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8

2018/12/26 第 57 回 - 成長



路 2:49, 52 ...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大 A 問:

你如何評論 今天的經文

小 A 說:

耶穌區別的上帝與父母。

大 A 說:

耶穌說:人 ... 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 ... 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太 16:26﹞,你做到了嗎,爸寶?

小 A 說:

哈哈,我覺得彼得潘挺可愛的。寶爸,你不覺得嗎?

大 A 說:

是啊,都是我這個沒用的東西害了你的。

小 A 說:

應該說是我們自相殘殺,彼此相害啦。好了,言歸正傳,請你分享的的領受。

大 A 說:

我看到的是節錄在上面的兩節經文﹝路 2:49,52﹞,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經文記載耶穌當時 12 歲,在猶太人來說,他們在 12 歲 或 13 歲要接受 成年禮﹝Bar mitzwah﹞,基本上就要開始離開父母成為獨立的個人了。

但是注意一點耶穌終歸還是與父母一起下去,回到拿撒勒﹝路 2:51﹞。所以這個獨立應該是一種心智上的成熟,或許應該說開始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小 A 說:

好沉重啊,我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小女子。

大 A 說:

沒錯。許多人誤以為要超越群倫,轟轟烈烈的幹一場,以免虛度此生。

經文中的教導則是應“當以我父﹝神﹞的事為念﹝路 2:49﹞”,你認為該怎麼做呢?

小 A 說:

今天中午我跟 杜書書 一起吃飯,聊了一些她的近況,她似乎承受相當的壓力。她念法律系似乎並非全然出於她的興趣而是與父母的妥協。大二“放蕩”了一學期,課程有些落後,面對延畢的壓力。接下來還有國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讓她有些喘不過氣來。

當然她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一些期待,她相信努力,只有透過努力能讓她獲取「享受」人生的必要資源。

大 A 說:

努力是應該的,問題是你要追求甚麼樣的享受?甚麼是享受?吃大餐、住豪宅、口袋麥克麥克嗎?

小 A 說:

不是物質,是做自己想做,自己開心的事。例如彈鋼琴。

大 A 說:

彈鋼琴可以當飯吃嗎?我覺得有點太過 romantic。真要把彈鋼琴當飯吃,得到一點成就的快感,它可能會比通過國考更困難。

我們相信,也確實領受到了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的需要神都會加給我們﹝太 3:31-33﹞,但是絕對不要視為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不要忘記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只追求感官的享受。

當一個人追求物質與感官的享受,他就受到慾望﹝wants﹞的 綑綁,即使有一時的滿足與快感,到頭來都是虛空﹝傳 1:2﹞,我們務必要將生命投注在追求合神心意的事。

小 A 說:

那是甚麼?

大 A 說:

耶穌明白的告訴我們「當以我父的事為念」,我們應該能擺脫物質、感官的誘惑,致力於讓神的國臨在,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感謝神的啟發,記得日前我與你分享的一篇 有關英文主修的文章 嗎?或許上帝透過它跟我們說話,我不知道你聽到甚麼?

小 A 說:

上帝對我真好,我要找時間詳細的看一看。

大 A 說:

我也沒有看得很透徹,或許我們應該找個時間討論一下。作者舉英文與經濟為例做了比較,他認為主修經濟的人只能活一回,而主修英文的人則有機會活很多次, Sky is the limit。他說主修英文透過閱讀與寫作﹝這篇也應該看看讓我們成為一個人﹝human being﹞。這或許具有永生的意涵。

不過,在超越之前,我相信人還是務實的面對日常的生活,行有餘力方始以學文。你老爸是一個魯蛇,千萬不要跟我一樣過理想化的生活,而是要由我這個被上帝使用的器皿中去領受神的作為來﹝約 9:3﹞

雖然說英文與文學是你的興趣,但是很多人「奉興趣的名懶惰」,不要將神的恩典視為理所當然,而是要更「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前 4:7﹞」,使你的智慧與身量能讓神和人,包括你未來的老闆與老公,喜愛你的心,都一起增長。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18

2018/12/19 第 56 回 - 揀選


路 1:38 ... 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路 1:18 撒迦利亞對天使說:「我憑著甚麼可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紀老邁了。」

大 A 說:

毫無疑問,我們同意「不是我們揀選了神,是神揀選了我們﹝約 15:16﹞。」天下女子千萬,神為何選上馬利亞呢?

小 A 說:

今天的經文 記載馬利亞拜訪伊利莎白,老實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揀選」的觀察。你的提示讓我看到 新眼光 中寫道:「上帝選擇馬利亞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她的良善。更重要的,是強調上帝賞賜馬利亞豐盛的恩典,讓她成為上帝所用的器皿。」好人、壞人不是上帝選擇的標準,「揀選」全然是神的恩典。

大 A 說:

是的,假如沒有這一段文字的提示,從今天所引用的經節,我只看到是馬利亞的拜訪讓伊利莎白聖靈充滿。因為領受有限,我就照著導讀的建議去查看的路加 1 章的經文,我看到兩個人對天使宣召有不同的回應。其一是撒迦利亞,因為他不信,所以變成啞巴,直到事成就的日子﹝路 1:20﹞;相反的,馬利亞當天使告訴她:「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 1:37﹞」她就信了。撒迦利亞是一位祭司,而馬利亞是一位平凡女子。

我們似乎可以做成能不能成為神的揀選要點在於信的結論,所以說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 2:8﹞。

小 A 說:

馬利亞與撒迦利亞間的比擬真是微妙,不留心很難分辨。

大 A 說:

為什麼撒迦利亞變成啞巴直到事成就的日子,路加沒有說清楚,但是或許是有所隱喻。而馬利亞聽了天使的宣召,就沒二話順服的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 1:38﹞」。

我相信馬利亞與撒迦利亞一樣都有疑惑,不同的是她沒有反駁,而是照著天使的指示去找伊莉莎白求證,因此天使一離開,她即起身「急忙」的去找伊利莎白求證,個人認為這是今天經文的主軸。

小 A 說:

哇,真是鉅細靡遺,每一個字都隱含了神的話語。

大 A 說:

是啊,我們要注意聆聽神微小的聲音﹝王上 19:12﹞。聽見之後可以查證,但是不要質疑。一定要承受並且跟隨。

我們舉亞伯拉罕的揀選為例更為明顯,他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來 11:8﹞。人不能瞻前顧後,否則極可能會錯失恩典。相信神的帶領,去領受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那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恩典﹝林前 2:9﹞。

伊利沙白聖靈充滿讓馬利亞也非常的驚訝,因為她只是問安,而伊利莎白卻知道她懷胎的事,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讓馬利亞確信不已,因而有所謂的「聖母頌﹝路 1 46-55﹞」。

小 A 說:

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或許我因為不信錯過了幾次機會。

大 A 說:

不無可能。

或許感到前途茫茫,不要怕,只要信,神必然與我們同在。


小 A 說:

阿門。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8

2018/12/12 第 55 回 - 分享



路 3:11 ... 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

我們生活的基本所需神都有幫我們預備,因此我們不要跟外邦人一樣,去求吃甚麼?喝甚麼?穿什麼?只要求神的國與義,需用的一切東西都要加給我們的﹝太 6:31-33﹞。今天的經文給我們一個分享的概念,吃、穿夠用就好,多出來要分享給沒有的人。

大 A 說:

今天 緊接著上禮拜的經文繼續談論「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上週聖靈帶領到 馬太 25 章,前面兩個天國的譬喻關於個人的準備,今天的經文則與 太 25:31-46 匹配,策重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營造。

小 A 說:

天國似乎沒有特權,不要恃寵而驕。雖說猶太人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自稱選民,惟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大 A 說:

沒錯,在神面前所有的人平等。即使我們是父女,我們都稱神為父,都是第一代的基督徒,上帝沒有孫子的。每個人都要與悔改的心相稱的結出果子來。

小 A 說:

這讓我想到這幾天閱讀「向下的移動」的啟示。該書說:基督呼召我們要以自己的無能為力來服事,而非倚賴權力。」沒有特權,但也無所推諉,每個人都要結出果子來。但是如何能結果子呢?

大 A 說:

大哉問。我想或許應該分成兩個層面。在個人的層面,基督徒基本人格特質的培養,就是仁愛﹝love﹞、喜樂﹝joy﹞、和平﹝peace﹞、忍耐﹝patience﹞、恩慈﹝kindness﹞、良善﹝goodness﹞、信實﹝faith﹞、溫柔﹝gentleness﹞、節制﹝self-control﹞這些聖靈的果子。在人際關係的層面我們可以參考今天的經文﹝路 3:10-14﹞,它可以歸納為不多取、要分享,不強暴待人、訛詐人。神加給我們,不是讓我們據為己有,而是要去繁殖﹝multiply﹞。這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豐沛的聖靈果子是養分,成為修理乾淨的枝子,能夠更有效率的傳揚恩典的福音。

小 A 說:

這讓我想到主人遠行依照僕人的才幹分配工作的譬喻,末了提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 25:29﹞,」加的是責任而不是讓我們落袋為安的財富。

大 A 說:

是啊。吃、穿旨在得以溫飽,不在於無度的消費,將多出來的要分給沒有的人就是結果子。

小 A 說:

談到這裡一件事好幾天來一直困惑著我。上上週末去吃喜酒回來在台北車站轉車,台中的客人愛抽菸,等車的時候我陪她站在車站外過癮。一個街民迎面而來,兩手攤開在胸前,手中唸唸有詞來要錢。我沒有遇到過這麼直接的,而且對於台北車站的一些亂象偶有風聞,擔心受到攻擊,不知所措之間我採取激進的態勢,吆喝了那位街民一聲趕他走。那個人回我一聲幹嘛那麼兇就轉身他去,讓我好幾天心中過意不去。也許他真的有需要,但是當時我也確實擔心遇到壞人,受到攻擊。

我應該如何做呢?

