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7, 2020

2020/05/27 第 131 回 - 聖靈的力量


 徒 2:11 ... 他們用我們的鄉談,講說 神的大作為。

因為聖靈所加的力量,門徒得以使用來自四方的人所熟悉的方式述說神的大作為,以產生重大的親和力。這是因應耶穌基督所說的讓門徒具備能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徒 1:8﹞的能力。

大 A 說:

你能為今天的經文﹝徒 2:1:21﹞下幾個關鍵字嗎?

小 A 說:

“上帝的靈”、“上帝的拯救”。

大 A 說:

我的關鍵字則是“聖靈的力量”。

祂就像一陣吹來的「風」般的帶來聲響,撫動人的情緒,激起門徒們如「火」般的熱情,開始七嘴八「舌」的談論著耶穌的事工與神的救恩。這個熱烈的景況,吸引了過往人們的注意。雖然素昧平生,它們卻具備某種特有的親和力,彷彿獨自走在紐約,或任何一個陌生的城市的街道上的你,忽然聽見旁邊有人在講台灣話,所產生的那種驚喜與吸引力。這因此製造了一種無縫的接合,給予彼得有了一個向他們的證道的機會。

小 A 說:

這是一個有趣的說法,文本之中似乎運用了多種文學描述的技巧與工具。以風、火、舌來形容那個激動的、吸引人的熱烈景況,而以鄉談來陳述它所產生的親和力。

大 A 說:

是啊。 假如我們具備足夠的想像力,所謂的“鄉談”可能是一些萬國通用的語言,例如肢體語言、音樂或舞蹈。它們具備強大的親和力,能吸引旁觀者,並且讓他們可以輕易的加入。

重點是沒有造做,人在聖靈的充滿與引導之下,真情流露所展現出來的熱情,吸引了人們的注意,打破的人際間的隔閡。

“親和力”是一個關鍵字。我想這也是耶穌喜歡使用譬喻的原因,祂想讓人多思考,並且與日常生活的觀察相比對,做成連結,達到福音生活化的目的。

小 A 說:

福音生活化是個很好的概念,但是過猶不及。在我們的教會生活中,看到許多以此作為出發點的作為,最後卻搞得像一個直銷業績,例如:某些迎新活動或小組的發展,追求的是個人的成就。

究竟在"生活化"與"世俗化"之間,我們如何能拿捏得宜呢?

這個禮拜,非信徒同學與我分享令他們備感困擾的一些傳教行為。為了修習服務學分,他們參與了系上與真理堂合辦的金華國中課後輔導。他們抱怨,在該服務課的 line 群組中,真理堂的負責人員不時貼上在他們看來跟工作無關的禱告和經文。雖然我不確定實際的內容是什麼,但似乎讓他們有種被騷擾、壓迫的感覺。

有一次,同學 L 感冒請假,想不到真理堂負責人竟然在群組中對該同學說,信耶穌,多禱告就可以康復了。這派像是太平天國一般荒腔走板的言論徹底惹惱了 L 同學,他憤而把負責人踢出群組之外,但後來礙於情面才再次讓他加回來。

從小在教會長大,手機裡也有類似同學口中所說的荒謬基督徒分享群組,我今天早上正巧才退了一個呢!類似的故事早已不陌生。雖然了解同學們略帶戲謔的排斥心理,以及那位真理堂弟兄分享這種訊息的出發點,但在我們哄堂大笑之間,我也不禁好奇著,難道那位真理堂弟兄不知道這樣的傳福音方式容易引起反彈嗎? 

