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0, 2020

2020/05/20 第 130 回 - 接下來是我們的事了


徒 1:6,8 [門徒問:] ... 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 [耶穌回答說:] ... 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話說復興以色列國,門徒的期待是否由耶穌基督一個人,猶如最強盛時期的大衛王朝般的治理以色列國嗎?截自今天為止,猶太人在經歷大離散﹝diaspora﹞三千年多之後,這或許依然是多數人所操持的盼望。基督復活之後與使徒相處間的一段對話,感覺上雙方似乎沒有交集,頗為耐人尋味。

大 A 說:

今天﹝徒 1:6-14﹞妳看到甚麼?

小 A 說:

覺得有點神奇,特別是在第 8 節記載,人因聖靈降在身上而會產生力量。

那麼你有何見解呢。

大 A 說:

我感覺耶穌與使徒之間似乎各說各話,雞同鴨講。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使徒期待主的再來就是復興以色列國的時候,而耶穌基督卻要他們稍安勿躁,期勉他們憑藉著聖靈將加給他們的能力,好好的努力到遍地為祂作見證﹝徒 1:8﹞,難道你沒有覺得兩者之間的說法很不搭調嗎?


小 A 說:

確實,復興以色列國與傳福音之間會有任何瓜葛呢?

大 A 說:

我想問題出在於雙方對「以色列國」認知的差異。

截自目前為止,即使是在基督徒之間,多數的人還是認為復興以色列國就是回復類似鼎盛的大衛王朝時期那樣的統治。雖然耶穌斷然否認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太 22:45﹞,馬太還是為耶穌寫了長長的家譜﹝太 1:1-17﹞,他的目的乃是要藉由建立祂與大衛家族的連結,促使人們相信耶穌就是聖經中所預言的彌賽亞。

然而當彼拉多問他是否為猶太人的王時﹝約 18:33﹞,耶穌基督明確的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 18:36﹞」。

從這些端倪我們可以看出來門徒所稱的以色列國,不同於耶穌所屬的國度。

小 A 說:

你的意思說門徒所說的乃是世俗之國,而耶穌基督所要興起的則是神的國。

大 A 說:

是的,兩者是全然不同的兩回事。

雖然神要讓大衛的後裔,我覺得說成亞伯拉罕的子孫比較適切,接續他的位,並且承諾會堅定他的國﹝撒下 7:12﹞,大衛的後裔卻多未能遵守神的命令,而終導致國度分崩離析。

小 A 說:

出了些甚麼事呢?

大 A 說:

百姓因厭棄神而要求設王﹝撒上 8:7﹞,神則要求被立的王不可為自己添加馬匹,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 17:16-17﹞。大衛偷了他人的老婆姑且不說,到了兒子所羅門王變本加厲,不只大興土木修築華麗的宮殿,且立有妃 700 與嬪 300,年老的時候更受妃嬪誘惑去隨從別神﹝王上 11:3-4﹞,毀了自己江山。而其後的南、北國的君主,多數做的是神眼中看為惡的事。

不久前,我們曾討論過,真正的王者只有神,而我們則要遵從耶穌基督向我們顯明的「道」作為祂的代理人﹝agent﹞,做神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事,這樣神就會從我們面前攆出我們的一切仇敵﹝申 6:18-19﹞,這是國度真正復興的方式。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祂在人間的事工已經「成了﹝約 19:30﹞」,接下來是使徒﹝或者說是我們﹞的事了。

所以說若我們期盼真正的國度﹝神國﹞復興,就要努力的到遍地為基督作見證。

小 A 說:

是喔,我等微不足道的升斗小民能夠承擔復興國度這個艱鉅的責任嗎?個人曾有多次參加掃街傳福音的工作,它的成效總令人感到挫折。

大 A 說:

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 9:23﹞。我們所憑藉的乃是聖靈臨在我們身上所得著的能力﹝徒 1:8﹞ 。

感謝神,就在前兩天賜祂給了我一篇有關錫安復國主義者﹝Zionist﹞如何在英國託管時期的巴勒斯坦營建﹝或稱復興﹞以色列國的文章。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在其中沒有階級的區分、沒有剝削,要以公正與平等對待所有人。他們要求人們「否定大離散﹝Negating Diaspora﹞」,也就是要人們摒棄過往居住地的生活習慣與傳統,走出既有的舒適圈,群居於集體農場﹝kibbutz﹞中。以生活實作,而不僅是經文研究,將聖經中的聖地植入日常生活的場域中,類似初代教會的組織﹝徒 1:13-15,2:42﹞。雖然說在很多年間,他們人數不及居住於巴勒斯坦猶太移民人口的 1%,卻做為新興猶太國家的範本,終於讓以色列在 1949 年得以在巴勒斯坦復國。

在台灣社會,基督徒雖然是少數,約佔人口比率的 5%,情況也許不是想像中的那麼悲觀。

小 A 說:

「否定大離散」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多數當代的基督走不出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大 A 說:

這種事急不來,因此耶穌基督說: 「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 1:7﹞。」所謂的「等待」並不是讓我們眼巴巴的坐著乾等,而是要有積極的作為。相信神,努力的實踐神的話語,不受世俗的誘惑。從亞伯拉罕蒙召離開家鄉吾珥,經歷以撒、雅各三代,在埃及為奴 400 年,走出埃及後,一個世代在曠野漂泊 40 年後凋零,而終至進入迦南應許的美地,那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世代的傳承與鍥而不捨的追求,此乃「等待」的真諦。

最要緊的是要心存有“信”,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向我們顯明之後,接下來復興以色列國﹝正確的說應該是神國﹞就是我們的事了。

我們必定要抗拒肉體情慾的誘惑,靠著主耶穌脫離這取死的身體﹝羅 7:24-25﹞。聽從耶穌基督的話語,憑藉著聖靈加給我們的力量,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神必與我們同在﹝太 28:19-20﹞。堅定的“相信”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神的國﹝路 9:27﹞。

錫安復國主義集體農場式的生活,或許沒有百分之百的成全國度的復興,它是一個活生生的初始範本。 













2 comments:




  1. 看到有關 Zionist 集體農場那段話,其實讓我感到有點心痛。在上周的"猶太文化"課程中,我們看了一部discovery的紀錄片: Behind the Hatred, the root of conflict,我發現在二戰之後的以色列其實也滿殘忍的,打著錫安主義的名號,恣意擴張自己的領土,不惜動用武力,造成數不清的巴勒斯坦人喪生、流離失所。我不確定你在文章裡看到了什麼樣的以色列,但在紀錄片中我看到的以色列is truly savage。當代的以色列未能和平地和原先居住在當地的巴勒斯坦人共處,恐怕就像大衛時代的以色列一樣,他們只想建立世俗的國家,而沒能想你所說的,「走出既有的舒適圈,群居於集體農場﹝kibbutz﹞」。

    或許有機會,我可以借那部紀錄片回家,我們一起觀賞。

    ReplyDelete
  2. 可惜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復國的過程中,遇到各種的衝突,人們,無論是以色列人或是哈瑪斯,多數還是以人的方法試圖尋求解決,而不探求神的話語,因此無法真正的成為神的民。

    最近以色列言研議要重劃疆界,併入占領區的土地,想必會引發另一波的衝突,讓我們一起為和平代禱。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