大 A 說:

人身的安全當然是優先考量。首先,女孩子在夜間不應該在生疏的地方逗留;其次,你也不知道那個人真正的意圖,時間晚了,有甚麼事情急迫到他要在當時乞討呢。而且他沒有先行表白直接衝過來確實有些駭人,你的作為是可以理解的。

我想你們的相遇應該是時機的錯置。

事實上,我在路上遇到乞丐我也不會理他,我覺得應該有機構可以做這樣的事,而我們可以奉獻或委身去當義工。

小 A 說:

我確實是不知所措,聽說台北車站的夜間不是很平靜,有傳聞說會有一些人拿著針亂戳人的。

大 A 說:

不要說你,就是我也不會單獨在夜間跑去台北車站門口乘涼的。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我知道在車站附近有一個恩友中心,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關懷一下。

對了,昨天你讀了 More 的 Utopia 有甚麼可以分享的。

小 A 說:

一個想像的,不一樣的國度。在其中沒有所有權,每個人有一定的分量,破除金與銀的價值。

大 A 說:

時間關係,我們無法深入的探討。個人認為真正的理想國寫在聖經之中,也就是所謂的神國。連續幾個禮拜聖靈為我們做了導覽,它是一個 不同的世界, 有一種價值觀的 翻轉,上個禮拜談了 個人 接近策略,這個禮拜則是群體關係的營建,印象也許還是模糊,我們應該各自花一點時間整理各自的領受,看一看能否得到一個比較明晰的影像。




後記:
====

擁有與分享

分享是神國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活動。從今天的經文之中,最基本的是要將個人多餘的部分,分給沒有的人﹝路 3:11﹞,這看似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事,卻有相當的人性需要克服。擁有公權力的人,則必須守法,不可以無度的索取﹝路 3:13﹞,更不能巧取豪奪﹝路 3:14﹞。

我認為聖經並沒有禁止所有權,但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 25:29﹞。」真正的「有」可能不是指將金錢財富放進個人的金庫中,而是擁有神所恩賜的才幹。這個才幹是否「有」餘,端賴一個人是否能忠心於神的旨意去服事人,如此才能有豐富的生命。

世俗對物質擁「有」的追求,反而可能成為一種障礙。因此當那位求問如何承受永生的官憂愁的走了後﹝路 18:23﹞,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路 18:25﹞! 」物質的誘惑阻隔了永生的追求。

最勁爆的,而且難以為人理解的則是亞拿尼亞與撒非喇的故事﹝徒 5:1-11﹞了。他們好心卻沒有好報。賣了田產捐給教會,在我們看來合情合理的私自留下幾分,卻不能見容於神,這對我們墊著腳跟進行十一奉獻的一般信徒來說情何以堪呢?

我們有一個輪廓,卻也有一些疑惑,無法全然洞察神的旨意。讓我們先將這些問題留在這裡,祈求聖靈的引路,帶領我們向前探窺神國的奧秘。













Wednesday, December 5, 2018

2018/12/05 第 54 回 - 道路




路 3:4 ... 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 ,祂是通往神國的道與路。

大 A 說:

不消說,今天經文 的重頭戲應該是「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這一節經文吧?

小 A 說:

嗯,另外我們可以看到聖經中常見的 lineage - 系譜,它列出一大堆人名。

大 A 說:

你的觀察相當的細微。這些似乎在說明當時的背景,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政教體系,或許就是 上個禮拜 經文中耶穌基督所說那個「末世」的前兆﹝路 21:25-26﹞。條件形成了,就等「人子﹝路 21:27﹞」的駕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心預備好了嗎?

小 A 說: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福音。

大 A 說:

是的,布幕打開了,如何讓好戲上場,迎接神的國降臨呢?

小 A 說:

Good question,你怎麼說呢?

大 A 說:

So close, yet so far,這場戲演了近兩千年,我們還在等待「終局」。我想跟你分享 多 2:12-13 的經文。

我們[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益、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 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 

對此,你有甚麼感想呢?

小 A 說:

「道」理大家都知道,「路」途倒是挺蜿蜒的,我似乎正迷路著。

大 A 說:

感謝神所授經文的啟發,讓「路」似乎有些修直了。作法就是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

小 A 說:

But, how?

大 A 說:

你不覺得相當的白話嗎?我們先來談一談世俗的情慾,舉一個我們生活的例子或許比較容易達意。告訴我,你期望轉學台外系除了以下的動機之外,還有那些:


  1. 能夠螃蟹走路。
  2. 滿足對語言與文學的興趣。
  3. 接近 Sophia 老師,你的偶像。

小 A 說:

擴大的可能性。

西洋文學概論相對於中世紀英國文學,前者的教學比較具備開放性與啟發性,後者的內容比較死板幾位同學共同的感覺,老師似乎設了「罐頭式」的答案,我們就要囫圇吞棗。

大 A 說:

這些都屬於世俗的情慾。我們總是站在「人」的觀點看待事情,沒有思考「神的旨意」。 

小 A 說:

你也是共犯之一,告訴我你的動機是甚麼?

大 A 說:

共犯當然是順著主謀的意思,為此我求神的赦免。就因為我們兩人的動機都不純正,所以沒能得到神大大的賞賜﹝創 15:1﹞。我們如何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呢?」

小 A 說:

拐彎抹角,總算進入主題,你有何建議呢?

大 A 說:

不就是說擺脫世俗的情慾,過敬虔的生活嗎?也就是撇了所有的跟從了耶穌,進行一場哥白尼革命,將以「我」為中心的思維,變成以神為中心的想法,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 12:1﹞。時間有限,禮拜即將終了。讓我將比較具體的想法稍後整理在後記中,而你也可以做一個功課,以神為中心去思考轉學台外系的動機,並請以禱告求神的恩賜。





後記: 
====

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門也許是窄的,路已經由耶穌基督顯明了。一切都是神的主權,我們如何因應可以由基督在 太 25:1-46 所講的幾個譬喻去窺探。它基本上有三個部分:

在十個童女的等候新郎的故事中,傳遞幾個重要的概念,也就是盼望、預備與儆醒。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獨父知道﹝太 24:36﹞,而且機會稍縱即逝,錯過了門就關了起來﹝太 25:10﹞,我們必須預備妥當。如何預備呢?耶穌在 路 14:28-31 有進一步的闡釋。

第二部份﹝太 25:14-30﹞談到主人遠行,依照各僕人的才幹分配的工作。有兩個忠心的僕人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才幹,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其後被派予管理許多事,進了神國享受主人的快樂。每個人屬靈的恩賜有分別,職事與功用也有分別﹝林前 12:4-6﹞。我們不是誇耀自己的恩賜,而是應該盡忠職守,就是「不多的事上」也要忠心,萬不可等閒視之。這樣必然可以得到加倍的獎賞﹝太 25:29﹞,否則即使是汲汲營營於世俗功利,到頭來也是空忙一場。

重頭戲在第三部分﹝太 25:31-46﹞,我們要能通過審判成為上帝右邊的綿羊,而不要作左邊的山羊。這一段經文相當的直白,它所揭櫫的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彌 6:8﹞」。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8

2018/11/28 第 53 回 - 那日


路 21:28 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

今天路加的經文探討的是末世,也就是主再臨的日子,或稱耶和華大可畏的日子。

大 A 問:

閱讀了經文,你有甚麼看法?

小 A 說:

儆醒。

大 A 問:

為甚麼需要儆醒?

小 A 說:

因為「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4:17﹞。」

大 A 說:

是喔,甚麼時候? 兩千年前耶穌基督已經告訴我們了,似乎還是遙遙無期,你覺得你要如何應對?

小 A 說:

好好過日子。因為「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 24:26﹞,」擔心也沒有用。

大 A 說:

不痛不癢,時到時擔當,無米才煮番薯湯? 

小 A 說:

不能那麼說,我說需要儆醒。

大 A 說:

如何儆醒?

小 A 說:

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另外要愛人如己﹝太 22:37-39﹞。


大 A 說:

果然是家學淵源,你現在也能琅琅上口。

小 A 說:

嘿嘿,不敢不當。 

大 A 說:

希望你可以真正的做到。

你曾想過天國臨到的時候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景緻呢?