大 A 說:

與其說要區別"生活化"與"世俗化",倒不如去區別“讓聖靈做工”與“由自以為是的人做工”。我所謂「福音生活化」主要工作是在滋長聖靈的果子,去追求個人靈命的成長。也就是讓聖靈能夠在我們裡面工作,讓神的話語可以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中,達到所謂「將訓誨融入真實生活的細節中以增進自己智慧﹝Counsel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real life is wisdom﹞」。

許多人誤以為傳福音是將人“騙進”教會,我則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那就像耶穌基督批評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他們費盡心機,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他們還加倍﹝太 23:15﹞。而多數的教會連福音的訊息是甚麼都搞不清楚。

小 A 說:

你認為福音的訊息是甚麼呢?

大 A 說:

我認為福音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4:17﹞!」而耶穌基督是「道路、真理、生命;我們要藉著祂才能到父那裡﹝天國﹞去﹝約 14:6﹞。」

小 A 說:

教會中很少談論這些。

大 A 說:

人們認為談論這些沒有吸引力。你看過約翰本能的「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多數人是半途而廢的。上個禮拜我們提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之後,埃及為奴 400 年,曠野 40 年折損了摩西的世代,最後方由約書亞帶領著新生代進入蜜與奶的應許美地。這是一條漫長、充滿苦楚的道路,不過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 8:18﹞。

小 A 說:

受教了。無怪乎你主張以主禱文禱告。

大 A 說:

是的,我們要求神的國與義,我們需用的一切東西就會加給我們的﹝太 6:33﹞。

小 A 說:

阿門。

大 A 說:

有些離題了。讓我們在結束之前,回到今天的主題。

我認為今天的經文中所提到的鄉談,或稱方言,它是可以讓來自四方的人輕易的解讀,藉以產生親和力。這與一些人在聲稱被聖靈充滿充滿時,產生類似起覘現象,講一些連自己都無法解讀的“方言”不同的。雖然在公開場合的一些怪異言行確實引人側目,但是就是少了一些親和力。保羅認為那一類的方言「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林前 14:2﹞」,應該是屬於一種神與人間的私密行為。他認為「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林前 14:5﹞」。

耶穌說:聖靈降臨在我們身上,我們就必得著能力﹝徒 1:8﹞,傳福音不必刻意,「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太 10:19-20﹞」。讓我們謹守以心靈和誠實敬拜,放空自己,讓神的靈可以在沒有阻礙的狀況下依實況進行運作。

我信主,當然是感謝幾位好朋友的引介,但是他們只是將我帶到神前,甚至沒有刻意的分享他們個人的經歷,確實是讓神的靈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轉變我。 

小 A 說:

真誠的相對確實比故弄玄虛容易引起共鳴,認識主總是有無限的驚喜。

大 A 說:

當然,這一段經文還有一段關鍵字必須強調。

小 A 說:

是甚麼呢?

大 A 說: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不管發生甚麼樣的景況,我們要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祂是我們得救的根據。












Wednesday, May 20, 2020

2020/05/20 第 130 回 - 接下來是我們的事了


徒 1:6,8 [門徒問:] ... 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 [耶穌回答說:] ... 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話說復興以色列國,門徒的期待是否由耶穌基督一個人,猶如最強盛時期的大衛王朝般的治理以色列國嗎?截自今天為止,猶太人在經歷大離散﹝diaspora﹞三千年多之後,這或許依然是多數人所操持的盼望。基督復活之後與使徒相處間的一段對話,感覺上雙方似乎沒有交集,頗為耐人尋味。

大 A 說:

今天﹝徒 1:6-14﹞妳看到甚麼?

小 A 說:

覺得有點神奇,特別是在第 8 節記載,人因聖靈降在身上而會產生力量。

那麼你有何見解呢。

大 A 說:

我感覺耶穌與使徒之間似乎各說各話,雞同鴨講。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使徒期待主的再來就是復興以色列國的時候,而耶穌基督卻要他們稍安勿躁,期勉他們憑藉著聖靈將加給他們的能力,好好的努力到遍地為祂作見證﹝徒 1:8﹞,難道你沒有覺得兩者之間的說法很不搭調嗎?


小 A 說:

確實,復興以色列國與傳福音之間會有任何瓜葛呢?

