶領我們採取必要的行動。

所以不要含怒到日落,不要亂生氣,亂cynical。

小 A 說:

對啦,我就恰北北。一樣都是 A 開頭,你怎麼不把我取名為 Angry。

大 A 說:

我沒有說你愛生氣,我是與你分享,讓我們彼此鼓勵。

小 A 說:

我是被寵壞的孩子。

大 A 說:

不要幫自己貼標籤,要打破自己。記得 I rebel therefore WE exist。 

我希望你快樂一點,不要覺得憂鬱。想辦法讓自己開心,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是你跟我說的。 

小 A 說:

好嗎。

待人以誠,克制自己的情緒,凡事往好的方向去思考,不要給魔鬼留地步,努力做事,用心與他人分享。自己開心,也討人喜歡。

大 A 說:

讓我們感謝 神的啟示,提醒一些我們經常忽略的為人處事的原則,讓我們將它們銘記於心,不停的操練,而有一個喜樂的人生。

小 A 說:

阿門。






 


 

 

Wednesday, July 28, 2021

2021/07/28 第 192 回 - 信仰的成長

弗 4:1-3 ... 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保羅在此揭諸做為一位基督的信徒基本行事為人的準則,基本上就是要結﹝或稱培養﹞聖靈的果子,也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等人格的特質。比較抽象的則是「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所指涉的是甚麼意思呢?我想就是堅持共同追求神的國與義的心,讓超乎眾人的神能在我們中間,並且住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大 A 說:

我覺得 今天的經文 為基督的信徒做了一個很明確的規範,列舉了身為一位信徒應該追求的事。你有何領受呢?

小 A 說:

我同意你的看法。新眼光的導讀作者提出一個信仰轉大人的概念我覺得很有趣。

大 A 說:

怎麼說呢?

小 A 說:

在教會中成長,我們會活出怎麼樣的生活呢?我覺得有些制式化,所謂的成長追求的就是想辦法讓陪餐人數的增多與擴大活動的規模,這樣做真的可以讓我們的信仰成長嗎? 

大 A 說:

我們應該追求以 神為中心的成長。

小 A 說:

你的說法有點抽象,如何區別以 神為中心與以人為中心的成長呢?

大 A 說:

人重視外貌,神看重的則是人心。以人為中心,追求量的增加,以凸顯所謂的事工;以 神為中心則重視質的改變。前者講求業績,後者則策重於聆聽 神的話語。所以在信仰上“轉大人”應該是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而能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 4:13﹞。

所以說,合一不是蓋通天寶塔,不是建立大型教會,而是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因此我建議你多研讀一下聖經。

我同意聖經不是聆聽 神的話語的唯一管道,但是確立我們所領受的是 神的話語或是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我們要在聖經中尋求認證。 誠如你上禮拜所說的,當你遭遇困難的時候,你會問「耶穌基督要我怎麼做?」你不能靠猜測或個人直覺取得答案,你需要的是聖靈的帶領,讓你在聖經中尋找答案。

小 A 說:

聖經的內容有時讓人感覺相當的難以理解。

大 A 說:

讓我們在聖經的字裡行間發現聖靈的足跡 - epiphany。我相信這是信仰“轉大人”所需要的養分,它讓我們活出基督,將道成肉身的耶穌當作榜樣,打破人既有的思維,盡量的去學習與仿效。

當然,我們尊耶穌基督為元首,上個禮拜 我們談到,祂所彰顯的王者形象,不同於一般人的經歷與想像。祂不是遠離民眾,深居於宮廷之中,而是與稅吏、罪人為伍;祂不追求富貴享受,反而捨身做多人的贖價。

小 A 說:

我最近正在閱讀歐巴馬的回憶錄 - 應許之地﹝Promised Land﹞。書中他談到為了一圓改變這個世界的夢而參政,他認為要造成較大的影響,必須能取得高位,終至成為全球擁有最高權勢的人。但是推動政務還是免不了需要諸多的妥協,終至無法引領美國進入應許之地。

大 A 說:

我想這反映了正常人的思維,認為做事必須先站立在一個發號司令的位置﹝commanding position﹞。我則認為若他能繼續留在基層,做社區的服務,或許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改變。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在政府的層級,看來似乎可以動用的資源較多,但是因為涉及的利益太大,各方勢力雲集,彼此競力、拉扯,很難做出具體的改變。而且天高皇帝遠,很難真正的改變一般人現實的生活。相反的在社區的層級,沒有利益團體介入,反而能夠透過真實的的人際互動,彼此協同意志實現夢想,做到真正的、人性化的、貼身的改變。

這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一個「最大個人」的概念,翻轉制度一般使財團受益,人性的關懷才能真正的嘉惠普羅大眾。積沙成塔,假以時日,可以做成令人矚目的改變,這才是耶穌基督向我們所顯明的奧秘。

信仰的成長也是一樣,快速成長的教會,為了吸引人,經常會與世界做出妥協,受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堅持真道,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才能真正的造就人,使得信仰“轉大人”。




 

 

 


 

 

Tuesday, July 20, 2021

2021/07/21 第 191 回 - 見證神蹟

 約 6:15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耶穌顯了神蹟,以五餅二魚餵飽了五千人,得到信眾的愛戴,希望祂可以領導他們。這是一般人求之不得,一個名利雙收的機會。耶穌卻選擇迴避,獨自退到山上去。耶穌是王是毋庸置疑的事,祂所呈現的是一個真正的王者形象。真實的展現實力助人,而不自我吹噓企圖增加聲量,對於權位沒有冀求,旨在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 20:28﹞。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敘述了多個神蹟:耶穌為人治病、五餅二魚,還有耶穌履海,許多人看見這些神蹟就信了。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信仰歷程嗎?