小 A 說:

沒想過。

大 A 說:

黎明前的黑暗,會不會是天崩地裂。

小 A 說:

那可是電影的情節,我自己未曾想過。

大 A 說:

聖經也有許多地動山搖的紀載,先不要說挪亞的故事,全世界到頭來只剩下他們一家人。今天的經文令人想來應該也會驚慌﹝路 21:25-26﹞,電影的情節都是以聖經的文本為基礎,並非憑空杜撰。

只是我個人有一個不同的體驗與你分享。

小 A 說:

你曾經歷過那日?願聞其詳。

大 A 說:

其實你也有過,即使未領受聖靈與火的施洗﹝太 3:11﹞你不是也受了堅信禮嗎?但是耶穌基督之後,真正的基督徒應該都能領受了聖靈﹝徒 2:38﹞。

我今天要分享的則是一次個人的體驗, 2012 年 12 月 21 日,馬雅末日的預測。有許多理論聲稱破解了它,因為那一天是一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當天我一個人坐在民權東路與復興北路口安全島上的石板凳上,心中充滿了輕蔑的感覺,心裡想既稱末世好歹也來一點陰雨吧,怎麼如此的陽光。瞬間我忽然感受到聖靈的啟發,艷麗的陽光遮掩的神的光﹝約壹 1:5﹞讓我們忽視了神的同在。我開始思考新聖城耶路撒冷,如何從神那裡從天而降﹝啟 21:2﹞。我的答案就是 上個禮拜 所談到要進入「那個世界」的途徑: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能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 12:2﹞。當下我決志進入神國,開始自稱自己是 #007F7F 人,不再是台灣人。

保羅曾將這個奧秘告訴我們:他說:「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林前 15:51﹞。」我感受到末日是一種釜底抽薪的、地動山搖的改變,重點則在它是屬個人的層次的。當然我們也必須推己及人,用心的傳達這麼一個好消息,讓大家共沾雨露﹝來 11:40﹞,成就一個 better than perfect 的世界。

小 A 說:

哇,我好想讓此刻就是末世。

大 A 說:

願神賜福給你。最後,讓我跟你分享 彼後 3:9 的經文: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我覺得並不是神在耽延,而是人在耽延,神正像那盼望浪子回頭的父親,焦急的等待著我們回頭﹝路 15:11-32﹞。耶穌當時說:「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路 21:32﹞,」我們天天引頸期盼主的再臨,卻任憑它耽延了兩千年還不知道何時可以成就。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8

2018/11/21 第 52 回 - 兩個世界



約18:34 這話是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

這句話說出世人的困惑。人們感受到耶穌的權柄,但是祂與世人認定的王者形像,有相當的差異。記得我們曾經一起閱讀 馬太 14 章,分封王 希律 心中也有類似的困惑,他聽見耶穌基督的名聲,懷疑祂是否為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太 14:2﹞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記載彼拉多與耶穌的一段對話,請問你看到甚麼? 

小 A 說:

為何耶穌說:「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讓我有些不解。

大 A 說:

我認為耶穌基督藉由與彼拉多,一個俗世的王或領導者的對話,提出一個新的世界。生活在其中,人會有不同的生活重心。在那裡,人所追求的是一種有異於一般的認知,甚至全然相反價值觀,人不再會為了爭權奪利而彼此爭戰。

小 A 說:

有趣,那是一個甚麼樣的世界呢?

大 A 說:

先知以賽亞說:「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牠們﹝賽 11:6﹞。」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世界。

小 A 說:

真是讓人困惑,它跟我們的所見所聞全然不同。 

大 A 說:

需要有完全不同的 mindset,才能讓我們 “看見” 那樣的世界。 或許這種的轉變正是悔改與復活的精義。

小 A 說:

願聞其詳。

大 A 說:

我不過是凡人一個,心中也充滿了困惑。

或許我們可以從神的話語中去進行探詢。回到我們曾一起閱讀的 馬太 14 章,施洗約翰 因為挑戰 希律 的權威而殞命,而當耶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祂沒有做任何的評論,反倒是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太 14:11﹞。這樣的舉動,我們絕對不會認為耶穌基督是退縮,是怯弱,但是祂的作法與 施洗約翰 有一個很大的對比。後者直接挑戰權威,而耶穌基督則另闢戰場,建立一個五餅二魚的分享世界﹝太 14:19-20﹞。

小 A 說:

分享而不爭競?

大 A 說:

沒錯,若在世俗的國度裡,先不說為爭取主導權,只為保全耶穌的性命,祂的追隨者﹝或稱臣僕﹞不需要與祂的對手爭戰嗎?

小 A 說:

不出手反抗也只有束手就擒了。

大 A 說:

你說的是﹝可 15:2﹞。 所以耶穌教訓我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可 8:31﹞。」這是上帝救恩的奧秘。

小 A 說:

好難喔,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大 A 說:

我也說不上來,讓我們再探詢神的話語。 

談到領導者或王者,耶穌說:「... 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太 20:26-27﹞。」這勾勒出神的國度中的王者形像。祂與世俗國度中權傾一時,作威作福剝削人民的領導者﹝撒上 8:11-17﹞是截然不同的。不只是尊卑長幼順序的反置,真正的王者更要服事人,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太 20:28﹞。

小 A 說:

也就是說人不能螃蟹走路?

大 A 說:

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哥白尼革命,我們必須由自我中心轉變成為以神為中心。不再看重個人的得失,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 22:37﹞。

小 A 說:

你又來了,我們當然愛神啦。

大 A 說:

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然而我們總是愛惜自己的羽毛,根本不配做耶穌基督的門徒。

人多「珍惜」神的賞賜勝過於愛神。不要說能否跟亞伯拉罕一樣獻上以撒﹝創 22:2﹞,我們成天所追求的並非真理,而是凸顯自己身分地位的各種功名利祿,能奉行十一奉獻的人算是箇中的佼佼者了。

小 A 說:

人生在「世」總是要交出一點成績單吧?

大 A 說:

很好,所以你跟我一樣生活在彼拉多的世界裡。

小 A 說:

你說的是,我確實是屬這世界,不是外星人。

大 A 說:

所以我們都是必朽的。因為我們自稱聰明,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羅 1:22-23﹞。 一切功名利祿,追求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一種偶像崇拜,所以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 3:5﹞。

談到這裡,我忽然思考甚麼是不會朽壞的,或稱永生 - eternity 。

小 A 說:

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 5:11, 28﹞。

大 A 說:

如此的說還是太自我,你又再次抱怨「你又來了」,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再加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 10:27﹞, 做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路 10:30-35﹞。

小 A 說:

說來也不算外太空,它是確實可行的。

大 A 說:

不過是 mindset 的改變,就是由自我中心轉變成為以神為中心。

小 A 說:

打破“高富帥”的人間勝利組的思維,亦步亦趨的跟隨神。

大 A 說:

你說的是。但是知易行難,道理不難,卻是一生的考驗。所幸我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叫我們能忍受得住﹝林前 10:13﹞。我們要相信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 2:9﹞,也就是我們所經歷過的 better than perfect。

Il est tard,時間到了,讓我就今天禮拜的領受做一個簡單的整理。在神的世界中,以神為主體,一心的愛神。我們要克服一切的偶像崇拜,也就擺脫物質擁有慾的駕馭,晝夜思想神的話語,懇切的祈求神的帶領。

小 A 說:

阿門。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18

2018/11/14 第 51 回 - 翻轉



撒上 2:5,7 素來飽足的,反作用人求食;飢餓的,再不飢餓。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 ...  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

一切的事都是神的主權。耶穌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太 19:26﹞。」此乃天下無難事,一切都要倚靠神的真諦。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 你有甚麼評論?

小 A 說:

有些感覺到耶穌所說的: 「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 16:25﹞。」

大 A 說:

真難得的一次父、女同心,由 撒 2:5,7 的經文,我的領受是「翻轉」。 

記得上個禮拜,你表達你的希望是可以「安心畢業」,你是否遇到甚麼瓶頸,需要翻轉?

小 A 說:

三年大學唸下來,有一種奔波,流浪的感覺,想擺脫不喜歡的科目,去追求喜歡的科目總是不能如願,對是否可以完成自己的心願,面對諸多的變化,感覺很不安定。

大 A 說:

你到底要追求甚麼?

小 A 說:

穩定。

大 A 說:

既要追求穩定,又為何尋求改變?你就死心塌地的把人發系的必修課程好好的修完,取得必要的學分,不就可以安心的畢業了嗎?

小 A 說:

這樣子我就喪掉生命,我愛的是英文,還有文學。

大 A 說:

那麼就義無反顧的去念英文與文學啊,有甚麼事阻礙了你呢?

小 A 說:

可是總是差了一步,come close, yet so far。轉系沒有成功,轉學也差 5 分。

大 A 說:

那就認命啊,有誰規定要念英文系或外文系才能接觸文學呢?

小 A 說:

花了錢與時間念大學不就是要那畢業證書與頭銜嗎?

大 A 說: 

For what?

小 A 說:

一種 ID,一種資格證明。誠如你自己說的,你缺了牧師的頭銜與資格,沒有人願意聽你分享見證,不是嗎?

大 A 說:

我是有過那樣的追求,不過那不是出於我的自願,感覺是神帶著我去看了一些景緻。台神向我關了門,我還是有所領受,相信神有祂的安排。老實說,轉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錄取率不到 3%,神大可以讓你死了那條心,祂為什麼把你領到窗外,這難道不是對你的一種肯定嗎?你還需要人造的證明嗎?

請問你如何看待成功呢?

