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9, 2020

2020/12/30 第 162 回 - 透過律法書的研習認識基督耶穌 - 「道」,不是肉身

 

約 1:4-5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藉著 今天的經文 約翰試圖引導「道成肉身」的概念。「道」就是 神的話語﹝創 1:3﹞,這「道」存在於太初,祂是生命創造的道理,祂像光一樣引領著生命﹝約 1:3-4﹞,人卻因抗拒祂而淪為奴僕,失去 神的兒女的名份﹝加 4:5﹞。

大 A:

三個禮拜之前 我們接觸了今天這段經文的頭與尾,提到施洗約翰為耶穌基督做見證,那時候他還未曾見過耶穌,只是傳佈「道」將降臨的訊息。他所做的是在曠野修直主的道路﹝約 1:23﹞,讓眾人因他可以信﹝約 1:7﹞。接著一個禮拜 神向我們啟示甚麼是 聖殿,上個禮拜則談到 擺脫律法以成全律法 ,你覺得這個禮拜 神要告訴我們些甚麼呢?

小 A:

道成肉身。

大 A:

甚麼叫做「道」呢?

小 A:

A way of life - 一種生活的方式。 

大 A:

它像光一樣,是一種生活的指引。

小 A:

你是說一種規則,生活中遵循的規則嗎? 

大 A:

我想「規則」與「律法」一樣並不是適切的用詞,而且它們的使用會造成一些混淆與誤用。因為所謂的「規則」是人透過有限的案例分析與歸納所得,所以基本上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充滿例外的。相反的,「道」則是無限 神的話語,祂是人所無法歸納的。

小 A:

所以你要如何的描述「道」呢?

大 A 說:

我認為人難以適當的去描述祂,而且可能會越描越黑。魯益世﹝C.S. Lewis﹞將這個存在想像為一個模糊的光團﹝bright blur﹞,他承認這不是一個好的描述,任何具體化的描寫的企圖的結果都會是錯的。

讓我們從約翰的分享中,去尋找一些蛛絲馬跡。他基本上說:「道」存在於太初,祂是生命創造的道理,祂像光一樣引領著生命,「道」就是 神﹝約 1:1,3-4﹞。祂是生命,是人的光﹝約 1:4﹞祂所創造的世界卻不認識祂,人們不接待祂。因為不信祂,因此淪為奴僕﹝約 1:10-12﹞。

小 A: 

所以說,「道」是生命的起源。人因為祂而擁有生命,祂是引導生命的光,卻不為人所接受﹝約 1:5﹞。

活像是一個繞口令。起源似乎是表彰一種創造的力量,然後又像是 神賦予人生命所吹入人的那口生氣﹝創 2:7,約 1:4﹞,又是一種生活的指引與規範﹝約 1:5﹞。

果然是越描越黑。

大 A:

我想我們不能以有限的語言來描述或了解 神。 

上個禮拜 你提問的,沒有導引的規範人何以知所遵循,神今天似乎稍來了啟示。不經意之下,我接觸了一篇 文章,討論「道成肉身﹝incarnation﹞」與律法書研習﹝Torah learning﹞。相對於基督徒透過耶穌基督與 神交流,猶太人則透過週而復始的研讀律法書來接近 神。我們相信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羅 4:10﹞,我們也相信 神透過耶穌的肉身向我們顯明祂的「道」。但是若我們定於一尊,將信仰簡化為耶穌基督一人,我們可能就蹈了律法主義的法利賽人的覆轍,以有限人的思維去想像一個無限的 神。換句話說,人可能將無限的 神偶像化了。

猶太人認為在西乃山 神將一切的「道」,或稱內涵或奧秘,全數都告訴了摩西,摩西也據以寫下俗稱「律法書」的摩西五經以流傳後代。法利賽人將它條例化了,以有限人的想法去限縮無限 神的啟示,而致作繭自縛,讓人成為受到律法綑綁的奴僕。

正統的猶太教,世代相傳,他們透過不斷的研習律法書與神對話,從中去發現神。神無法以有限的形式真實的展現自己,律法書給予人一個進入 神的想法的無限廣度與深度的邀請。律法書不是 神的化身,更不是 神的有限體現,它是通往無限 神性的橋樑。數百年的歲月裡,透過解析文本的新發現,尋求先前難題與矛盾的解答,一直是研讀律法書的目標。20 世紀正統猶太教重要的權威之一,拉比 Joseph Soloveitchik,在進行教導的時候,拒絕查閱自己先前對一個 Talmud 段落的解釋,避免這麼做會阻礙他辨別他過去所錯過文本中的一些東西。每一次的律法書的研習都要歸零,都盼望與 神有不一樣的接觸,進一步領受 神的無限宏大。