小 A 說:

因為我老北帶我去教會。坦白的說,或許我還稱不上是信徒,處於中間地帶,

大 A 說:

信仰需要時間化育。我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去接觸神,與神“搏鬥”了十年,方始決定受洗歸主。其後還經過相當的時間建造,即使到如今,還是有很多的灰色地帶。

目前為止,你的人生尚稱平順,沒有遭遇過重大的挫折,對神的渴望沒有那麼殷切是可以理解的。

小 A 說:

感謝主,我想我們各有挫折,但你經歷過的挫折一定比我多。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思考“耶穌會怎麼作﹝what will Jesus do﹞?”

大 A 說:

所以需要熟悉聖經才能夠知道耶穌所顯明的道路。

你見過甚麼樣的神蹟呢?

小 A 說:

那要看我們定義神蹟。我沒見過類似紅海分開、五餅二魚這樣的神蹟,但是我認為能夠去美國生活三年是神蹟,去年老北住院時,突然在上手術台後被釋放是另一個神蹟。

話說回來,故事中的眾人看到耶穌行的神蹟都嘖嘖稱奇。老北,你可會想看到這種紅海分開、天降下火柱的神蹟呢?

大 A 說:

哈,這倒不必。因為會嚇到我。

我想所謂的神蹟是經歷 神,得到出其不意的賞賜。就是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事﹝林前 2:9﹞。所以你不只看見神蹟,也親身經歷了神蹟。

小 A 說:

所以我們今天對於神蹟的討論,其實跟上周談論的聖殿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就像人們以為雄偉的建築能夠媲美上帝的偉大,故事中的眾人也因為看見耶穌行了超乎凡人能力的神蹟,而想要立他為王。 

我們不能因看見而相信,這受到人的眼界的限制,若是因為相信而與 神同行,則會在生活上經歷到超乎想像的神蹟。

大 A 說:

是的,我們可以從經歷中去探索 神的旨意。五餅二魚的故事告訴我們 神供應我們日食,將我們的需要加給我們。而耶穌履海告訴我們,原本很困難的事,因為 神的同在而迎刃而解。

 

 

 

 

 

 

 


Tuesday, July 13, 2021

2021/07/14 第 190 回 - 如何對得起上帝

 

撒下 7:5 ... 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 

 

大衛因為自己居住在香柏木建成安適的宮殿中,想到 神的約櫃反而放在幔子裡,而興起為 神的約櫃造殿的念頭,神卻阻止他做這樣的事。 在一般人的想法中,為 神建殿表達對 神的一種崇敬,應該是美事一樁。然而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讓 神居住﹝王上 8:27﹞,何況是人所建的殿宇呢?人因為認知的錯,反而將 神給小看了。

大 A 說:

相較於前兩週,今天的經文 的敘述相對容易理解,它陳述大衛王想要為 神建殿,卻不為 神所允許。 

小 A 說:

我則是看得到一個分別為聖的概念,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 神應許大衛的後裔,承諾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大 A 說:

人總是企圖透過實體來感受神的存在。你從那裡參透分別為聖的概念。

小 A 說:

讓我們看第八節,陳述 神由羊圈中呼召大衛,立他做以色列的君,讓他得以為 神做工。

大 A 說:

新眼光的導讀提到信仰上一件弔詭的事,那就是當我們打算為 神做大事的時候,經常卻發現我們的計畫,並不是順服於 神的旨意,而是出於人自己的心意。大衛計畫為 神建殿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們總是想要給 神我們認為最好的東西,囿於人有限的眼界,往往變成將 神拘限在一個“小”空間,忘了 神是無限宏大、無限細微與無限充滿的。

小 A 說:

我想,人類總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有限的。浸淫於文學世界的這幾年,我發現人們或多或少還是會在意自己能否豹死留名,作家透過文學留名、藝術家透過藝術留名,大家都希望能透過背後世記得達到「不朽」。 

就像我們這禮拜binge watching的麥迪西家族連續劇,劇中所有的藝術家不都聲稱他們希冀透過藝術趨近於「神的美善」嗎? 

這也是我這學期上的文學理論課所探討的議題,何謂「真理」?何謂「美」?哲學家們為此辯論了數千年,仍舊沒有個定論。但我總是能從他們的思想中,看到一絲為了趨近真理和美善的努力。(I intentionally use the word Truth and Beauty because not all those thinkers are religious.) 

人透過藝術美學、真理與智慧試圖將 神具體化﹝incarnation﹞。

大 A 說:

神是無以名狀的,不管人怎麼做都是有限的,無法將全能的 神具體化,充其量只是個人與 神的一次接觸,一種“見證”的分享。 

小 A 說:

以 神之名的作品。

大 A 說:

嚴格的說,這是違反十誡的做法,它將形象化的東西當做 神。

小 A 說:

所以你認為聖殿是一種偶像崇拜的形式?

大 A 說:

任何形象之物,包括聖殿、約櫃 ... 終至消失於無形。

在禮拜的末了,我們來討論一下新眼光導讀的作者提出來的兩個有趣的概念:“報恩”與“坐下”。

我們都是蒙恩的人,相信我們都願意回報上帝的恩典,但是如何能夠“對得起”上帝呢?

小 A 說:

Never。

大 A 說:

沒錯,我們根本無以回報。唯一能做的是窮一生之力遵守 神的典章、律例與誡命,做一位榮神益人的聖潔國民。 

換句話說,我們做得再多也無法對得起上帝,反而因為急於表功,創造美妙的數字或形式,而做出 神的眼中看為惡的事。

因此,我們要“坐下”,預備心聆聽神的話語,回應神的呼召。

小 A 說:

宗教團體經常與慈善機構連結在一起,這是一個正確的作法嗎?