小 A 說:

我未曾仔細的思考過,去爭取好成績,搞個名校的畢業證書,謀得一份可以餬口且令人稱羨的工作。

大 A 說:

所以螃蟹走路的想望對你來說是根深蒂固的。

小 A 說:

不然呢?

大 A 說:

你所提出來的都不過是一些 perfect,我們講過應該要去追求的是 better than perfect,不是嗎? 

小 A 說:

話是這麼說沒錯,可是沒有 perfect 那來 better than perfect 呢?

大 A 說:

Better than perfect 當然是人間無處可尋的,只有存在神透過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 3:14﹞。

小 A 說:

言之成理,but how?

大 A 說:

你難道沒有從哈娜的故事得到啟發嗎? 

小 A 說:

讚美神,相信神的大能,求問神,求神帶領?

大 A 說:

你有這樣子做嗎?你可曾問過神為什麼落到今天這個田地嗎?神沒有回應你嗎?

小 A 說:

我總是再接再厲,繼續的努力。

大 A 說:

是嗎?我怎麼覺得你很淡定,每天還是用鬧鐘企圖叫醒我。

小 A 說:

嘿嘿,不好意思。你真的打中我了,在 teacher conference 中,老師說我有 A+ 的潛力,我的惡習壞了大事。

大 A 說:

所以你確定向著 better than perfect 的標竿直跑嗎?

小 A 說:

不要再數落我了,我甚至看不到 perfect 的標竿。神啊,救救我。

大 A 說:

神賜給我們白白的恩典,任我們取用,它不只是「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假如我們能相信神是我們的盾牌,毫不懼怕的追求,祂必會出乎我們預料的,大大地賞賜我們﹝創 15:1﹞。因此雖然不是說我們已經得著了﹝腓 3:12﹞,卻要以得著的心去求。凡我們腳掌所踏之地都必歸我們﹝申 11:14,書 1:3﹞。只要我們單單是奉神,不要受萬國榮華的誘惑﹝太 4:8,10﹞。

小 A 說:

甚麼是得著的心呢?它經常的困惑著我。

大 A 說:

信,就必得著﹝太 21:22﹞。如哈娜所說的:不因一時的成敗論英雄,相信神,即使行過死亡的幽谷,也必有神的同在。不要因為一時的遭遇而失去盼望,要情詞迫切的直求﹝路 11:8﹞,向著標竿直跑。 

今天的新眼光有一句話值得我們好好的咀嚼,它說:


上帝以無比的神聖,巧妙拒絕我們所有努力想駕馭上帝成為我們的事工目標,或成為我們議程所馴化的上帝。上帝不僅力量無敵,且獨立、自由不受拘束。

這說明順服與等候的重要。











Wednesday, November 7, 2018

2018/11/7 第 50 回 - 一次搞定


來 9:28 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

進入至聖所,天堂,的道路就是耶穌基督所顯明的道路﹝約14:6﹞,它讓我們一次搞定。

大 A 問:

今天的經文中你看到甚麼?

小 A 說:

主的再來的討論,這裡似乎不是用一種恐嚇,而是邀請。

大 A 說:

Muy Bien。你有任何問題嗎?

小 A 說:

思考我們傳福音的方式對嗎?當然我總是期盼你的分享。

大 A 說:

假如你用恐嚇,甚或誘惑的方式傳福音就有問題,但是相信我們都是以邀請的方式,因此問題不大。

在我,從這裡看到的是進入天堂,或稱神的國度的路。 進入那個不同的國度,人需要要釜底抽薪改變,而不是隨隨便便說去就可以去。白白的恩典雖然沒有設門檻,然而人總是自我設限。因此耶穌說:「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 7:14﹞。」即使在古代,只有大祭司才能每年進入一次象徵天堂想像的至聖所。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甚麼事也沒也發生。為什麼?

小 A 說:

它變成只是一種例常的儀式,未能展現與傳承精神。

大 A 說:

Tres bien。精神是甚麼?

小 A 說:

聖靈?

大 A 說:

聖靈是怎麼來的呢?憑人的感覺而來嗎?

小 A 說:

三條線,how?

大 A 說:

今天的 詩歌 給了我們相當的啟發,它說:「敬拜的心指的是我全所有,敬拜不可虛假,祭物必須來自心靈。」所謂「全所有」就是撇下所有的,不計任何代價去跟從耶穌﹝路 5:11,28﹞。一個留念這個世界的人,他是得不到聖靈帶領的。我們是經由耶穌基督領受聖靈的﹝約 14:26﹞,這個保惠師其實就是主的再來﹝約16:7﹞,祂叫我們想起耶穌基督對我們所說的一切話﹝約 14:26﹞。是精意,不是字句﹝林後 3:6﹞。我們不禁要問,若依然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如何能感受到聖靈呢?

小 A 說:

這麼困難喔,跟出家當和尚一樣,不能有任何世俗的想望嗎?

大 A 說:

你想望蝦米?

小 A 說:

吃飽,睡飽啊。

大 A 說:

你吃不飽,睡不好嗎?

小 A 說:

睡眠確實不充足。

大 A 說:

問題出在那裡?是不是時間管理出現了問題?我相信你不能否認神提供了你衣食,而且相當的豐富。不要忘記你老北是一位沒有工作能力的人,你能過這樣的生活還不滿足嗎?

小 A 說:

哎呀,原諒我胡亂做答。我現在真正的希望是可以安心的畢業。

大 A 說:

有困難嗎?考 100 分不容易,但是要混畢業不難吧?

小 A 說:

諸多外在的因素,輿論與人情,讓我不得不想東想西,不知如何取捨。

大 A 說:

太自我了,因此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相信,所有的事自有神的安排。

例如你今天跟 Sherman 叔叔吐露的心聲。雖然英語系跟本系主修都還能應付得來,但這學期修了一門選修經濟學,今天剛考完,感覺有些悽慘,在幽谷中,你沒有從中領受神的話語嗎?還是你根本沒有在聽神的話語。

小 A 說:

我沒有跟你一樣配有助聽器啊,我該怎麼辦?

大 A 說:

這個我幫不了你,就算是我說了,你也不過是應付應付罷了!

如何求問神?

小 A 說

... ﹝無言﹞。

大 A 說:

首先要排除雜音,就是撇了所有的﹝路 5:11,28﹞,盡心、盡性、盡意的愛主,你的神﹝太 22:37﹞。為何我會陷入困境呢?是不是我把高中數學通通還給老師了?神是不是希望我可以補救呢?

神難道沒有告訴你嗎?而你放任它爛呢?

小 A 說:

求神赦免,這是額外的工作,我沒排出時間。

大 A 說:

所以你是有聽但是沒有鳥了?白聽了,錯過神白白的恩典。

其實我覺得神有給你機會,你輔導璟雲英文寫作,為何不將聊天打屁的時間留下來一起研讀高中數學?

小 A 說:

感謝神,我這一下可真聽清楚了。

說著說著,我忽然感受到神啟﹝epiphany﹞,千萬不要跟大祭師一樣只憑儀式,虛應故事,一再的撞牆,而沒有對話。

大 A 說:

沒錯,等候 不是痴痴的等,是去聽聞神的旨意。有效的等候正是要全所有的將自己獻上為祭。具體的做法就是「撇了所有的去跟從耶穌」,免去世俗的誘惑與雜音。要跟 約伯 一樣,不問出個道理誓不甘休。

加油了。

時間也到了,我希望在此為今天做一個結論。耶穌基督顯明的進入至聖所,也就是天堂的道路,我們可以一次做對、做好,不用每年擇吉去撞牆,結果甚麼事也不會發生。我們的敬拜不可以虛假,不問代價,以全所有的獻上為祭。我們相信神與我們同在,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審判在乎我們是否能撇了所有的去跟從耶穌。主的再臨,所有的罪人都已死光,他們見不到耶穌的。











Wednesday, October 31, 2018

2018/10/31 第 49 回 - 等候



賽 25:7 他又必在這山上除滅遮蓋萬民之物和遮蔽萬國蒙臉的帕子。

大 A 說:

今天 以賽亞書 的經文你看到的關鍵字是甚麼?

小  A 說:

等候。

大 A 說:

確實,等候是我們信仰的一個重要概念,你認為它的意涵是甚麼呢?

小 A 說:

或許是一種忍耐。我想到保羅說: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 8:18﹞。忍著苦楚,等候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 3:14﹞。

大 A 說:

有意思。我們應該如何的等候呢?就呆呆地等候那日的來臨嗎?

小 A 說:

憑信心等候,唯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 2:17﹞。 

大 A 說:

那麼等候的時候要做那些事呢?一邊等,一邊東忙西忙的不是很詭異嗎?

小 A 說:

老實說,有時我確實覺得是瞎忙,沒做點事感覺不踏實,做了事有時並沒有比不做事好。

大 A 說:

這一直是讓我覺得很困惑的問題。就像 莎士比亞 說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我們總是不能坐著等死吧?就算我們想要靜靜的等,環境也不一定容許我們。

先不要說生存的需要,世俗也給我們相當的壓力。我們或許會跟約伯一樣遇到三個好朋友,拼命的幫我們出主意,想不回應也很難;另一個極端是有好心的人說要幫我們代禱,卻甚麼事也沒有發生,當情況惡化時,很難叫人不心急。過程中我們會遇到看似解藥各種誘惑,它們會讓人改變初衷。

小 A 說:

熱鍋上的螞蟻可不只是苦楚,它是生死攸關的。你怎麼看待等候呢?