大 A 說:

我想問題出在於雙方對「以色列國」認知的差異。

截自目前為止,即使是在基督徒之間,多數的人還是認為復興以色列國就是回復類似鼎盛的大衛王朝時期那樣的統治。雖然耶穌斷然否認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太 22:45﹞,馬太還是為耶穌寫了長長的家譜﹝太 1:1-17﹞,他的目的乃是要藉由建立祂與大衛家族的連結,促使人們相信耶穌就是聖經中所預言的彌賽亞。

然而當彼拉多問他是否為猶太人的王時﹝約 18:33﹞,耶穌基督明確的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 18:36﹞」。

從這些端倪我們可以看出來門徒所稱的以色列國,不同於耶穌所屬的國度。

小 A 說:

你的意思說門徒所說的乃是世俗之國,而耶穌基督所要興起的則是神的國。

大 A 說:

是的,兩者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

雖然神要讓大衛的後裔,我覺得說成亞伯拉罕的子孫比較適切,接續他的位,並且承諾會堅定他的國﹝撒下 7:12﹞,大衛的後裔卻多未能遵守神的命令,而終導致國度分崩離析。

小 A 說:

出了些甚麼事呢?

大 A 說:

百姓因厭棄神而要求設王﹝撒上 8:7﹞,神則要求被立的王不可為自己添加馬匹,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 17:16-17﹞。大衛偷了他人的老婆姑且不說,到了兒子所羅門王變本加厲,不只大興土木修築華麗的宮殿,且立有妃 700 與嬪 300,年老的時候更受妃嬪誘惑去隨從別神﹝王上 11:3-4﹞,毀了自己江山。而其後的南、北國的君主,多數做的是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不久前,我們曾討論過,真正的王者只有神,而我們則要遵從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的「道」作為祂的代理人﹝agent﹞,做神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事,這樣神就會從我們面前攆出我們的一切仇敵﹝申 6:18-19﹞,這是國度真正復興的方式。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祂在人間的事工已經「成了﹝約 19:30﹞」,接下來是使徒﹝或者說是我們﹞的事了。

所以說若我們期盼真正的國度﹝神國﹞復興,就要努力的到遍地為基督作見證。

小 A 說:

是喔,我等微不足道的升斗小民能夠承擔復興國度這個艱鉅的責任嗎?個人曾有多次參加掃街傳福音的工作,它的成效總令人感到挫折。

大 A 說:

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 9:23﹞。我們所憑藉的乃是聖靈臨在我們身上所得著的能力﹝徒 1:8﹞ 。

感謝神,就在前兩天賜祂給了我一篇有關錫安復國主義者﹝Zionist﹞如何在英國託管時期的巴勒斯坦營建﹝或稱復興﹞以色列國的文章。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在其中沒有階級的區分、沒有剝削,要以公正與平等對待所有人。他們要求人們「否定大離散﹝Negating Diaspora﹞」,也就是要人們摒棄過往居住地的生活習慣與傳統,走出既有的舒適圈,群居於集體農場﹝kibbutz﹞中。以生活實作,而不僅是經文研究,將聖經中的聖地植入日常生活的場域中,類似初代教會的組織﹝徒 1:13-15,2:42﹞。雖然說在很多年間,他們人數不及居住於巴勒斯坦猶太移民人口的 1%,卻做為新興猶太國家的範本,終於讓以色列在 1949 年得以在巴勒斯坦復國。

在台灣社會,基督徒雖然是少數,約佔人口比率的 5%,情況也許不是想像中的那麼悲觀。

小 A 說:

「否定大離散」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多數當代的基督走不出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大 A 說:

這種事急不來,因此耶穌基督說: 「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 1:7﹞。」所謂的「等待」並不是讓我們眼巴巴的坐著乾等,而是要有積極的作為。相信神,努力的實踐神的話語,不受世俗的誘惑。從亞伯拉罕蒙召離開家鄉吾珥,經歷以撒、雅各三代,在埃及為奴 400 年,走出埃及後,一個世代在曠野漂泊 40 年後凋零,而終至進入迦南應許的美地,那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世代的傳承與鍥而不捨的追求,此乃「等待」的真諦。

最要緊的是要心存有“信”,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向我們顯明之後,接下來復興以色列國﹝正確的說應該是神國﹞就是我們的事了。

我們必定要抗拒肉體情慾的誘惑,靠著主耶穌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羅 7:24-25﹞。聽從耶穌基督的話語,憑藉著聖靈加給我們的力量,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神必與我們同在﹝太 28:19-20﹞。堅定的“相信”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神的國﹝路 9:27﹞。

錫安復國主義集體農場式的生活,或許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全國度的復興,它是一個活生生的初始範本。 













Wednesday, May 13, 2020

2020/05/13 第 129 回 - 聖靈充滿與神的同在


約 14:15-17 ... 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 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譯:訓慰師;下同),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 ...

耶穌基督為要成就神的救恩,必須走上十字與使徒分離。在此之前告訴他們,雖然祂的肢體不再與他們同在,只要能愛祂,也就是能遵守祂的命令,神會賜下一位保惠師,也就是真理的聖靈,永遠與他們同在。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約 14:15-21﹞你的領受如何?

小 A 說:

感覺很抽象。

大 A 說:

聖靈確實是個難以言喻的奧秘,祂讓人有不同的體驗,因此眾說紛紜。

讓我們彼此分享一下被聖靈充滿的感覺。

小 A 說:

沒有特別的興奮過。

大 A 說:

有些人強調一些光怪神離的事,例如說一些連自己也不知道確實內容的方言,或者特效的醫治,那些我倒未曾經歷過。但是我確實經常感受到過冥冥中有一股說不出來的力量在運作,總是在一些關鍵的時刻提供助力,或是化解危機,或是給予導引。

小 A 說:

可以分享一些經驗嗎?

大 A 說:

各種的情境,不一而是。

當你還小的時候,有一次到家樂福買完了東西回家,東西放在後座,我的開了後門卸貨。因為車停在巷子中間擋住道路,急急忙忙要移動車子,忘了將門關上。車子一動,聽到碰一聲,車門關上了。我回頭一看嚇了一大跳,路旁剛好停著另一輛卡車,如果門沒有適時的關上,那門肯定被撞掉,那就要花家產修車了。感謝神。

比較經常有的經驗,例如在預備 Wednesday with KT 的時候,一開始對經文有些摸不著頭緒。暫時放下做其他事的時候,忽然腦筋一閃,得到一些靈感。一種頓悟 - epiphany 的感覺。或者是在禮拜中,你無厘頭的一個對話,牽動我的思路,一種 aha,原來如此的感覺。

小 A 說:

真是羨慕,我也想能跟你一樣,每個禮拜都感受得到 Epiphany。

聽你這麼一說,我也要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例如上次參加轉學考試,當考卷一發下來,我看到題目時,讓我心中頓時覺得一陣狂喜。考堂間休息的時間,我隨意的翻一些筆記,竟然就在下一堂考試中這麼考出來了,讓我不禁狂呼哈利路亞。

感受到神的同在,考試當天真的讓我信心大增。那天,我心無旁鶩,通通使用主禱文進行禱告,因為在感受到神的同在之後,我感覺無比的安心,覺得自己不必再另外求些什麼了。

大 A 說:

所以聖靈充滿就是讓我們感覺到神的同在,祂不會撇下我們為孤兒﹝約 14:18﹞。 與一般靈恩派所追求的方言、醫治等外顯的作為不同,因為神的同在,祂以靈充滿了我們,使我們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一些超越自己所想像的事﹝出 31:3﹞。所以聖靈充滿是一種極度的喜樂,或許因此就造成失心瘋似的講一些連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方言。

