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 7:5 ... 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豈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呢?
大衛因為自己居住在香柏木建成安適的宮殿中,想到 神的約櫃反而放在幔子裡,而興起為 神的約櫃造殿的念頭,神卻阻止他做這樣的事。 在一般人的想法中,為 神建殿表達對 神的一種崇敬,應該是美事一樁。然而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讓 神居住﹝王上 8:27﹞,何況是人所建的殿宇呢?人因為認知的錯,反而將 神給小看了。
大 A 說:
相較於前兩週,今天的經文 的敘述相對容易理解,它陳述大衛王想要為 神建殿,卻不為 神所允許。
小 A 說:
我則是看得到一個分別為聖的概念,面對人生的不確定性, 神應許大衛的後裔,承諾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
大 A 說:
人總是企圖透過實體來感受神的存在。你從那裡參透分別為聖的概念。
小 A 說:
讓我們看第八節,陳述 神由羊圈中呼召大衛,立他做以色列的君,讓他得以為 神做工。
大 A 說:
新眼光的導讀提到信仰上一件弔詭的事,那就是當我們打算為 神做大事的時候,經常卻發現我們的計畫,並不是順服於 神的旨意,而是出於人自己的心意。大衛計畫為 神建殿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們總是想要給 神我們認為最好的東西,囿於人有限的眼界,往往變成將 神拘限在一個“小”空間,忘了 神是無限宏大、無限細微與無限充滿的。
小 A 說:
我想,人類總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有限的。浸淫於文學世界的這幾年,我發現人們或多或少還是會在意自己能否豹死留名,作家透過文學留名、藝術家透過藝術留名,大家都希望能透過背後世記得達到「不朽」。
就像我們這禮拜binge watching的麥迪西家族連續劇,劇中所有的藝術家不都聲稱他們希冀透過藝術趨近於「神的美善」嗎?
這也是我這學期上的文學理論課所探討的議題,何謂「真理」?何謂「美」?哲學家們為此辯論了數千年,仍舊沒有個定論。但我總是能從他們的思想中,看到一絲為了趨近真理和美善的努力。(I intentionally use the word Truth and Beauty because not all those thinkers are religious.)
人透過藝術美學、真理與智慧試圖將 神具體化﹝incarnation﹞。
大 A 說:
神是無以名狀的,不管人怎麼做都是有限的,無法將全能的 神具體化,充其量只是個人與 神的一次接觸,一種“見證”的分享。
小 A 說:
以 神之名的作品。
大 A 說:
嚴格的說,這是違反十誡的做法,它將形象化的東西當做 神。
小 A 說:
所以你認為聖殿是一種偶像崇拜的形式?
大 A 說:
任何形象之物,包括聖殿、約櫃 ... 終至消失於無形。
在禮拜的末了,我們來討論一下新眼光導讀的作者提出來的兩個有趣的概念:“報恩”與“坐下”。
我們都是蒙恩的人,相信我們都願意回報上帝的恩典,但是如何能夠“對得起”上帝呢?
小 A 說:
Never。
大 A 說:
沒錯,我們根本無以回報。唯一能做的是窮一生之力遵守 神的典章、律例與誡命,做一位榮神益人的聖潔國民。
換句話說,我們做得再多也無法對得起上帝,反而因為急於表功,創造美妙的數字或形式,而做出 神的眼中看為惡的事。
因此,我們要“坐下”,預備心聆聽神的話語,回應神的呼召。
小 A 說:
宗教團體經常與慈善機構連結在一起,這是一個正確的作法嗎?
大 A 說: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身為基督徒當然要愛人如己。耶穌基督說我們之所以可以承受那創世以來為我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 25:35-36﹞。人性的關懷是信仰的基石,但是機構化與法人化之後,經常失去原味。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人與人間的親密互動是人性關懷的重要因素,就好像你去仙台當義工關懷災民的時候,所強調的是“交陪” - 做朋友。施者要重視受者的尊嚴,箇中的的差異是非常的微妙的,機構化與法人化之後就往往流於形式,講究績效而失去的人情味。
小 A 說:
我們在和信醫院得到很多的幫助,我看到一樓有一面牆刻著一些捐獻者姓名,心裡想著,若以後我有能力也要回饋一下和信,幫助那些手頭不寬裕的病患家屬。
大 A 說:
吃人一口還人一斗,我們當然要回饋,但是更重要的在於精神,就是在能力的範圍內,協助有需要的人,並且盡力的維護他的尊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