大 A 說:

老實說,沒有確切的對策。即令是歸了主,過去相當長的時間,我是排拒「等候」這個概念的。雖然俗諺說「好死不如歹活」,或說「勝利是屬於在戲棚下站得最久﹝或說堅持﹞的人」。但是人生總是圖個痛快,「等候」兩個字給我一種消極,無所事事的感覺。

感謝神,就在今天我忽然有一種新的領受,「等候」真正的意思乃是引頸的企盼神,即使面對挫折,也要抗拒萬國的榮華,單要事奉神﹝太 4:10﹞。而這不正就是第一,且是最大的誡命﹝太 22:37-38﹞嗎?

「等候」就是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們的神。 

小 A 說:

轉了一大圈變得有些抽象了,到底要如何的事奉呢?如何愛神呢?

大 A 說:

這個問題我們曾經討論過多次,「愛神」的人就是「按祂的旨意被召」的人﹝羅 2:28﹞,換句話說,我們要等候神的呼召,不要妄自行動。

小 A 說:

又是等候,還是令人很迷惘。

大 A 說:


沒有辦法,只有一再的求問神。

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說,歸主之後,毫無疑問的我感受到神的呼召。我曾跟很多人,包括主內弟兄姊妹分享過神告訴我的三件事:


  1. 為神做見證需要有殉道的準備。
  2. 神的國有兩處入口,一在鄰人之地,一在低微之處。
  3. 福音傳播工作,只有買,沒有賣。

在聖經中,這三件事情可以找到多處的驗證,我卻很難找到共鳴。

失業的我沒有其他的事可以做,想要全職服事,卻也到處碰壁。從受洗歸主到明年就滿 10 年了,至今一事無成,身體卻日益敗壞,也難叫人不心急。

怎麼辦?

不能唉聲嘆氣,或是怨天尤人。除了裝備自己,等候神的呼召之外,也別無他策了。除了等候,還是等候,不能放棄。當然,我必須坦承,在「裝備自己」的過程中我是經常的分心,偏離神的旨意,或許讓神比我自己還焦急呢。

小 A 說:

有一點感覺了,「單要事奉神」似乎是關鍵。在面對萬國的榮華之下,我們確實很容易分心。我們總是擔心“自己”輸在起跑點上,反而失去一心、專注的仰望神。

大 A 說:

太過於愛惜自己的羽毛是一個問題。

生命中有諸多的誘惑,它們時時的挑戰我們的信仰。比較白話的說法,「等候」是一種堅持,凡事歡歡喜喜,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 5:3-5﹞。比起神的救恩計劃,個人的榮辱就不值得介意了﹝羅 8:18﹞。我們熱切的參與在這一個浩大的事工中,卻也要知道自己不過是一粒細沙,求神帶領能為神所用。如何的做呢?只有仰賴神的帶領,盡心、盡性、盡意去追求神的旨意,不要以成敗論英雄

我們要擺脫自我的牽掛,定睛在神,抗拒萬國的榮華,單單的服事神。

另外,或許與等候有相關,我認為這幾節經文另外一個關鍵字是「帕子﹝賽 25:7﹞」,它似乎是一個妨礙我們領受神為我們設擺筵席的遮蓋物,是誰用那帕子幫我們蒙臉的呢?

小 A 說:

說到蒙臉,我閱讀 先知之後 一書的學習,穆斯林以此作為一項防止偶像崇拜的機制,他們不願讓精神領袖的面貌曝光,隱藏他的身分。

大 A 說:

有趣。或許應該說是一種故作神秘的安排,好讓人感覺先知是與眾不同的。威權統治的時代的領導人,他們一方面為了安全,另一方面要塑造一種崇高、遙不可及的印象,總是出入無常,難以讓人掌握。這其實是一造神運動,一種偶像崇拜。

例如摩西經常與神做日常的對話,上西乃山卻不讓人一同上去,甚至遍山都不可有人,在山根也不可叫羊群牛群吃草﹝出 34:3﹞。根本是在搞神秘。

不過在 以賽亞 經文中所提的帕子並不是為先知遮臉那一種,它是遮蓋萬民與遮蔽萬國之物,是讓人與神的愛隔絕之物﹝羅 8:39﹞,神要幫我們滅除這帕子以便讓人領受祂所預備肥甘的筵席。

到底是誰用這帕子幫我們蒙臉的呢?他的目的何在?

小 A 說:

請跟我分享你的觀點。謝謝你。

大 A 說:

摩西上西乃山後因神和他說話他的面皮就發光,讓會眾怕挨近他﹝出 34:29-30﹞,他將神所吩咐的話告訴會眾,就用帕子蒙臉﹝出 34:33,35﹞為了不讓會眾害怕,卻也蓋住神的榮光。或許是一種神所禁止的﹝申 4:2,12:32,耶 26:2﹞加添或刪去﹝啟 22:18-19﹞的行為。可能類似讓摩西進不了迦南地的米利巴水事件,他能在以色列人眼前尊神為聖﹝民 20:12﹞。

為維護一個團體,摩西為大局設想也許有說不出的苦處,能像耶穌基督一樣「道成肉身」的人世間絕無僅有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帕子,問題或許不是出在摩西。因為人們或是害怕,或是固執,或是抗拒不了俗世的誘惑,自己蓋上﹝self-imposed﹞帕子選擇眼不見為清淨,因此錯失神為我們擺設肥甘的筵席。

不論是摩西,或是我們自我遮蔽都是人為的,都是人們自我設限,人自己選擇與神隔絕的。

小 A 說:

如何能去掉這張帕子呢?

大 A 說:

保羅說: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林後 3:17﹞。我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林後 3:16﹞。保羅還特別強調,刻在石頭上的字句是叫人死的,精意﹝或稱聖靈﹞才是叫人活的﹝林後 3:6﹞,因此如何去掉那張帕子並不存在有固定的規則,或是世人所稱的好行為。

作為一個新約的執事,所憑藉的是神放在我們裡面,寫在我們心上的律法。也就是相信神,作為神的子民﹝耶 31:33﹞。這不正就是等候神﹝賽 25:9﹞,要能排拒萬國的榮華,單要事奉神﹝太 4:10﹞嗎?總歸一句:就是等候神。因此:

賽 25:9 ... 看哪,這是我們的 神;我們素來等候他,他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他,我們必因他的救恩歡喜快樂。

我們要堅持、要忍耐,「等候」神的帶領去享用祂所預備肥甘的筵席。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8

2018/10/24 第 48 回 - 辯論



伯 42:4 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

賽 41:1 眾海島啊,當在我面前靜默;眾民當重新得力,都要近前來才可以說話,我們可以彼此辯論。

約伯 經過一番的內心的掙扎,還有與朋友之間激烈的抗辯,終於向神俯首,承認自己的無知,不應該進行這樣的講論。因為這一切事太奇妙,是人所無法得知的。 伯 42:2-4 這幾節經文呈現一種真正的順服,但是它卻不是默默的認了命,而是要熱切的去探尋神的旨意。怎麼做呢?就是像 約伯 一樣求神光照﹝伯 42:4﹞。

其實神是獎勵我們與祂「辯論﹝賽 41:1﹞」的,神要眾海島﹝人﹞靜默,是要我們除去類似約伯與他的朋友之間無知的爭辯,掏空自己,來到神前,單單向神提問,並請求神的指示。

大 A 說:

今天的新眼光 引用約伯記 42 章的兩個段落,你有甚麼看法?

小 A 說:

美滿的結局。

大 A 說:

童話故事情節,走過橫逆,王子與公主從此以後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小 A 說:

這類似一種稱為“神仙搭救﹝Deus ex machina﹞”的文學手法﹝literary device﹞,就是將一切無法解釋的現象歸給神。常用來形容那些使用取巧的結局,拯救陷在困境當中的角色的劇作。

大 A 說:

一直以來。我確實認為 伯 43:10-17 是約伯記寫得最爛的一部份,因為它落入善有善報的俗套。

然而或許會你質疑我使用“神仙搭救 ”的手法,今天一早從床上爬起來我真的領受到「善有善報」確實是信仰的核心

小 A 說:

挖哩,不是說「得救是本乎恩﹝弗 2:8﹞」嗎?怎麼又來善有善報呢?

大 A 說:

你沒聽 約伯 說:「這些事太奇妙﹝伯 42:3﹞」嗎? 我們得救是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4﹞,神不記前非,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 5:45﹞,至於能不能得獎賞可就有得拚了。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 2:17﹞。

感謝神今天賜下的話語﹝伯 42:1-6,10-17﹞,我們要相信若能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將可以得到最終的獎賞。或許 約伯 並不是出於自願的,他確實是撇下所有的,終至能夠奪標,得到更多的賜福﹝伯 42:12﹞。雖然幾年以來我還混不出個名堂,但是我開始懂得感謝神取走我的一切安定是一個恩典,若能向著標竿直跑,或許前途不可限量呢。讓我們仔細的回顧一下最近幾個禮拜裡神賜給我們的話語,祂要告訴我們些甚麼?