就我個人的經驗,多數是發生在一些私下的場合,而不是在吵雜的聲光之下受到聖靈的啟發。

小 A 說:

所以說,聖靈是甚麼呢?就是與我們亦步亦趨的神。

大 A 說:

阿門。

只要是愛神,遵守神的命令的人﹝約 14:15﹞,就會有神的同在。聖靈是一種奧秘,祂沒有形影。只要我們將神的訓誨運用在我們生活的細節中,就會過著與神同在的聖靈充滿的生活,所以 Walter Benjamin 說 Counsel woven into the fabric of real life is wisdom。

所以說,我們沒有必要刻意的“求”聖靈的充滿,只要我們相信耶穌基督,就是能愛祂,遵守祂的命令,聖靈自然入住到我們的心中,祂會適切的引領我們的人生,帶領我們走向標竿,這就是「聖靈充滿」的人生。










 

Wednesday, May 6, 2020

2020/05/06 第 128 回 - 耶穌是神!我們要跟從耶穌


約 1:9 ...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

眼見為憑,人總是要求親眼看到才願意相信,但是卻經常對所看見的事物視若無睹。門徒腓力雖然長久與耶穌同住,朝夕相處,卻對於神就在他的身邊一事茫然無知。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約 14:1-14﹞中,你“看見”了甚麼呢?

小 A 說:

我們必須借助耶穌才能到神那裏去。你呢?

大 A 說:

我看見神。你曾否見過神嗎?

小 A 說:

... [靜默的搖頭]。

大 A 說:

“看見”其實是一種信念,雖然說神照著祂的形像造人﹝創1:27﹞,我們卻不能以人的樣貌去看神。

小 A 說:

甚麼意思?

大 A 說:

我們都相信神是全能﹝omnipotent﹞、全知﹝omniscient﹞與無所不在﹝omnipresent﹞ 的,自然而然的人們會將神想像成為一位至高、至大,無人能及的大超人、大英雄。

以色列之所以有“王”的設立,乃是因為人們「厭棄神﹝撒上 8:7﹞」,而追求強人。我們相信神是「萬王之王」,人的智慧自然將神想像成為一位特大號的無敵王者。所以即使是與耶穌基督朝夕相處的門徒,他們依然看不見神﹝約 14:8﹞。

小 A 說:

你的意思說:「神不是強人」。

大 A 說:

耶穌「道成肉身」以人形向我們顯明神的榮耀,然若宥於人形即使與耶穌親近的門徒間都存有期待的落差。這明顯的告訴我們,神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像,祂不以某種固定的樣貌存在。耶穌說:經上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承受 神「道」的人 ... 稱為神﹝約 10:34-35﹞。「道」就是神﹝約 1:1﹞,「肉身」不是神。

小 A 說:

「道」就是神,承受神「道」的人可以稱神,當然這個「稱」字不是「自稱」,而是神說的才算。

大 A 說:

沒錯。因此耶穌說: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裡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約 14:10﹞。”神藉由耶穌的肉身顯明神的「道」,我們藉由跟從耶穌,也能讓神的「道」顯明在我們的身上。

真正“信”耶穌的人要跟著祂做,甚至做更大的事﹝約 14:11﹞。我們不要自我設限,更不能推諉責任,只要耶穌的「肉身」能做的,所有人都可以照做,祂甚至鼓勵我們做更大的事。我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 4:13﹞。

小 A 說:

綜合以上的討論,我對於“信”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了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 2:17﹞。 」我們“因信稱義”不是因為“好”行為而得救,然果真“信”就是要活出基督,跟著耶穌做祂所做的事,如此我們就可以跟耶穌基督一樣活「在父裡面,也讓父在我裡面﹝約 14:10﹞」。

大 A 說:

這也就是耶穌基督所說的:「 我們若奉祂的名求甚麼,祂必成就﹝約 14:14﹞。」

小 A 說:

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