 小 A:

每次的研習都要歸零,你似乎講到一個重點了。人的大腦有偷懶的傾向,總是拘泥於舊有的理解,限縮了人的眼界,難有新的發現。造成文學、歷史的研習與藝術品的欣賞上的阻礙。

所以律法書不是死板的規範人生,而是認識 神、接近 神的橋樑。

這讓我想到上週,聽了一位歷史系教授的 演講。他說現代人多半將歷史視為應付考試工具,只是強記一些歷史人物與年代,鮮少探究學習歷史的意義。但是古代,歷史是歷代帝王、將、相必修的功課。他建議一個研習歷史的方法,就是當讀到一個歷史的關鍵時刻,先行將書本蓋上,思考若你親身經歷,你會如何的處置。然後再打開書看看古人如何因應,及其對人生與時代所產生的影響。這是一個破除主觀見解的方式,藉由讓我們由智慧的寶庫與力量的泉源來學習人生的方向。歷史不再是撿死人骨頭的過程,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辯證過程。 

律法書或福音書的學習應該也是如此,況且我們相信它們來自 神的啟示,其內涵應該會比人類的歷史更加的豐富。

大 A:

準此原則,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 14:6﹞。基督耶穌等同律法書,祂是通往無限 神性的道路。我認為福音書是律法書的更白話、更通俗的更新版本。藉由不斷的、世代傳承的研習福音書,我們方得以發現耶穌基督所顯明的「道」。讓我們超越耶穌的肉身,探索 神的「道」。

小 A:

所以「信」耶穌就是要勤讀聖經,不論是律法書,或是福音書。

大 A:

此乃「唯 神是問」之謂也。

小 A:

感謝 神,透過連續幾個禮拜的循循善誘,更新了我的信仰,也讓我知道如何進一步堅定我的信仰。

大 A:

怎麼說呢?

小 A:

就是要「唯 神是問」,勤奮的研讀聖經以發掘 神的「道」。









Tuesday, December 22, 2020

2020/12/23 第 161 回 - 擺脫律法以成全律法


加 4:5  [神就差遣他的兒子]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

 

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林前 15:56﹞,律法[的權勢]使人知罪﹝羅 3:20﹞。本來立意良善的生活規範與訓誨,因為人的誤用與濫用,反而成為「犯罪」、置人於罪、沽名釣譽或規避責任的工具 - “死的毒鉤”。

大 A: 

對於 今天短短的四節經文 ,你有甚麼看法?

小 A:

我們是神的兒女。

大 A:

正確的說法:我們“本來就該”是神的兒女,這是創世之初以來的真理。但是我們何以淪落為奴僕呢?最終還要勞動 神特別差遣了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來到世間,只為了救贖在律法下而淪為奴僕的我們呢?

如何能領受 神的恩典,得到救贖呢?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思考兒女與奴僕之間的差異,去了解得救的過程與意義。

小 A:

身為兒女對父母可以撒嬌、耍賴,討價還價,鮮有因此被開除的,作為奴僕對於主人則必須謹守規定,奉命行事;身為子女經常會有超乎預期的恩典與賞賜,且可以繼承家業,作為奴僕或許偶有獎勵,基本上則是按工計酬。 

大 A:

我們看到兒女與奴僕的不同是一種關係上的差異。前者雖然受到父慈子孝的倫理規範,它是一種具有高度彈性的親密關係;後者的關係則以明確的公式化條文加以規範,它是一種刻板的,缺乏人情味的關係。我們稱前者是一種恩典或盟約關係,後者則是一種律法關係。經過這樣的比較,我們大致可以感受到生在律法以下的奴僕生活確實是少了一些自由。

小 A:

然而,某種的規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否則人何以知所遵循呢?