大 A 說: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身為基督徒當然要愛人如己。耶穌基督說我們之所以可以承受那創世以來為我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 25:35-36﹞。人性的關懷是信仰的基石,但是機構化與法人化之後,經常失去原味。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人與人間的親密互動是人性關懷的重要因素,就好像你去仙台當義工關懷災民的時候,所強調的是“交陪” - 做朋友。施者要重視受者的尊嚴,箇中的的差異是非常的微妙的,機構化與法人化之後就往往流於形式,講究績效而失去的人情味。 

小 A 說:

我們在和信醫院得到很多的幫助,我看到一樓有一面牆刻著一些捐獻者姓名,心裡想著,若以後我有能力也要回饋一下和信,幫助那些手頭不寬裕的病患家屬。

大 A 說: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我們當然要回饋,但是更重要的在於精神,就是在能力的範圍內,協助有需要的人,並且盡力的維護他的尊嚴。




 

 

 


 


Wednesday, June 23, 2021

2021/06/23 第 187 回 - 你的信救了你

 

可 5:34,36 ... 你的信救了你, ...  不要怕,只要信!


神先愛我們﹝約壹 4:19﹞,揀選了我們。人卻因為硬頸,而錯失得救的機會。血漏的女子,在忙亂之際,擁擠的人群中,盡一切的努力去接近耶穌,讓十二年的宿疾得到醫治。睚魯的女兒得以起來,耶穌透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無論情況多麼的遭,只要信,不用害怕。

小 A 說:

Any comment?

大 A 說:

Pondering,我在思考救人如借救火,為何在耶穌與睚魯同去醫治他垂死的女兒之間,要加入血漏女子的插曲,而產生耽延呢?

你對於 今天的經文 有何見解呢?

小 A 說:

我對於新眼光的導讀的論點有些意見,它讓我感覺作者歧視女性的父權心態﹝heteropatriarchy﹞,導讀作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進行鋪陳,根本無視於經文的核心。例如他提到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我不知道他企圖想做成甚麼樣的連結。難道他想將得癌症的人簡化為不信的他者﹝other﹞嗎?

大 A 說:

修了文學理論之後,你的批判能力遠非我一介草民所能理解。

你大概的意思是不能以信或不信分別族群。在此,我們有屬菁英階級的掌管會堂的人,還有社會邊緣的血漏女子,他們都受到神的關愛。

小 A 說:

人傾向於過度的詮釋。就如同我上個禮拜提到的: There is no fact but only interpretation。就像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中所呈現的那種自大,意圖將沒有關聯的﹝irrelevant﹞事物硬是串連在一起。

大 A 說: 

說到這裡,我覺得救睚魯的女兒與血漏女子得醫治確實是兩件沒有關聯的事物,偉甚麼要湊在一起呢?我覺得馬可似乎試圖要做成某種的放大效果。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方向:

  1. 信仰不分階級:無論你是管會堂的社會賢達,或是社會邊緣的血漏女子,都可以受到照護。
  2. 時間差:即使是生死攸關,它也沒有必然會被優先處理。當然我們也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信仰。
  3. 信仰的層次:血漏女子的信仰直接受到耶穌的肯定,睚魯的家人似乎比較搖擺。

小 A 說:

還有一個問題。耶穌似乎刻意宣揚血漏女子的醫治,在人群中將她找出來,而卻要睚魯的家人不要對人宣揚。

大 A 說:

是啊。或許因為血漏女子是一個信仰的典範,而睚魯家人則因為神要彰顯祂的大能而領受到特殊的恩典。

小 A 說:

我們基本的領受就是:或許存在有時間差,信,就可以得救。遇到挫折,不要驚惶失措,而是要堅定的相信,信,就可以得救。




 

 

 


Tuesday, June 15, 2021

2021/06/16 第 186 回 - 神的同在

 

可 4: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生死之間,門徒的慌亂無度與耶穌基督的枕頭安睡,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耶穌醒來止住了風,質問門徒為何膽怯。讓我們也反身自省,言談之間我們往往聲稱主的同在,但是我們真的這樣子相信嗎?

大 A 說: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 今天的經文,我對於耶穌有如此的神力感覺匪夷所思,難以相信。或許正因為如此,讓我在曠野中徘徊了多年。

小 A 說:

hmmmm 難以相信耶穌的神力跟曠野徘徊多年有什麼關聯?難道相信神蹟奇事就能得救嗎?

大 A 說:

信心不足所以在曠野徘徊。

小 A 說:

這個學期修了文學理論,談到解構﹝deconstruct﹞理論,其主要的論述為一切都是透過詮釋產生﹝There is no fact but only interpretation﹞。它質疑所有我們奉為常規的事情(Norm),包括語言和行為。正如傅科﹝Foucalt﹞在規訓與懲戒﹝Discipline and Punish﹞中提到的,我們的許多常規往往是被社會結構制約而來的。這段經文似乎以一種有力的形象﹝powerful construct﹞來形塑耶穌基督,但話說回來,大多數基督徒心中耶穌的形象也這樣營造(condition)出來的。神的兒子自然是大有能力。人們不曾質疑這點。

大 A 說:

現在發現藉由這樣的反差,這段經文凸顯了我們的信仰是有需要加強的餘地。

思考我們若身歷其境,將會如何的因應這樣的處境呢?

