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 11:4 ... 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 ...
台北 101 是台北市的地標,它曾經是這世界上最高的一棟樓,為了達標,政府還特別修改了松山機場的航道。但是不到幾年,它就被杜拜塔取代了。即使如此,台北 101 依然是台北的重要地標,幾乎每年的跨年晚會,都是以它的煙火秀為主軸,宛如是一個讓市民膜拜的紀念碑。
大 A 說:
這個主日是五旬節,在基督教的信仰中,這是一個紀念使徒行傳二章,主後耶穌依所承諾的,讓神差來保惠師的記載。
通常我們都會在這一天閱讀使徒行傳二章的經文,今天的新眼光引用了巴別塔的故事,讓我開了新眼界。
你有甚麼領受呢?
小 A 說:
是挺新鮮的,巴別塔的故事一般被認為是神譴責人的傲慢﹝a reprimand of human hubris﹞,算是一種咒詛。
大 A 說:
是啊,假如我們比較創世紀與使徒行傳相關的經文它們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口音的改變。前者被視為是神的咒詛,而後者則是聖靈充滿的喜悅,好大的一個反差。
小 A 說:
經文的詮釋有很大的彈性。
大 A 說:
沒錯,但是長久以來我認為巴別塔的故事或許應該是說繼始祖被逐出伊甸園之後“再次的放逐”,神藉此又給了人一次機會。而在五旬節的節期接觸到這段故事,讓我感受到這兩件事的關聯性。
小 A 說:
怎麼說呢?
大 A 說:
我認為巴別,變亂的意思,就是聖靈在做工。
小 A 說:
甚麼意思?
大 A 說:
這是神所喜愛的「合一」。
小 A 說:
多是一?
大 A 說:
沒錯,E pluribus unum,合眾為一,這是美國國徽上的一句拉丁格言。
我們相信神的主權,但是神的國度絕對不是「一言堂」。神的創造是「各從其類」,每一個人都是神獨特的創造。雖然說我們兩人具有父女的關係,世俗的世界裡有尊卑長幼之分,但是我們同為神的兒女,在神的面前我們都是祂的「愛子」。
小 A 說:
Hi buddy。
大 A 說:
這是一個不容易說明白的概念,你閱讀了今天我與你分享的文章了嗎?其中也談到巴別塔的故事,你有何見解?
小 A 說:
粗淺的看,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作者說救贖﹝redemption﹞不是除去罪﹝undo sin﹞,而是萬國的醫治﹝heal of nations﹞。
大 A 說:
對人類來說,萬國造成爭端。國家主義﹝nationalism﹞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造成人類的浩劫。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人們的解方似乎就是建造巴別塔,包括一戰之後的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二戰後的聯合國﹝United Nations﹞,還有問題叢生的歐盟﹝European Union﹞與各種區域性的多邊協定。因為國家主義帶來的紛爭,文章質疑神是否要讓國家存在﹝Do God Want Nations to Exist?﹞
作者引用聖經經文肯定神應允國家存在的態度。
小 A 說:
根據巴別塔的故事,你認為神要多國的存在,而不喜歡成群結黨,祂要我們操持不同的口音。換句話說,神希望持有不同意見的我們能夠彼此對話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不要住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大 A 說:
沒錯,所以汙鬼的名叫「群」﹝可 5:9﹞,搞幫派將我們禁錮在一種自我或稱標籤﹝identity﹞之中,多數結果是導致壁壘分明的暴力紛爭。
藉由以上的討論,在某種程度上似乎闡明了神「多國的架構」的創造,祂與亞伯拉罕立約應允他成為「多國之父 - father of multitude of nations﹝創 17:4-5﹞」,他就是多國的模範。我們或許可以由他的身上,看到解決國與國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爭端的處方。因為細節有些複雜,今天我們沒有時間討論,祈求神的帶領,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有機會複習你去年農曆春節前參加神研班的心得。
小 A 說:
禮拜結束之前,你是不是可以簡單的就今天所談的做一點整理。
大 A 說:
在五旬節的時刻,感謝神以巴別塔的故事與相關的閱讀帶給我們啟示。我認為人的原罪就是偷食了善惡樹的禁果,企圖論斷善惡。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 16:23﹞,只想彰顯自己的名﹝創 11:4﹞,創造自己的優勢。巴別塔的故事可以看成繼伊甸園之後,神對於硬頸的民的另一次放逐。祂藉由聖靈做工,引導我們能夠以祂各自獨特的創造,合一在基督裡。從人類歷史的經驗,我們知道人以一體化的方式試圖營造團結的氣氛,經常是一種對抗的前置作業,就像建築巴別塔的那群人,只為自己能揚名立萬,這背離神旨意的,也因無謂的競爭造成諸多的紛爭。我們祈求神繼續的帶領,讓聖靈在我們身上動工,由祂的話語中去學習合一的奧秘。
小 A 說:
如何達成“多是一”這真的頗費思量, 時間有限,還有一個困惑就是 entitlement 的問題。我看了一篇文章討論美國的大學獎學金是否應該開放給非法移民圓夢。為了協助非法移民的學生完成他們的夢想,開放他們請領獎學金的,這樣的話不就會瓜分掉本國學生的資源了嗎?
大 A 說:
我想就讓他們繼續就公共政策進行討論吧。
在神裡,我們必須對寄居的與外國人施予援手,但是享受權力之前,似乎應該先克盡義務。因此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 22:14﹞。就我粗淺的看法,我們對外人的關懷應策重於人道救援為主,也就是耶穌基督在 太 25:35-36 所說的部分。至於外國人的圓夢獎學金,或許應該考核個別的天份,就 DACA 政策下設立專款,提供具備特可造就的人申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