摩西五經,又稱為律法書,咸認為正是摩西根據上帝的啟示寫成的,旨在引導人民如何生活在 神的國度之中。

大 A:

律法書是一種輔助工具,有心人士卻用以箝制他人。

尼采說:所謂的「善」是有權勢的人所訂的價目表。他們將律法文字化,加入統御者的意志與權勢,企圖用以駕馭別人,它就不再是上帝的啟示了。真正的律法早就已經寫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要認定我們的 神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 神,我們要作祂的子民﹝耶 31:33﹞。

耶穌以比較口語化的方式揭櫫了兩條最大的誡命:首先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 - 我們的 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可 12:30-31﹞。

這樣的盟約關係,猶太人卻可以從中歸納出 613 條的律法,就像一本厚重的六法全書,內容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給,反而不知何所遵從。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就頂著律法的「專業」,宣揚自己的虔誠,並藉之以欺壓他人,指使他人。

身為 神的子民,我們只要相信我們的 神,並以心靈與誠實敬拜祂﹝約 4:23﹞,就成全了律法﹝太 5:18﹞。

小 A:

你是說玩弄權術,將律法訂得五花八門,反而讓律法不完全,迷失了律法的精髓。

大 A:

舉個我們比較熟悉的“十一奉獻”這個規定為例,我們一起來探討律法的本質。

為什麼會有“十一奉獻”這樣的規定呢?

我們一切均受之於 神,我們的一切所有因此均屬 神,理應毫無保留的全然奉獻。但是人有基本生活的需要,對於生活條件較單薄的人,或許他們因奉獻的能力有限,無法做出實質的奉獻而感到苦惱。為了寬慰他們的壓力,因此建議他們可以適度的節支生活,從微薄收入中拿出十分之一奉獻給神就可以了。

當這個貼心的建議就演變成一則律法之後,就產生了質變。部分教會在週報上設置的奉獻金額的龍虎榜,無形之中反而造成一種炫富的效果。而對於收入比較豐盛的人,他所提十分之一的金額也許很傲人,卻與全然奉獻有相當的距離。

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律法的不完全。十一奉獻或許做為生活條件單薄的人的指南,卻也將奉獻金錢化、物質化,為收入優渥的人開了方便之門,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敷衍一下,就算“對得起上帝”了。

小 A:

這是一個通則化﹝universal﹞與個體化﹝particular﹞的問題。因為神的創造各有其不同的恩賜,憑人無法做出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通則,因此人的律法都不完全,多是以偏概全。

大 A:

此為其一。比較糟糕的是不良居心的領導者,他們假借 神的名,透過律法遂行他們的個人或集體的統治意志,使生活在律法之下的人民淪為他們奴僕。

神透過耶穌基督顯明律法的精髓,協助我們回歸本心,只要我們恪守 “神的”誡命、典章、律例,而不是“人所訂的”林林總總的律法,即可全然的享受 神的恩典,作為 神的兒女。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2020/12/16 第 160 回 - 神的殿宇在哪裡?

 

撒下 7:8 ... 我從羊圈中將你召來,叫你不再跟從羊群, ...


大衛找先知拿單商議,想要為 神建造香柏木的殿宇,猶如他所安適居住的皇宮一般,拿單當場認同大衛的想法。是夜, 神的話語卻臨到拿單,表示大衛不能興建給祂居住的殿宇。祂撿選了大衛作為以色列的君王,主要希望能將他由羊群中分別出來,讓他能用 神的話語,而不是用一般世俗的價值觀帶領以色列的民。

大 A:

今天的經文 說明 神的旨意與世俗之人的想法的不同。人多數所追求的「安定」是為「安居樂業」,也就是有一個固定的處所可以安居與一份收入安定的工作。這也就成為人生的主要目的,人們終生勞碌為的是讓房子越住越大、越華麗,收入可以不斷的增加。

對於 神不讓大衛為祂建造殿宇,你有甚麼看法呢?

小 A:

作為一位領頭羊,首要的工作是為民服務,有效的牧養神的民,而不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大 A:

你認為大衛為何動念要修建聖殿?

小 A:

他為了作秀,為了顯明自己的虔誠。

大 A:

是的,但是也隱藏著政治目的。他企圖藉由聖殿的建造來強化自己統治的正當性,甚至說是在建立一種偶像的崇拜。

小 A:

怎麼說呢?

大 A:

假如你熟悉 撒母耳傳 的內容,你會了解來自猶大支派的大衛,他並不是代表絕對的多數,他必須想辦法強化他統治的正當性。

建立聖殿,基本上類似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作法,想要藉由建立神的權威來聲張自己的聲勢。

然而這並不是 神的屬性,你可以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 神嗎?

小 A:

神是至大的,祂無所不在。祂怎麼能夠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聖殿裡呢?何況神翻手就可以毀滅人類文明的所有創造,祂又如何會稀罕我們為祂建的殿宇呢?