小 A 說:

門徒至少還會叫醒耶穌,輪到我時,我必須老實的承認只有腿軟的驚聲尖叫的份而已。

大 A 說:

驚聲尖叫乃是人的常情,門徒也叫了好一陣子,才突然想到耶穌乃是跟他們在同一艘船上。

我倒是要感謝 神,在此時此刻對我的提醒與啟示。七月初的手術,面對電燒或傳統的開刀方式的選擇,因為各自有不同的風險,讓我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神提醒我祂的同在,相信祂會提供最好的看護,我只要相信 神會救我的,我們只要在 6 月 29 日的門診時,好好的與醫師討論,徵求專業意見,就不需要再為此多做憂慮了。

小 A 說:

求 神看顧。

大 A 說:

神的同在不是口號。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即使實體的享受 神的同在,與耶穌朝夕相處的門徒,遇到危難,他們還是會忘記自己擁有這樣的福分。透過今天的經文,或許也是一個很好的譬喻,凡事不用膽怯,要有十足的信心。

也正因為 神的同在不是口號,不要光在心裡說亞伯拉罕是我們的祖宗,那是得不到真正的心安的﹝太 3:9﹞。而必須要藉由不斷的操練,讓它成為我們整體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真實的信仰。

小 A 說:

如何操練呢?

大 A 說:

喜愛 神的律法,晝夜思想﹝詩 1:2﹞,藉由讀經與禱告,經常性的與 神做親密的互動,如此才能遵守神的律法,而不離棄神﹝耶 16:11﹞。









Wednesday, June 9, 2021

2021/06/09 第 185 回 - 漫談代禱

 

詩 20:7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 神的名。

 

人總是試圖使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走出泥沼。基本上多數人意圖使用蠻力,以求脫離困境。但是真正可以帶來改變與平安的則是耶和華﹝YHWH﹞的話語,它引導著我們走出幽谷。

大 A 說:

對於 今天的經文,你可有任何評論? 

小 A 說:

似乎在描述一個快樂的情境,因為 神讓人得以心想事成。

大 A 說:

是的,我本來的看法是要能夠「相信 神,寄一切盼望於 神。」但是就在禮拜開始前幾分鐘,我忽然領受到這是一篇代禱的範例。

小 A 說:

願聞其詳。

大 A 說:

與詩篇其他章節中,多數以第一人稱作為禱告的主體不同,本篇幾乎清一色使用“你”,第二人稱,顯示詩人乃在為他人進行禱告。

在教會的群體中,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要為他人代禱,一般你如何進行這項工作呢?

小 A 說:

我們一般採取的跟屁蟲式的作法,跟著覆誦他人的禱告,然後「求 神將你心所願的賜給你,願 神成就你的一切籌算﹝詩 20:4﹞」。基本上做的是應酬的表面功夫,我很懷疑有多少人會持續的關心他人的狀況與進展。

大 A 說:

我向來認為一般所稱的代禱是“幫不上忙、敷衍”的代名詞。長期以來,我則認為正確的代禱應該是一種持續的關懷,透過將人們帶到 神前,引導人們放下世俗的罣礙, 協助人們進行“有效的”禱告。而不要進行妄求,將生命浪費在宴樂中﹝雅 4:3﹞。

今天詩篇的經文,詩人做了不錯的示範。首先,他提醒我們的 神是雅各的 神,我們可以透過了解雅各的一生的經歷去認識 神的屬性。 其次,他要我們能夠悔改獻祭﹝詩 20:3﹞,我想這是禱告前的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

經過這樣的調整,或許可以讓人不要為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些世俗的、繁瑣的事憂慮,而能進一步的接近 神,卯足全力的做正確的、有效的祈求。

小 A 說:

你是說代禱就是與人相約來到 神前?

大 A 說:

互相提醒,信,就必得著﹝太 21:22﹞,也提醒人們不要為宴樂妄求﹝雅 4:3﹞。 

小 A 說:

甚麼是信呢?

大 A 說:

信就是所望之事實底,未見之事確據﹝來 11:1﹞。一切都是因為 神,不是靠車,也不是靠馬,更不是靠新冠肺炎的疫苗。我們要聆聽 神的話語,做合 神心意的事情,這當然包括禱告的內容中不要有自我的籌算。

信,就是一切交託,倚靠 神。 

更具體的說,就是唯 神是問,藉由晝夜思索 神的話語 - 讀經與 QT,去接近 神,去探循 神的旨意。 

說到這裡,不要怪我老是碎碎念。我覺得你的信仰要加強,沒有按時到教會做禮拜,至少要天天的讀經,與 神保持密切的接觸。

小 A 說:

我覺得到教會沒有太大的幫助,而 神無所不在,就算是不例常性的讀經也可以接觸到 上帝的話語。 

大 A 說: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 7:3﹞?教會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其中當然有諸多的閒雜人等,這些人可以充當我們的鏡子,協助我們檢討自己。而例常性的讀經,協助我們建立典範。當我們領受的訊息時,可以到聖經循求驗證,以辨別訊息的真偽。

讀經、禱告是信仰的基本功。

小 A 說:

你說的是,反正 your way, your rule。

大 A 說:

我是邀請你一起到 神前,等於是為你代禱,希望你可以聆聽到 神的話語。

 

 

 

 

 


Wednesday, June 2, 2021

2021/06/02 第 184 回 - 一切都是因為 神

 

詩 138:3 我呼求的日子,你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

 

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 21:22﹞。詩人分享自己與 神互動的經驗,見證 神的慈愛與信實,說明 神是他能力的來源。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 11:1﹞。相信 神,我們生活有盼望,能在祂的帶領下成就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 2:9﹞可能性。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想一想應該如何幫它下一個標題。

小 A 說:

「無微不至」是我的建議。

大 A 說:

你感受到 神的慈愛與貼心了嗎? 