小 A 說:

或許神的獎賞不是如聲名、財富等世俗人士所追求的標竿。

哈哈,不好意思。當我看到最後幾節的經文提到 約伯 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神只特別詳細的介紹他的三個女兒﹝伯 42:13-15﹞,而你不正也有一個美貌的女兒嗎?看來這裡並非“神仙搭救”的文學手法運用,而是一種真實的經驗。

大 A 說:

可不是嗎?那麼我們真的要向著標竿快快的直跑,去得那加倍的獎賞。怪不得你天天傳給我 happy 的 Tonton,開心的不得了。

不過我們千萬不要開心過頭了,我們還是必須面對那美好的一仗,還有很多當跑的路要跑,我們更要時時儆醒的守住神的道不可鬆懈﹝see 提後 4:7﹞。我們要持續透過禱告,不斷的與神辯論。

小 A 說:

所以獎賞是真的,我們就是這樣的傳著福音,卻也經常的感覺誤導人,或被人誤導。

大 A 說:

要點在信,因信稱義。人沒有堅定的信仰,確實很容易被誘惑而緣離神。無論是 約伯記,或是我們先前所閱讀是 詩篇 22 篇,黎明前通常有一段黑暗,切不可沒通過考驗而唱起了「酒後的心聲」,那可就前功盡棄了。相信神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 10:13﹞。

感謝神沒有像考驗 約伯 一樣嚴峻的考驗過我們,反而讓我們當追想神的一切作為,跟 happy 的 Tonton 一樣心中充滿了甜蜜,也要注意別讓一時的喜樂沖昏了頭忘了向神舉手,一心渴想神,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詩 143:6﹞。我們不要忘記努力面前的,去得到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Wednesday, October 17, 2018

2018/10/17 第 47 回 - 陪伴



伯 38:2-3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

在人生的旅程中,經常我們都在尋求意義,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經常我們全然不知所措。上週我們閱讀 詩篇 22 篇告訴我們要相信神的陪伴,今天神透過 約伯 帶領我們去探詢神的旨意。

大 A 問:

閱讀今天的經文,你得到甚麼啟發?

小 A 說:

似乎是呼應 約伯 三個好友的言行,他們試圖以世俗的標準掩蓋神的旨意,根本是不適當的。你呢?

大 A 說:

雖然科技的進步,看似人能夠運用一些自然界的定律,但是我們真的發現了真理了嗎?其實還有相當的距離。我們所能做的僅限定於一定的“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之間,而且包含了一些例外。即使經過嚴格的驗證,科學理論是必錯的﹝fallible﹞。

許多人閱讀約伯記都聚焦在討論義人如何會遭遇苦難,其實今天 伯 38:2-3 的經文也許是大家所忽略的要點。

小 A 說:

確實,它告訴我們要謙卑,不要臆測神的旨意,還有生命掌握在神手中我們無法做計劃。今天我跟彥容聊了好一下子,大概就與這個主題相關。她原先追求安定,能在教會有效的服事。但是這一兩年間有些超乎預期的事情,讓她的人生有很大的改變。人生可以計劃嗎?

大 A 說:

神的掌權是無庸置疑的,但是 to plan or not to plan 是一個問題。

我認為計劃還是必要的,但是要保持儆醒﹝stay alert﹞,我覺得此乃何以我們要恆切的禱告理由。

我們透過禱告與神“協商﹝negotiate﹞”,或者說是一種行事的討價還價,神是有相當的包容性的。在創世紀中的雅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與天使摔跤,非得要得到神的祝福,否則不善罷干休﹝創 32:24-26 ﹞。

重點是我們要掏空自己,或說打破自己,透過求問神進行 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考核﹞、A﹝Action,再前進﹞與神同工,這才是真正的事奉。

禱告有兩個要點:﹝1﹞要以神的心為心﹝或說奉主的名求,在神裡求﹞,放棄自己的成見,﹝2﹞不存在有對價關係,沒有好行為去兌換夢想那種浮士德式的交易。

小 A 說:

哈哈,當我收到轉學考的成績單的時候,我求神讓我變成正取的,我答應做一個好孩子。

大 A 說:

甚麼是好孩子?就是像 約伯 那三個朋友所說的嗎?

當然,聖靈的果子是沒有律法禁止的﹝加 5:22-23﹞,但是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弗 2:8﹞,一切都是按照神的旨意。義人是神說的才算。

我們上個禮拜談到「還願」並不是將神所賜的一部份還給神,而是要做合神心意的事。

感謝神,今天閱讀給了我新的啟發。我瀏覽過約伯記幾次,一開始的問題是「義人如何會遭遇苦難」,有關於 theodicy 的問題,後來我覺得它教導我們如何「陪伴」,今天更讓我了解「因信稱義」的真諦。

小 A 說:

可以跟我分享嗎?

大 A 說:

不存在有 theodicy  的問題,雖然我們不是因為行為得救,卻必須要結果子,否則就要被剪去﹝約  25:2﹞,但是我們不能憑著做一個所謂的「好孩子」向神做任何的請求。神使用 約伯 做為器皿就是要顯明這件事。當我們由所謂的「天堂掉入地獄」,要知道我們被賦予更重要的任務,我們得到一個重生的機會。約伯 經過考驗讓他更認識神,親近神。

陪伴是一個困難的功課,約伯 三友非但沒有好好的陪伴他,反而數落他。當一個人面對重大的煎熬,這根本是在傷口上撒鹽。我想陪伴的要點在於 presence,讓人知道他並不孤獨,有神的同在。我們應該多聽話,少發言,尋求同理心,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 12:15﹞。我們都是罪人,不用相互指責,彼此論斷,而是要攜手同心,一起走到神前。

小 A 說:

所以說要存愛心,說智慧話,成就人。

大 A 說:

應該說不要做主觀的論述,甚至以「無聲勝有聲」,讓聖靈以說不出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 8:26﹞,這乃是「交陪」的要義。

至於「因信稱義」就是不管你的處境為何,我們都要信靠神,因為神是我們唯一的拯救。約伯 告訴我們,雖然遭逢重大的變故,感覺神似乎遠離,日夜呼求不得應允﹝詩 22-1-2 ,伯 30:20﹞,但是要不改初衷,不受他人無知語言的影響,接受人的判斷,即使認為沒有指望,也要在神的面前辯明我們所行的﹝伯 13:15﹞。

意思並不是與神惡言相向,而是要更用心的聽取神那微小的聲音﹝王上 19:12﹞,緊緊的跟隨。

說到這裡,我更加的明瞭「陪伴」的意思,它就是堅固彼此的信心,共同尋找神,因為它總是與我們同在。就算在是一個非常悲慘的景況,我們也要感謝神的扶持,更熱切的禱告,尋求神。

末了,從 約伯記 我們也可以學習到傳福音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雖然我們都是罪人,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學習 約伯 三友,以「無知的語言」胡亂扣人家帽子。而是要打破自己,彰顯自己的不足。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妄自菲薄,一起藉由禱告探求神,一起聆聽神的話語。不要誇耀神效,神在適當的時候自會提供拯救。這或許就叫做「交陪」。

















Wednesday, October 10, 2018

2018/10/10 第 46 回 - 人與神的關係:Oneliness




詩 22:8 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

人生會經歷低潮,處境中我們感覺求助無門,茫然不知所措。更淒慘的是往往還會有人落井下石,嗤笑,撇嘴搖頭的說你的神為何置你於不顧呢?你的神為什麼不來救你呢?

今天我們閱讀 詩 22 篇,它讓我深刻印象是因為 Lorne 在 Trump 當選之後,引領人以它進行禱告,然後我才發現這詩原來是我所經常思索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講最後的幾句話的情境﹝ 太 27:46,可 15:34﹞的來源。

小 A 說:

Lorne 認為上帝遺棄了美國人了嗎?

大 A 說:

可以想像他對選舉的結果相當的失望,或許想說上帝為何不顯靈?

感謝神讓你巧遇 泰戈爾﹝Tagore﹞ 的詩句,你看出其中有甚麼關聯?

小 A 說:

今天的經文以及 新眼光的導讀 中提到約伯讓我思考禱告的方式。然後就遇到 泰戈爾,算是一個偶然。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去禱告呢?

大 A 說:

謝謝你的分享。看了 泰戈爾 的禱告,我想到的是 尼布爾﹝Niebuhr﹞ 的 Serenity Prayer。前者求的似乎是勇氣,後者則側重於智慧。人生中有各種不同的情境,有人說詩篇與其它聖經的書卷不同,它記載的是人的語言,不是神的話語,我們在其中確實可以看到不少感情宣洩的用詞。神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應該可以向祂盡情的傾訴,甚至撒撒嬌,耍無賴。禱告應該是沒有規則的,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故意叫人看見﹝太 6:5﹞。另外,我們要擺脫物質的冀求,因為在神國中,我們需用的一切東西,天父是知道的,只要求祂的國與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的﹝太 6:32-33﹞。所以禱告重視的是屬靈的需要,不是物質的取得。

上次我們讀到的文章告訴我們 禱告 是一種操練,它培養我們深度思考與真誠反省,還有增加耐心與擴大心胸的能力。 

與 泰戈爾 和 尼布爾 這些聞人不同,詩 22 篇的景況看似比較淒涼, 幾乎到了不知如何啟口,只能倚靠聖靈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了﹝羅 8:26﹞。

小 A 說:

在教會中養成的 mindset,我們禱告經常以有形之物為標的,平常我們求,一再求的多是個人的功名利祿。例如教會要我們領了獎學金之後要寫卡片向贊助者申謝,我和璟雲討論要如何寫,我們的答案相當的標準:「感謝你慷慨的捐贈助學獎金,期盼能有一個好的學習,讓我在課業上爭取好的表現來榮耀神。」

感覺怪怪的,人總是以功成名就為感謝神的指標,這是以人的能力來衡量神的能力。詩 22:25 告訴我們讚美神的話是從神而來的;我要在敬畏耶和華的人面前還我的願。我們能拿神的恩賜來「還願」嗎?

