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7, 2021

2021/10/27 第 205 回 - 指望在哪裡

 

得 1:16 ... [讓我]跟隨你。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

 

雖然寡婦死了兒子,沒有指望,路得對拿俄米依然不離不棄,堅定地跟隨。 拿俄米一家為逃避國中的飢荒遷往摩押地,算是一時背棄了 神。結果生活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反而在幾年之內相繼的失去丈夫與兒子,生活潦倒。走投無路之下。她選擇回歸上帝,因為自認為無法有效的照顧媳婦,建議她們回自己的本國。唯路得堅定的選擇跟從婆婆,要回到 神的懷抱。

大 A 說:

路得的故事你應該挺熟悉的吧?

小 A 說:

知道故事大慨的輪廓,路得跟隨婆婆回到伯利恆,遇見前夫的遠親波阿斯,得到他的協助,在婆婆拿俄米的湊合下,波阿斯依照由太的習俗娶路得為妻。他們的後代子孫有耶西和大衛。至於它所要傳遞的訊息,並不是很了解。

大 A 說:

就先限定在 今天的經文,我第一個印象是憐憫,你可有其他的觀察嗎?

小 A 說:

我則認為是因為路得是走投無路,沒有其他選擇,可否請你進一步分享你的觀點。

大 A 說: 

拿俄米死了丈夫與兩個兒子,生活失怙,而且不具備生產能力,看不見有任何的指望,而年輕力壯的路得卻願意選擇留下扛起這個包袱,與拿俄米一起,進入一個她所陌生的國度,我相信是高度憐憫心的展現。

小 A 說:

應該要還原那個時代背景的社會文化,就算不到仇女的狀況,也是普遍重男輕女。女生不被當作人看,而是屬於父親、丈夫的附屬品。從拿俄米的例子,更可以明顯發現,她被當作物品(property)。她自稱婢女(得 3:9),在丈夫死後,路得甚至也應該歸給丈夫的債權人(得 4:5)。

照這個邏輯看來,路得的選擇只是「兩權相害取其輕」,雖然你說拿俄米只是個什麼都沒有的老太婆,跟著她難得到什麼好處。但相對地,路得跟著拿俄米,她可以不用再淪為債主的玩物,還可以留在家裡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  

或許路得念在婆媳情誼,基於「憐憫」而選擇留在拿俄米身邊。但我相信這個決定背後,也有相當程度的「利益」考量。

大 A 說:

拿俄米家雖然沒有了男人,卻沒有欠債,而且在伯利恆似乎擁有一塊地,拿俄米為路得安排安身之處以回饋她的陪伴。根據猶太的習俗,近親有資格贖那塊地,但是有一個附帶條件,贖地的人要娶死人的妻為妻。波阿斯在另一個比較近的親戚放棄贖回之後,娶了路得。

我們兩個人都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剖析,感謝 神,就在這幾天,台南神學院的王崇堯教授在 FB 提供另一層次的觀點,他站在神學的觀點認為路得記彰顯了種族排他主義下的普世救恩福音。

小 A 說:

好深奧喔。

大 A 說:

是啊。王教授從聖殿的毀壞,說明去中心化,不經過聖殿﹝相當於今日的教會﹞,讓人可以直接與 神建立關係。然後提及過去的信仰是一套獻祭的宗教方法,聖殿的毀壞讓獻祭的祭司,轉化為釋經的經學師,將宗教活動由呆版的儀式,變成藉由學習 神的話來安慰鼓舞受苦的人群。猶太人的社會相當的保守,即使是現代,依然不獎勵與外人通婚,而路得以一位外邦的摩押女子,卻成為大衛王的曾祖母,顯示 神的旨意不同於人的觀點。

王教授的引導,應該是綜觀整本聖經之後的觀察,超過我們今天的範圍。

不過從今天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詮釋聖經並沒有定則,或許這與文學的批判有些類似,我們需要預設情境,然後根據這樣的情境去探尋上帝的指引。

我個人是從字面上去推敲,而你則進行一種顛覆,而王教授的看法可能比較傾向於新教的觀點,猶太人則是在住棚節時朗誦路得記,我猜因為它劇情的發展在收割的時節。

小 A 說:

Sky is the limit?

大 A 說:

我想應該視為 神的揭示,神了解我們的心境,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祂以不同的經文向我們顯明,啟發我們,帶領我們。不同的心境,看到同樣的經節會有不同的領受。

我們相信 神是我們的指望,藉由例常性的讀經與禱告,聽聞 神的話語,讓祂引領我們的人生。

小 A 說:

這樣說來或許路得選擇跟隨拿俄米或許是因為她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生活,耳濡目染,知道 神是她的指望,因此選擇跟隨拿俄米,加入她的國,信奉她的 神。

大 A 說:

因此今天路得記的經文或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一無指望的時候, 神是我們的指望,我們務必跟從。

小 A 說:

所以要經常的讀經以熟悉 神的話語,並在生活中體現。


註:路得記:種族排他主義下的普世救恩福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