小 A 說:

我覺得 神無所不在。

大 A 說:

當然,神是無所無在的。但是「無微不至」的意思是鉅細靡遺,非常細心體貼的照顧的意思,就像你老北對你一樣。 神偶而會給我們考驗與試探,因此我想做一個小小的修正,你覺得以「一切都是因為 神」做為標題如何?

小 A 說:

原來如此,看來是我誤會這句成語的意思了,哈哈哈,你願意分享一下你的領受嗎?

大 A 說:

神對我們的看顧雖然「無微不至」,但是祂並不是溺愛,透過奇異的恩典,祂引領我們,透過迂迴的道路,走向新的可能性﹝或稱應許﹞。

當然,這必須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信」。

今天的經文是一篇禱告的範本。詩人藉由思想古時之日 神的一切作為﹝詩 143:5﹞,懷著感謝的心,來到 神前。他相信 神的慈愛與信實,所賜的恩典必然超過我們凡人的想像。而且由過往的經驗,使他確信 神必應允他的呼求,並賜給他必要的能力﹝詩 138:2-3﹞。

很多人抱怨禱告不為 神所垂聽,乃是因為缺乏像詩人這等的「信」心。他們以為自己一切的擁有,全都是因為自己努力所致,而不是 神的恩典。他們因為“感覺”匱乏而求,因此享受不了 神的豐盛。

小 A 說:

坦白說,禱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一直搞不太清楚。我因此必須自首,我從來也沒有特別用心來了解禱告的意義。在教會中,看著所有人都是為了生活中的匱乏,如工作、課業表現、人際關係的修復而禱告,我也就跟著依樣畫葫蘆。禱告對我來說,有點像慌亂中求救,我們為行有不得,祈求神的幫助。想起來,這種禱告方式跟燒香拜佛的人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禱告並沒有帶來平安,反而因為不確定 神是否會垂聽,讓人心中七上八下的。

約莫五、六年前吧?你告訴我要改變以前的禱告方式,“大逆不道”的移除陪我走到紅毯彼端這個重要的禱告項目,聚焦你的禱告於主禱文的相關內容。對此我又覺得有些不務實際。

老北的禱告和普世教會的禱告方式,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真是讓我被搞糊塗了。

大 A 說:

神的救贖就是要領我們走出埃及 - 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世界,進入應許的美地 - 神的國度。我們必要下定決心,走出我們的舒適圈,不再寄情於埃及的肉鍋與韭菜,先求神的國與義,我們的需用 神是知道的,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的﹝太 6:32-33﹞,何必多此一舉的去做無度的追求呢?

我們目前的生活見證了這一點,你的老北沒有謀生能力,我們卻不必為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感到憂慮。

小 A 說:

言之成理,我在這裡要正式的投老北一票。所以禱告不是求要擁有甚麼,而是要能活出神所喜悅的生活,做出 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大 A 說:

銘謝賜票。因此耶穌基督告訴我們,國度、權柄、榮耀,全都屬神﹝太 6:13﹞,我們的「一切都是因為 神」。

過去的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不認識 神之前,稍有一些成果,我將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而當吃鱉的時候也試圖用蠻力移山﹝掃除障礙﹞,我行我素,死不悔改,終至於落到今天這般的田地。

感謝 神,將我從這個“榮華的萬國世界”分別出來,我們現在過得像是天上的飛鳥,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太 6:26﹞,卻是非常的飽足。

我希望你不要步入我的後塵,將這一切視為當然。而是要認清這「一切都是因為 神」,祂讓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老爸,帶你去美國迪斯尼完成你的童年。我知道你很用心可以考進台大,你也接觸過不少功敗垂成的轉學生,他們不也都是用心的啃食過 Norton,不少人還上補習班,或者請家教。因為 神明白的告訴過你, Alice 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走出這個榮華的世界,你要預備自己作為 神有用的器皿。

小 A 說:

哈利路亞,感謝讚美主。

大 A 說:

衷心的相「信」,不要口惠不實。相信我們是憑藉著 神加給我們的力量,而能享受到今日的恩典﹝腓 4:13﹞。「信」,就必得著﹝太 21:22﹞。耶穌說:若我們有像一粒芥菜種的信心,就是對一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 17:20﹞。

一切都是因為 神。

 

 

 

 

 

 

 


Wednesday, May 26, 2021

2021/05/26 第 183 回 - 耶和華﹝YHWH﹞的聲音

 

詩 29:1,4 神的眾子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 ... 耶和華的聲音大有能力;耶和華的聲音滿有威嚴。

 

詩人邀請大家將榮耀與能力歸給 神,因為 神大有能力,滿有尊嚴。接著他為了說服眾人,企圖以各種誇大的形容詞描述 神的大能﹝聲音﹞。當然,我們都知道,當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創 1:3,6-7﹞。神的聲音是創造的力量,它是一股難以名狀的力量,有限的人只能以震懾人的大響聲形容其巨大。

然而,神的能力﹝聲音﹞雖然造成驚天動地,鬼斧神工的效果, 神真正的聲音,卻是在隱身在烈風、地震與火的後面的微小聲音﹝王上 19:12﹞,即使我們用心聆聽,也難以洞悉其一二。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主要在談論 神的能力,你認為哪一節經文最為傳情呢?