大 A 說:

你說的很對。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 2:8﹞。神所賜的是白白的恩典,好行為當然是受到稱許的,但是神要我們不要「故意叫人看見﹝太 6:5﹞」。耶穌多次行醫治的神蹟後,都還特別囑咐「切不可告訴人﹝太 8:4﹞」,要人不要以此宣揚。

神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太 12:7﹞,我想所謂「還願」應該是做合神心意的事

小 A 說:

如何能合神的心意呢?

大 A 說:

今天你的攻勢很凌厲,問我這種困難的問題。我不過是凡人如何能知道神的心意是甚麼呢?

或許今天的詩篇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保羅說: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 12:9﹞。有人問耶穌對一個生來是瞎眼的人,是他,還是生他的父母犯了罪?耶穌回答說: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 9:2-3﹞。當我們陷入苦境的時候或許是我們向至高者還願的絕佳機會呢﹝詩 50:14﹞,重點是我們能否持守。

談到這裡我忽然得到神啟。耶穌在十字架上之所以引用詩篇 22 篇﹝ 太 27:46,可 15:34﹞,正是因為祂遵行的神的旨意做了合神心意的事。

小 A 說:

哈利路亞,感謝、讚美神。

我們努力追求,不是為了要 outstanding,而是要能裝備自己,讓我的軟弱使神的能力顯得完全﹝林後 12:9﹞。

大 A 說:

是啊,經過很多年,我才開始感謝神拿走了我們一切安定,讓我能夠跟從祂﹝路 5:11,28﹞。 

小 A 說:

還有一個問題。我有些好奇你何以使用 oneliness 做為今天的主題呢?

大 A 說:

今天你真是打破砂鍋問倒底了。幾天前我不是跟你分享一篇文章 談到孤獨的歷史,當你覺得孤獨的時候不要忘記神的同在。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也許正是神將你「分別出來」的時候。忍受這份孤獨讓我們深化與神的關係,這不正是詩篇 22 篇所傳達的訊息嗎?

我們在教會為了交朋友經常獻祭﹝sacrifice﹞,我們犧牲了真理,順服於世界。

小 A 說:

那麼不應該去教會嗎?

大 A 說:

我做了不好的示範,教會是傳福音的地方,當然要去,只是不要因為怕 loneliness 而失去 oneliness。





















Wednesday, October 3, 2018

2018/10/3 第 45 回 - 善與惡


詩 26:5 我恨惡惡人的會,必不與惡人同坐。

詩 1: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根據聖經的記載,人之所以成為罪人就是因為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創 2:17﹞,也就是說人的罪就是企圖論斷善惡。個人閱讀聖經時,感到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幾乎所有釋經的人都要歌頌大衛,認為他是一個順服的人。篇詩 26 篇標註為大衛的詩,來回看了幾次感覺就是少了一點謙卑,彷彿一切都是大衛自己說的是,而神就該聽他的,像是一種造神運動。

大 A 問:

閱讀詩篇 26 篇你看到甚麼?

小 A 說:

求神將自己分別出來。但是我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他只為自己求,而不帶領惡人悔改?

大 A 說:

大哉問。我們沒有能力“帶領”他人,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榮耀神,讓神的憐憫與信實被看見。

本週新眼光的標題則使用「苦難中的上帝」,我從這詩篇的經文中倒不覺的作者陷在苦難中,反而看到些許的傲慢。

讓我們以 詩  26:5 與上禮拜我們所討論的 詩 1:1 進行比較,請問你看到甚麼?

小 A 說:

我覺得 詩 26:5 的主觀意識比較強。

大 A 說:

我有類似的感覺, 詩 1:1 像是對自己的期許與要求,而 26:5 則斷定自己是行事純全的人,不願意與所謂的惡人為伍。

假如我們翻到馬太福音,耶穌則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 9:12﹞」。 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帶領人,卻應該去接近罪人,讓神可以透過我們去呼召他們。行公義、好憐憫,讓我們與神同行﹝彌 6:8﹞。

小 A 說:

每次遇到 大衛 你的評論也蠻有不屑。

大 A 說:

是喔,那我要好好檢討。只是有些困惑,純粹從聖經的文本我認為大衛做了許多流人血的事,他自己也說神以此為由不允他為祂的名造殿宇﹝代 22:8﹞。而在 26:9 大衛卻企圖與流人血的人切割。

一般釋經者對 大衛 總是褒過於貶的去認定他歷史上的地位,我實在無法全然苟同。

小 A 說:

因為堅持「聖經無誤論」,他們只能屈從於這樣的詮釋了。

大 A 說:

當然,我們必須「相信」唯獨聖經,卻應該將「上帝話語﹝Word﹞的聖經」與「聖經的文本」做出區隔。我們眼見的聖經是後者,它是各種的抄本與譯本,由口語相傳的見證開始,寫成人類的語言﹝language﹞。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相同的語言,不同譯本文本上的差異:

【和】 耶和華啊,求你為我伸冤,因我向來行事純全;我又倚靠耶和華,並不搖動。
【新】 耶和華啊!求你為我伸冤,因為我向來行事正直;我倚靠耶和華,並不動搖。
【現】 上主啊,求你宣判我無罪,因為我行為正直,完全信靠你。

即令我們閱讀原始著作也必定會遇到諸多的懸念﹝suspense﹞與張力﹝tension﹞,讓不同的人讀起來有不同的感受。身為讀者,我們當然可以自行解讀,但是我們不應該堅持自己的版本。

非常有可能我們的理解與原著者意見也不必然相同,因此不應該妄加論斷。我們應該多多交流與發問,給了聖靈做工的空間,以便讓神帶領。

小 A 說:

是啊,理越辯越明。「聖經無誤論」成為權威塘塞的工具,神的旨意反而被掩蓋了。

大 A 說:

沒錯,我上次去參加拉法靈命更新的課程,牧師動不動高舉聖經,賣弄原文以彰顯自己的權威性。其實所謂的原文也不過是一種譯本,雖然它是許多其他譯本的源流,但是神的話語是與時俱進的。例如雖然塔木德﹝Talmud﹞ 源自於妥拉﹝Torah﹞,它也反映了信仰系統的演進。

小 A 說:

教會裡許多事情也是一樣,人們總是願意當溫水中的青蛙,不願去傷腦筋,到頭來只有比拳頭,外表的和諧並不是真正的和諧,他們只是當濫好人,企圖與人為和睦相處,而不能使人和睦﹝太 5:9﹞,不必然是有福的。

大 A 說:

你真是觀察入微,以合一的名去排除異己。

小 A 說:

哈哈,感謝神的帶領。

大 A 說:

好吧,讓我們回歸主題。我想善與惡的仲裁是神的主權,人難免有偏見,無法論斷善惡。不過今天我們給 大衛 加一點分好了,不管他是善、是惡,我們不知道。個人雖然認為在 詩篇 26 篇中,他的自我意識有點強烈,至少他還是請神申冤,得分。

小 A 說:

哈哈,河蟹掉了。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8

2018/09/26 第 44 回 - 在神眼中看為正



詩 1:5 ...  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詩篇一篇短短六節經文中的第五節說明人的罪只有透過耶穌基督方始可以得到赦免。意圖論斷善或惡是人的罪,世俗之人以「﹝教﹞會」為義也是站立不住的。受洗加入教會並不能確定得到神的祝福。任何的喬裝、掩飾均看「在神的眼中」。

大 A 問:

你閱讀詩篇一篇有甚麼感覺?你有看到這一節嗎?

小 A 說:

我的重點是要晝夜思想神的律法。

大 A 說:

甚麼是神的律法?所以只要讀經、禱告就可以得到神的祝福嗎?

小 A 說:

或許說是一個入門階。

大 A 說:

然後呢?

小 A 說:

晝夜都用上了,還能怎樣?

大 A 說:

不能讀死書,要能「按時結果子」。你確定自己有按時結果子嗎?我經常喜歡開玩笑,往往在離開飯桌之後,有人就跑進廁所解脫,我不如直接將菜餚倒入馬桶還省事一些。

小 A 說:

我有長肉啊。

大 A 說:

可是這不是令人喜悅的果子,許多人終其一身都在努力的去除那惱人的肥肉啊。

小 A 說:

或許這是耶穌所說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 4:4﹞。

大 A 說:

這就對了。與討厭的肥肉不一樣,透過神的話語結出的果子可是多多益善的。

討論到這裡,我們瞭解「晝夜思想神的律法」的目的是要能「按時候結果子」;換句話說我們要讓「神的靈住在我們心裡,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羅 8:9﹞。使用白話文,神的滋養不是讓我們長肉,而是要長智慧,或許還可以協助我們甩掉惱人的肥肉呢。

我們如何能知道我們結了果子,甚麼是果子呢?