大 A:

神確實很大,但是 神並非高高在上。祂經常在會幕與帳幕中行走﹝撒下 7:6﹞。祂時刻與我們同在,因此「以馬內利」是祂的名。

我這幾天閱讀了一篇 文章,帶給我一些啟發。人們無法利用理性或科學方法去了解 神,所以祂不是一切學術研究所談論的 神。祂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祂並非那不能被輕易挪動的偶像﹝ummoved mover﹞,也不是一個固定的形體﹝grounded of being﹞。祂超越時、空,祂是一位貫穿歷史,永生的神。祂將自己擺在與祂的民 - 以色列 - 的對話與關係中向我們揭露﹝reveal﹞。

神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abstraction﹞,或是可以使用一些通則﹝universal﹞加以描述的;祂與不同的人﹝particular﹞接觸,透過他們真實經驗的分享﹝narrative﹞向我們顯現。比較接近文學微妙的與模糊的多面向陳述,而不是哲學所探究的存在。科學經由將“事物分解”說明這個世界,而宗教透過解釋與倫理的形成將它們組裝在一起。

神是“一”,祂不是一個,或是一點,不是部分,而是整體。

這樣的 神,我們如何能將祂如同使用金、銀、木、石造的偶像一樣供奉在殿宇之中呢?

小 A:

神的殿宇是祂所創造的宇宙,不是人造的聖殿。我們如何敬拜神呢?

大 A:

耶穌說: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 4:21,23﹞。因為 神無所不在,祂時刻與他的民同在,因此我們要時刻的讓祂住在我們的心中,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去敬拜祂。 

敬拜 神因此沒有特定的地點。倒是為了要傳承下去,而發展出一些儀式。最原始的是猶太人逾越節的家宴,猶太人會告訴他們的子孫,神帶領他們走出埃及,解放他們的故事,然後全家人一起紀念。同樣的道理,我們每個禮拜的主日崇拜,也是要提醒我們,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所顯明 神國的訊息。

而最重要的敬拜方式,就是與 神同工,共同營建 神的國。

我在另一篇 文章 看到,相對於 創世紀 中以 34 節的經文描述 神創造天地的經過,在 出埃及記 的末後幾章,有 600 多節的經文談論會幕的建造。它的意義乃是告訴我們,若我們要讓一群人,或多個部落,轉變成為一個國家。這些人必須一起共同建造某樣東西。這樣東西建立在彼此差異的基礎之上,每個人各自提供獨特的貢獻,有些提供金屬材料,其他人帶來裝飾的珠寶,有的人則提供他們的技巧與時間 ... 如何讓一群人成為國家呢? 神提供的解答簡單的讓人傻眼,祂的民要自願的一起建造某樣東西,國家透過共同興建而成立 ... 會幕代表沒有同化的整合。因為我們各自不同,進行只有我們才能提供的,各自有獨特的貢獻。

小 A:

讓神在們新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神的殿宇的部份。透過與神同工,我們可以成就神透過基督道成肉身向我們顯明的那流奶與蜜的生活方式。

所以 神的殿宇在哪裡呢?在穹蒼之間,它不是由一人建立,而是我們必須與 神同工,藉由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向我們顯明的真理,一起去營建 神的國,這就是以心靈與誠實敬拜的方式。

大 A:

阿門。





Wednesday, December 9, 2020

2020/12/09 第 159 回 - 見證


約 1:23 ... 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的。

 

約翰在約旦河岸為人施洗,引來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的注意,派遣祭司與利未人前來一探究竟。他們希望知道約翰是哪一號人物。這呈現一個非常弔詭的現象,顯然宗教領袖所在意的不是真理,而是個人的魅力,他們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戰。

小 A:

今天的經文 中,我沒有看出約翰見證了甚麼。

大 A:

經文中很清楚的說他來是為“光”做見證﹝約 1:7﹞。也許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是見證,我們應該如何做見證呢?