小 A 說:

我選擇第 4 節,我們對造物主的能力的高度肯定。

大 A 說:

在短短的 11 節經文中,有 7 節在談論 神的聲音,詩人的目的是要眾人將榮耀與能力歸給 神﹝詩29:1﹞。第 4 節與其他相關各節不同,它沒有使用誇大的形容詞,而是純粹的告白。詩篇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要人相信 神的大能,而將一切榮耀歸給神。

本週主日是三一主日,假如說五旬節是教會誕生的日子,今天就是開始傳福音的第一個主日。訊息非常的明確: 我們要告訴人 神是大有能力的,作為神的兒女﹝眾子﹞,我們所享的一切榮耀都是歸功於 神。這是關於 神的名 - 屬性 - 最直白的陳述方式,告訴大家我們有一個甚麼樣的 神。

小 A 說:

我們能做的事,都是靠著 神加給我們的能力﹝腓 4:13﹞。

提到三一主日,三一神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甚麼是三一神?

大 A 說:

這基本上就是我們信仰的告白,如陳述在使徒信經之中,我們相信父、子、靈三位一體,這是人類試圖使用有限的語言對永生 神進行比較“整全”的描述,它是不可能精準的,只是一個譬喻,因此不必為此追根究底。

它說明神的多重面向,祂是無限宏大,無限細微,而且無限充滿。 神是主宰﹝mastery﹞, 神是道路﹝meaning﹞, 神是奧秘﹝mystery﹞,這些都對應到 神的不同面向。

過去我發展出一個理論,因為神就是光﹝約壹 1:5﹞,我們知道全光譜﹝父﹞中有可見光﹝子﹞與不可見光﹝靈﹞。光既是一種波動,也是粒子;是連續的,也是不連續的個別能階。

小 A 說:

所以相信 神, 神大有能力,滿有尊嚴,我們要將一切榮耀歸給 神。神是我老北的 神,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出 4:5﹞。

大 A 說:

這就對了。得榮耀的時候歸於 神,走在幽谷的時候,也不要忘記 神是我們的幫助。今天我住進和信醫院,我感謝 神的安排,對於明天所要面對的未知手術,我將一切交託,相信 神必然會提供最好的照護。

小 A 說:

阿門。

大 A 說:

全能 神大小通吃,當我們舉目向山,也不要忘記低頭看地面。當我們享榮耀的時候,要認清一切都是 神的恩賜,不要妄自尊大;當我們有困難的時候,也不要忘記情詞迫切的直求,你的信會救了你。






Wednesday, May 19, 2021

2021/05/19 第 182 回 - 也談聖靈充滿

 

詩 104:30 你發出你的靈,牠們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換為新。 

 

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 4:24﹞。這表示 神是一種讓人無法抓摸的神秘經驗,難以精準的描述,我們必須真誠以對,不要試圖以個人的想法加以扭曲。而我們稱 神創造力量的根源﹝創 1:2,詩 104:30﹞為“靈”,祂是一種能確切被感受得到的力場。神的靈到底是甚麼,祂如何的被感受,卻也眾說紛紜。

大 A 說:

若不是新眼光的導讀試圖加以引導,我個人很難將 今天的經文 與聖靈做成連結。純就經文字面上意義而言,我對這段經文的領受,比較傾向於承認 神的創造大能,並讚美祂。相信世界上的活物,不論大小,全數為 神所掌管。

小 A 說:

因為下一個主日是五旬節,紀念聖靈降臨的日子,咸認為它是教會誕生的偉大日子。

大 A 說:

說到聖靈,大家經常會想到講方言,那似乎是一種異能,你對那事有何看法?

小 A 說:

我看過一些像宮廟起乩似的景況。

大 A 說:

我沒有真正的見識到過講方言的景況。根據傳聞,強調講方言的人,似乎試圖炫耀自己與 神特殊的親密的關係,一種特權的溝通方式。

但也有人說,講方言可以藉由訓練達成,而且宣揚講方言所產生的特殊醫治效果,這倒是令人覺得比較奇怪。

當然,少有人附和我。就我個人閱讀使徒行傳二章有關五旬節聖靈降臨的紀載,我願意想像那個景況應該近似一種因感動所產生的「肢體語言」。一種原始,可以讓外地人瞭解的語言。協助人們去感受那種的情境,融入那種的情境。因此當彼得站起來,宣講耶穌基督的事蹟時,得到很大的迴響,就在那一天,約增添了門徒三千人﹝徒 2:41﹞。

我想彼得當日的講道內容就是一種方言,一種平易近人,廣為人所理解的語言;一種協助外地人了解耶穌的救恩,悔改歸向主的語言。

小 A 說:

我所見過的講方講的人,基本上是發瘋似的胡言亂語,他們甚至連自己恐怕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所以我也不認同那種仗著講方言炫耀自己的人。

但你所提到的「方言可以藉由訓練達成」滿有意思的。甘冒被討厭的風險,我想表達自己對教會這個組織的看法,我認為教會本來就是個具有洗腦之嫌的地方。在這個環境底下,不論是禱告、敬拜、講道、或是老北你可能最感興趣的解讀聖經好了,都有既定的標準答案。或是更慘,只有那些有權力的人才握有對聖經或事件解釋權。幾個禮拜前,我在文學理論課堂中學到了critical literary theory,簡言之,這個理論在探討誰握有知識的製造權,以及他們何以透過權力來建構對於他們有利的知識結構。想到以前在教會的生活我也感受到類似的封建體制,事實上,我對於教會所謂的禱告、敬拜、講道內容覺得相當的死板,並沒有特別有感受,甚至常常感到格格不入。但身為一個小小的螺絲釘,我也就沒有提出自己的質疑,但可能也是覺得講了也沒用,還可能會被當怪客。

大 A 說:

相較於講方言,或是歌舞喧天的現代化敬拜讚美,我想教會中規中矩的禮拜流程有其必要性。兩個禮拜前我們談到 敬拜 時,談到它們是堅定信仰的基本工。但是我們卻不要使之流於形式,那就變成所謂的「律法主義」。我們並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太 5:17﹞。但是保羅說:「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 3:6﹞,」他提醒我們不要讓信仰儀式化。

雖然我的禱告非常的笨拙,但是我花了很多心思在研究禱告,我想我的禱告是別有一番風格的。我常常說,我的禱告只有主禱文,我甚至將原來唯一的禱告項目 - 希望可以陪你走向紅地毯的另一端 - 都給移除了。其實教會的活動就是要尊 神的名為聖,求 神的的國臨在,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至於個人的需要, 神是知道的,祂必定會加給我們的﹝太 6:32-33﹞。我們絕對不能為一己之私,而與這個世界妥協的。

與其質疑別人,毋寧問問自己是否探索精意,而不囿於文字。 

小 A 說:

這方面,我似乎是抱怨得多,反省的少。

大 A 說:

我想身為文學院的學生,或許你可以將教會生活看成枯燥的文本,透過解析與辯證去尋求它豐富的內涵。全心投入,唯 神是問,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假借理由塘塞。

對於聖靈充滿,我想到一個不錯的譬喻。在這個專業致勝的時代,許多人誇稱自己的專業,甚麼是專業人士呢?

小 A 說:

最狹義的定義一般是具備經認證的特殊知識﹝certified special knowledge﹞的人。

大 A 說:

所以妳認為專業由證照界定嗎?

小 A 說:

網路時代,資訊充分,廣泛的傳播,空口誇耀專業,難以取信於人,總需要有公正第三者的證明。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從小考過了幾次語言相關證照,總覺得那是唬唬外行人或是應付官僚體系的廢紙。證書上的成績事實上未必能直接反映出個人修練跟實際能力。

但另一方面,網路時代也使「專業」變得更複雜。我們活在網路發達的時代,是幸運也是不幸。幸運的是所有資訊唾手可得,十分方便。但不幸的是,資訊爆炸多,其中更時常夾雜各種良莠不齊,甚至未經證實的資訊,身為平凡老百姓,我們實在很容易被搞糊塗。我這幾天看了篇書評,在介紹近年出版的一本名為《專業之死》的書。書中提到,網路讓資訊的流通更方便,所有你的疑問可能都能在彈指之間找到解答,但這也時常使人們誤以為找得到資訊的自己就是專家,一個不小心可能就開始自己自吹自擂,甚至敵視起了經過專業訓練的人了。舉凡保養品、民俗療法都是典型的例子之一,明明許多醫師都強調 less is more了,但能是有民眾執迷不悟。

大 A 說:

哈佛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大衛.邁斯特 (David H. Maister) 曾說:“專業人士不是你自己貼在身上的一個標籤,這是一個你希望別人對你的描述。你要自尊自重的盡全力做好事情-自尊自重就正是贏得別人尊敬與信任的關鍵” 。 

由此可知自詡的專家的人,幾乎可以斷定不是真正的專家。真正的專家,除了網路時代垂手可得的專業知識之外,他必須具備一種特有人格特質,讓人望之生畏,油然而生崇敬之心。他不會靠否定他人來肯定自己,誠如費曼博士﹝Dr. Richard Feynman﹞在加州理工學院那一場著名的 畢業演講 中所說的,真正的專家強調資訊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為了追根究底,堂堂諾貝爾獎物理學家的他,甚至不惜與聲稱具有特異功能的騙子一起做“實驗”,去了解他所聲稱的異能。

準此,我認為聖靈充滿的人,就像是一位專業人士,他不是一時興起的表現,事後甚至連所領受的話語都翻不出來﹝林前 14:5﹞。他需要不斷的淨化自己,誠如兩個禮拜前我們談及 敬拜讚美 時所說的,要能夠按時的結果子,建立自己成為 神的殿宇,讓聖靈可以常駐,一言一行滿有 神的樣式。 

小 A 說:

所以要讓聖靈充滿需要“修行”。

大 A 說:

哈哈,“修行”不是一般基督信徒的用語,它甚至會引來抗拒,我們通常說要“按時結果子”。

 







Wednesday, May 12, 2021

2021/05/12 第 181 回 - 晝夜思想 神的律法

 

詩 1: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想要得到 神的祝福,一個人必須能夠晝夜思想 神的律法。苟能如此,他就像一顆栽在溪水旁的樹,能夠按時結果子﹝約 15:2﹞,葉子也不會估乾。身為基督的信徒,就是要能夠結果子,晝夜思想 神的律法是一條實踐的道路。

大 A 說:

對於 今天的經文 ,你可有甚麼看法嗎?

小 A 說:

分別了好人與壞人,何謂壞人呢?

大 A 說:

神提供白白的救恩,無論好人,或所謂的壞人都可以得到救贖﹝太 5:45﹞。我們應該區分蒙福的人,與糠秕,不蒙福的人。也就是信,並按時結果子的人,以及不信的人。

經文中一句, 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詩 1:5﹞,清楚的說明即使自我聲稱為基督徒,但是未能按時結果子,也會如糠秕般的被風吹散。

真正信主的人,他必定會晝夜思想神的話語,並藉以結果子。

小 A 說:

所以不信主的都是壞人嗎?