小 A 說:

哇勒。apple, banana, mango,還有我最喜歡的 pomegranate。

大 A 說:

正確,很多怕胖的人吃水果,就是怕長太多肉。但是你能不能長出可口的果子呢?你能做一位稱職的農夫嗎?

小 A 說:

嘿嘿嘿。

大 A 說:

我們先來認真的談一談我們要結甚麼果子,如何結果子?

保羅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love﹞、喜樂﹝joy﹞、和平﹝peace﹞、忍耐﹝patience﹞、恩慈﹝kindness﹞、良善﹝goodness﹞、信實﹝faith﹞、溫柔﹝gentleness﹞、節制﹝self-control﹞﹝加 5:22-23﹞。這些是名詞,雖然做了好的歸納,卻只能讓我們望梅止渴。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楬櫫的八福﹝beatitudes,太 5:3-10﹞則是明確的說明「如何」結這些「在神眼中看為正」的果子。

祂要我們做虛心﹝poor in spirit﹞的人,就是謙卑有學習渴望的人;當然所仰慕的不是有用的知識或是人口中的道德,而是神的義﹝hunger and thirst after righteousness﹞。哀慟的人﹝those who mourn﹞是能夠悲天憫人,與哀哭的人同哭﹝羅 12:15﹞,能憐恤他人﹝merciful﹞的人。堅持神的義,卻能保持溫柔﹝gentle﹞的心,不堅持己見,能夠打破自己﹝prosecuted for righteousness﹞使人和睦﹝peacemaking﹞。這一切都以能夠清心寡慾﹝pure in heart﹞為基礎,因為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 3:5﹞。

 小 A 說:

神的律法最重要的兩條: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神,其次要愛人「如己」﹝可 12:30-31﹞是我們要晝夜思想的。

大 A 說:

方法對了,但是還有一個要點,就是「按時」,如何能做到。

小 A 說:

你怎麼老是愛問我。

大 A 說:

因為要喚起神放在我們裡面,寫在我們心上的律法啊,不然我光是聽我說教,你還翹著屁股睡覺有用嗎?

小 A 說:

拜託跟我分享你的偏方啊。

大 A 說:

我其實也做得不好,雖然這都是我們所熟悉學習的 SOP。跟我們一般追求知識差不多。就是先要寫課表,然後照表操課啊。課前複習,課後預習。但是與課堂的學習不同,因為神的至高至大,而人的愚拙與有限,there is always better than perfect。我們知道 practice makes perfect,但是如何能達成 better than perfect 呢?

小 A 說:

永無止境的追求。

大 A 說:

不如說要「飢渴慕義」,我們不可以自以為是,不斷的思想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不只晝夜,連作夢都要想。所以保羅說: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 3:14-15﹞。不斷的尋求增長,按時候結果子。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或許此乃永生之謂也。

或許我們可以今天我跟你分享的一段文字做為我們的結束禱告:

Character changes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world, and hence how we interact with it. Through prayer, we cultivate faculties for thoughtful reflection and sincere introspection, for patience and magnanimity. Through repentance, we learn from our mistakes and steady ourselves not to repeat them, developing an instinctive grasp for how to respond when things go wrong. And through charity, we inculcate in ourselves an ability to let go, and a willingness not to be perpetually preoccupied with gain.

引用自: Embracing Aristotle at Yom Kippur
https://www.tabletmag.com/jewish-life-and-religion/213956/embracing-aristotle-at-yom-kippur
也請參考:約 15:1-27

敬愛的神,請你帶領我們能常在祢裡面,祢也常在我們裡面,透過做為耶穌基督那棵葡萄樹的枝子多結果子。求祢引導我們藉著向祢禱告不斷的在祢的話語中做深切的思考並反省,以培養忍耐與寬大的行為;讓我們能夠悔改,看到我們的罪,能憂傷痛悔,而叫我們不再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透過佈施去脫離捆綁我們的慾望,讓我們不要永遠的立意在追求物質獲得,而能思考祢的律法與誡命以按時候結出祢眼中看為正的果子,阿門。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8

2018/09/19 第 43 回 - 我是誰


1613﹝可 827 ... 人說我人子是誰?

同樣的經文,在兩本福音書中用詞有一點小差異,馬太使用我人子﹝I, son of man,和合譯本特別標註在古卷中沒有這個字;馬可福音中則只使用字。

假如繼續看往下的經文,我們會發現接下探討的是三種不同的:人說的我﹝可 828、自家人或使徒認為的我﹝可 829,然後是耶穌基督自己陳述的我﹝可 831

前面兩種,似乎可以很容易的與某種形體建立連結,而耶穌對自己的陳述則是在述說一個過程,或說是神的道。

記得上學期我陪妳一起準備考試的時候,曾遇到一個問題「何以耶穌總是自稱人子?」一般為人所接受的答案是引用 713 但以理 所見的一個異象。這是後人所做的詮釋,主要是試圖將耶穌與彌賽亞做成連結。但是我們不能確定是否為耶穌的本意,因為耶穌禁戒門徒將祂身分告訴人﹝可 830﹞,祂也不認為自己是 大衛 的子孫﹝太 2245﹞呢,怎麼可能會想靠著「人子」兩個字透過但以理書的經文去彰顯自己呢?

設若我們能仔細推敲這幾節的經文,似乎可以從中合理的去理解何以耶穌使用「人子」稱呼自己。

耶穌是「道成肉身」的基督,即使在可見的肉身之中,祂並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一個體貼神的意思﹝可 833﹞去顯明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祕﹝弗 39﹞的人。若能擺脫人的意思,神的道可以顯明在所有照神的形像與樣式所造的肉身之上﹝創 126﹞。在這樣的脈絡之下,「人子」所指的乃是透過耶穌基督呼叫阿爸父,領受兒子的心﹝羅815﹞的人。雖然我們認為耶穌是上帝的獨子,耶穌告訴我們在祂裡面,人人可以成為神的兒女。耶穌自稱「人子」, son of man 而不是 son of God,或許是想告訴你、我人類,只要能跟從祂,我們都能跟祂一樣去顯明神的道。因此「人子」是一個集合名詞,代表耶穌基督對人類全體的期許。

A 說:

哈,扯得有點遠。讓我們回歸主題。別人認為我是誰?

A 說:

父兼母職,可以慶祝母親節的老爸。

A 問:

你認為我是誰?

A 說:

超級學霸、蘇格拉底、跟朋友一樣的老爸、包包子,一位好的僕人。讓我套一下你的用語,提款機。一部除了可以提領鈔票之外,還可以提領知識、解決問題答案的提款機。是當我有困惑請益的對象。是我的巖石、山寨,是我所投靠的、我的盾牌、我的高臺﹝詩 182﹞。是我追求 outstanding 的標竿。

A 說:

嘿嘿,我的屁股怎麼跟胖胖一樣圓滾滾的翹了起來。其實我是一個魯蛇,一位即將要回家的魯蛇。

A 說:

真是欠打,胡說八道。

A 說:

其實是一個幾世紀以來哲學家持續探索的問題。

A 說: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A 說:

笛卡爾是這麼說的。人受到的綑綁,這個包括他人的看法,家人的期待,還有自己的幻想。

例如在別人的看法中,Alice 是一個高個子、放牛高中的學霸、少契的會長,總是喜歡討喜,卻有令人覺得有些討厭的高傲 ...

在我的眼裡是 Nerubujan - 愛睡鬼,喜歡寫計畫,老是設定鬧鐘去叫醒別人,久久來一次以馬內利,與神同在。

你自己如何認為呢?

A 說:

開心果,一位學習成為實現者的夢想者,浪漫,充滿了想像力。

A 說:

人是一個「整體」的存在,他不是一個孤獨的自我。上次禮拜中,神的啟發讓我們談到唸文學乃在讓我們發現 hidden self。你認為這個 hidden self 是上述的那一個呢?

我認為應該都不是。它就像文學一樣,是超乎想像的,是不可言喻的。我們可以從耶穌基督的自我陳述學習。他說: 「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可 31﹞。」祂說明身為上帝的兒女要能吃苦,也能忍受被意見領袖與知識份棄絕,換句話說是能不隨波逐流,可以超越世俗的標準,甚至可以為真理失去生命,卻也因此得到生命﹝可 835﹞。

因此笛卡爾的版本必需要更新,新的版本應該是「我打破,故我們在﹝I rebel that WE exist﹞」。耶穌的身體為我們打破﹝太 2626,可 1422﹞:以此一無我的境界,祂要做全人類的贖價﹝太 2028﹞。

這個 hidden self 可以說是一個 expanding self。它是活的,它可以不斷的擴展,只要我們能夠跟從耶穌。雖然需要謙卑,但是不用自我設限,它是我們的標竿﹝腓 314﹞,我們的神,我們的 I am that I am﹝出 314﹞。

有些抽象,我們就以 Norton 的這麼一句話來做為今天的總結:
You yearn for knowledge because you can best come to understand our own ID and outlook by leaping out the boundaries that separate us from other selves and the world.

我們要跨越﹝leaping out﹞任何的界線﹝注意它使用多數﹞,去了解那個未知的世界。

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