多數的人,包括個人在內,為了製造亮點,我們都會利用見證分享的機會傳揚神對個人實體的恩賜。我們不由的使用世俗的語言,而不是神的話語來進行見證,企圖以利益來勾引人入教﹝太 23:15﹞,忽略了神的話語才是見證的重點。

另外一個重點,我們在 上次禮拜中 提到的,我們要在“曠野”與“沙漠地”修直主的道路。這是一個「草根運動」,我們要以神為尊,遠離權力中心。

小 A:

Well…. 我不認為能言善道就等於欺騙。言語中有亮點當然重要,否則你要如何使人們願意聆聽呢? 我想你應該換個方式說,言語是個 powerful 的工具,所以具備好口才的人更應該小心使用他們的天份,就像我們幾周前討論到的。

大 A:

或許我們無心,而且也誠實的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並沒有任意的添加或刪減。但是若偏重於有形的獲得,而未能呈現靈命的增添,或說是人生價值觀的改變,不經意之間,我們卻敗壞了信仰的核心,對人進行的不當的誘惑。

小 A:

那麼約翰到底說了些甚麼,他預言耶穌會來?

大 A:

在今天所擷取的這兩段經文之間,有一些經文呈現了約翰所做陳述的大略內容﹝約 1:9-12﹞,他並沒有提到特定的人,而是說「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 神生的﹝約 1:13﹞。任何體貼聖靈,而不體貼肉體﹝羅 8:6﹞的人都有可能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這也是今天的經文所強調的另一個要點,到底是哪個人並不重要。祂既不是以利亞,也不是先知,就是那個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真光﹝約 1:9﹞。他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 1:14﹞。任何活出基督的人,都可以是世上的光﹝太 5:14﹞。

我覺得約翰的見證或許跟約翰本仁﹝John Bunyan﹞所著的《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中的基督徒一樣,他所傳揚的的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3:2﹞」的盼望。人們的墮落,若不改正將會有大麻煩。挪亞花了 120 年建造方舟﹝創 6:3﹞,奈何世人不知悔改,而終招致洪水滅絕的厄運。

小 A:

所以我們要為“光”做見證,讓神被看見,更重要的要傳揚神的話語。做見證不能像是一場電影,或許高潮起伏,具有娛樂性,卻沒有碰觸信仰的核心。我們不是因為有糖吃而相信上帝的。 

大 A:

當然,我們都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贖。面對「後新冠肺炎」的時代,讓我感到焦慮的是人們似乎沒有一點悔意。目前社會上的氛圍似乎認為疫苗可以到來救贖,讓我們回到過去那種敗壞的生活,甚至連原先所探討的,所謂「全球供應鏈」的重新設定都成為次要議題。今天我閱讀了一篇 文章,我覺得是一個好的見證典範。他說明唯有倚賴耶穌基督才能面對「後新冠肺炎」的世界,然後引用 利 25:10-12 的經文,認為要回到一個更美的世界涉及的是回歸『地業 、產業與雇工』的自由。

他以「道」來呈現「肉身」,而不是以「肉身」來取代「道」。

小 A:

所以見證是要以我們的親身經歷來呈現神的話語。

大 A:

是的。

我們從約翰身上有以下的學習:

  1. 不吹捧自己 - I'm nobody;
  2. 做實事,去修直道路,以自身的經歷去呈現神的話語;
  3. 安於曠野,不企圖奪權。

小 A:

我應該來想一想我應該如何為“光”做見證。










Tuesday, December 1, 2020

2020/12/02 第 158 回 - 傳福音的施行細節

 

賽 40:2 要對耶路撒冷說安慰的話,又向她宣告說,她爭戰的日子已滿了;她的罪孽赦免了;她為自己的一切罪,從耶和華手中加倍受罰。

 

慈愛的 神捎來救贖的訊息,祂要赦免悖逆的民的罪。人們應該如何回應 神的呼召呢?人命如野花、如雜草,我們要倚靠神,就能立定。

大 A:

聖誕節到了,新眼光開始報佳音,對於 今天的經文,你有甚麼領受? 

小 A:

還沒開竅,求 神進一步的揭露。

大 A: 

開宗明義,神藉由 以賽亞 捎來安慰和赦免的訊息﹝賽 40:1﹞,我們就能自然享受神白白的恩典,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了嗎?

個人感覺 以賽亞 這訊息的正確解讀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4:17﹞」的好消息。以賽亞 也在其後的幾節經文中,教導人們應該如何回應 神的呼召,以免辜負神的恩典。

小 A:

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 神的道。

大 A:

你如何解讀這句話箇中的訊息呢?

小 A:

人需要與 神同工。 

大 A:

如何與 神同工呢?

小 A:

教會的諸多屬靈課程中似乎有給出一個粗略的 SOP,但仍有許多學員在與人同工的過程中跌倒,對神失去信心。我想人畢竟是有缺陷的,我們總是會不小心搞砸。所以神的國與義究竟該如何實踐呢?