大 A 說:

人總是進行簡單善與惡二分法。然後像法利賽人一樣做一些動作來表彰自己,例如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太 6:5﹞,他們屬於義人的會中的罪人。好人、壞人不是人自己說的,而是 神說的才算。不信主的人,不能晝夜思想 神的話語的人,感受不到 神的福澤,失去領受白白的恩典的機會。

小 A 說:

所以,信,就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詩 1:2﹞;信,讓我們蒙福。

大 A 說:

或者說「唯 神是問」。感謝 神,賜下一篇 文章,律法書﹝Torah﹞就像流動的水。我們經常以 “風” 或 “水” 來譬喻聖靈的難以捉摸,基於這個原理,聖經它也是流動的。它與傳遞一個限定範圍的意義的人類語言不同, 神的話語被認為具備有一個無限的旨趣。[猶太]神學允許拉比去進行釋經,產生一個不具邊界的原典。容器的內容物不斷的被改變。每一次新的釋意的新挑戰讓一個僅在表面上不可侵犯的文本取得新內涵。

我都有點忘記了,我想你也不遑多讓。在去年的 最後一次禮拜,我們也有類似的領受。這個“晝夜思想”的意思就是例行的研習聖經,而且每次的研習都需要歸零,不斷的精進,不斷的對 神的話語進行新的探索。遇到人生的難題,我們也要藉由翻閱聖經,尋求 神的旨意。

小 A 說:

所以不要以為有按時作禮拜就安全了。

大 A 說:

教會活動是一種社群的互動,它的功能有些類似學校,提供我們學習的動機,還有一些真實生活的案例。

當然義人的會中難免有罪人,但是到教會的目的不在交朋友,而是一同接近 神。

 

 

 

 




Tuesday, May 4, 2021

2021/05/05 第 180 回 - 也談敬拜讚美

 

 詩 98:4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歡樂;要發起大聲,歡呼歌頌!

 

今天的經文 描述人們渴望著向耶和華﹝YHWH﹞獻上無上喜悅的詠讚,詩人邀請大家以新歌、琴、號、與角等各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在 神的面前歡呼歌頌。純粹就字面的陳述來看,它似乎比對於現代教會為吸引年輕朋友,所採用的那種著於重聲色的所謂「敬拜讚美」。

大 A 說:

這篇經文讓我思考甚麼是敬拜? 

小 A 說:

一個約定俗成的程序。

大 A 說:

它要達成一個甚麼樣的目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藉著比較淡水教會的兩場禮拜的差異,來探究所謂的敬拜在進行一些甚麼事情呢?

小 A 說:

我覺得國語堂像是一場演唱會,台語堂則比較傳統,分寸拿捏的比較好,不會因為聲光的效果而使人分心﹝distraction﹞。

大 A 說:

假如我們觀察較傳統的台語堂禮拜的流程,它們是具有一些意義的。

由鳴鐘與首頌展開禮拜的序幕,然後藉由宣召,使徒信經與啟應文進行信仰的宣告,接下來的禱告則拉近 神與人的距離,朗讀聖經與證道則讓人聆聽神的話語,在禮拜的末段則是獻詩與奉獻的感恩活動。這樣的程序告訴我們首先要進入 神的院子﹝或稱聖殿﹞,藉由宣告自己的信仰搭起橋樑,進行禱告與神對話之後,以讀經與聆聽證道領受神的話語,並不忘讚美、謝恩與奉獻。我們大概可以歸納敬拜主要的工作就是堅定信仰,聆聽神的話語與感恩奉獻。

國語堂的程序則比較輕鬆,唱歌跳舞佔掉大半的時間,主要時間花在讚美,對於信仰的本質似乎比較不重視。

小 A 說:

新世代的敬拜娛樂化與膚淺化。  但國語堂的另一個問題還有:重視資本主義大於信仰意義,也許你不知道,但國語堂基於算錢方便,把奉獻挪至證道之前。其實這種操作引起了一些信徒的不滿,因為這打亂了禮拜流程應有的神學意義。

大 A 說:

純粹由詩 98 篇的字面上來看,似乎與新型音樂導向的敬拜讚美比較接近。但是表徵的儀文不是重點,重點應該在於如何是信仰深化。一時的歡愉,只有短暫的效果,例如以色列人在安全渡過紅海,目睹埃及兵馬被大水吞噬,同聲高歌讚美主﹝出 15:1﹞。事隔三日,在曠野因為找不到水喝,就開始向摩西發怨言﹝出 15:24﹞。信仰需要透過循序漸進的教育、重複儀式的強化、生活的規範與社群的互動來加以維繫,而不能僅靠 神蹟

感謝主的引導,賜下一篇說明甚麼是 性靈﹝spirituality﹞ 的文章。

文章引用 出 15:2,當埃及人通過紅海,感受到 神的大能與救贖,他們一同唱歌道:「這是我的 神,我要讚美祂﹝This is my God, and I will glorify Him﹞」。”我要讚美祂﹝and I will glorify Him﹞”的希伯來文 “ve’anveihu”,取其字根是家﹝home﹞的意思,因此有猶太拉比將它詮釋為“我要為祂建立聖所”的意思,以表達以色列人渴望要建立一個讓 神得以安歇,以便與我們同在的處所。而最棒的聖所是聖潔的國民自身,此乃何以我們要滋長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使自己增長出“神的形象﹝Imitatio Dei﹞”。

小 A 說:

所以敬拜就是要渴望神,追求神,讓自己滋長出神的樣式。

大 A 說:

建立聖殿與 神同在。

小 A 說:

這確實需要一顆熱切的心,與永恆的操練。

大 A 說:

沒錯,與 神同在是敬拜讚美的最終目標,一切的儀式都是輔助工具。唱歌跳舞激發熱切的心,沉悶的儀式協助我們操練,這些都是屬靈的操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