大 A:

我認為今天的經文,讓我們深入的理解「信耶穌,得永生」的一些具體的施行細節。

先知 以賽亞 要人們“在曠野”預備 神的路,在“沙漠地”修平 神的道﹝賽 40:3﹞。 我在此特別將曠野與沙漠地以括號括起來,強調這將會是一個草根運動。神無所不在,祂根本不會受到道路的阻隔,重點是人們需要修築前進到 神的國的康莊大道。顯示 神的國的事不是由世上君王來執行的,主角乃是我們就些居住在窮鄉僻壤的一介“草民”。

世人對君王的普遍印象,總是將他想像成一種看得見的力量。即使人們口稱相信基督,卻仍有視十字架的道理為愚拙﹝林前 1:18﹞,殊不知這正是 神改變這個不義的世界的大能與智慧。

相對於騎著駿馬試圖以武力征服世界的拿破崙,和平君王的基督,他不是威風八面的人,而是溫柔、謙卑的,騎著驢駒子﹝太 21:15﹞,遭人鞭撻的耶穌﹝太 27:26﹞。讓 神的國能夠臨在,我們倚靠的不是動用刀劍﹝太 26:53﹞,而是 神的話語﹝賽 40:8﹞。

小 A: 

所以回應神的呼召並不是披戴戎裝,那麼在信念上,什麼樣的心態才是預備好自己呢?

大 A:

幾天前我讀到一篇文章,談到 基督徒的使命  就是追求 神的國。該文點破一個概念,它說當我們稱願 神的國降臨﹝Thy Kingdom come﹞,其實就是要讓 神的旨意行在地上﹝Thy will be done﹞,這兩句話就是同義字。我們若不遵從 神的旨意,何來 神的國呢?今天的經文啟發我們遵從 神的旨意就是預備主的路,修平祂的道﹝賽 40:3,太 3:3﹞。因此,以賽亞說我們靠著 神的話語立定﹝賽 40:8﹞。

除了坊間有許多關於烏托邦﹝utopia﹞與反式烏托邦﹝dystopia﹞的書籍,更具體的是 1776 年美國的獨立,或是原本被大家普遍看好的 1918 年的俄國共產革命,它們所以不能讓 神的國降臨,就是不能遵從 神的旨意。少數統治集團掌握權力之後,基於個人的利益,把道路搞得歪七扭八的,造成的許多的後遺症。

民主政治雖然由被治理的人掌權,但是人民追求政治明星,或是網紅,而不專注於預備主的路,修平祂的道,總是逃不過政治人物的擺佈。

小 A:

小蝦米怎麼能打得過大鯨魚呢?我等升斗小民如何能與龐大的政黨機器作對呢?

大 A:

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太 19:26﹞。曾幾何時,看似不可撼動的中國國民黨黨國體制也會淪為在野黨,甚至有被其他小黨取代的風險。柏林圍牆的倒塌、以色列的建國都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可惜因為終究不能遵從 神的旨意,他們無法成就神的應許。

從這些例子看來,我們不必擔心自己小蝦米是否打得過大鯨魚,那是神的工。就個人的層面,既然我們求 神的國的降臨,我們就要在生活上遵行 神的旨意,並將這種生活的方式透過家人影響親近的友人,這才是真正的傳福音。 福音是一種生活的提案。

讓我們由個人開始,一舉一動遵行 神的旨意,藉此來預備主的路,修平祂的道,也讓我們的生活更暢順。 

小 A:

你有甚麼建議呢?

大 A:

讓我們將下列的步驟變成一種習慣:

  1. 當事有不得,或遭遇困難時;
  2. 祈求 神的安慰;
  3. 藉由 神的話語修平道路;
  4. 感恩,向著標竿直跑。

小 A: 

這不就是禱告嗎?

大 A:

是啊,以 神的話語為中心的禱告,而不是以個人的想望為中心的禱告。藉由 神的話語的啟示,協助我們擺脫世俗的罣礙,過著為 神而活的生活。

小 A:

這樣就不用擔心 FOMO 了。

大 A:

FOMO 是甚麼?

小 A: 

Fear of missing out,怕趕不上時代。

大 A:

我們應該祈求 神將我們分別出來,協助我們體貼聖靈,而不要體貼肉體,離開世界的誘惑,以免又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