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9, 2020

2020/09/30 第 149 回 - 擺脫世俗的誘惑

 

腓 3:8 我也將[過去所有的]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保羅的出身是一個正統的猶太人,謹守律法,為人所稱道 ,無可指責,堪稱是一位猶太人中的典範,他應該是一位眾所稱羨的對象。然而認識主耶穌之後,他反而將這一切的成就視為負擔,甘願為追隨主耶穌放棄一切的特權。

小 A:

今天 這段經文相當的耳熟,老爸你經常引用。

大 A:

確實,不過我很興奮的是 神今天擴充了我的視野,讓我看了過去比較沒有注意的經文,有了更深入的領受。

保羅在接受耶穌基督的呼召之前,在眾人的眼中跟你一樣屬於一位“偉哉”的天之驕子。遇見主之後,他發現這一切卻是阻礙他向前追隨主耶穌基督的障礙。

小 A:

哈哈,偉哉 NTU!台大的同學中,不少人熱衷於團購印有 NTU 標誌的衣服,難得有一位同學跟我一樣不為所動。他跟我說,他不想炫耀自己是台大的學生,而是感念自己因為進入台大就學擁有豐富的資源,要更努力的念書,不要以台大人看板而自以為傲。

當然,我沒有他看那麼得開,沒有加入團購主要是因為捨不得花錢,心裡其實還是癢癢的。不過經過他的提醒,我也不禁反思自問,到底是衣服好看呢?還是 NTU 的字樣好看呢?偉哉的本質是甚麼?

大 A:

或者應該問學著保羅問問自己,進入 NTU 是有益呢?還是有損呢?

保羅說“忘記背後”,是要“丟棄萬事”,它具有“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創 12:1﹞”的意思。基本上,就是要走出既有的舒適圈。唯有這樣才能夠毫無罣礙的“向著標竿直跑”,全然的領受“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 3:14﹞。”我必須承認,過去我引用這段經文時沒有這麼深層的體會。

小 A:

換句話說,假如以進入台灣第一學府,而忘記對主耶穌的追求,醉心於功利主義的表徵,不但無益,而是有損。相對於師大,台大確實有較多令人振奮的資源,這是我讚嘆“偉哉”的理由。假如我因擁有而沾沾自喜,失去了應有的謙卑,可能錯失更大的獎賞,只是成為一個印有 NTU 標誌衣服的衣架。

感謝神的啟發,讓我了解所謂的“偉哉”,其實是一種負擔,今後我要擺脫這些桎梏,跟隨耶穌基督“全速的”向著標竿直跑。

我倒有點好奇保羅究竟經歷了甚麼事,能夠如此的看得開。由一個人人稱羨的社會賢達,轉變成為了神的事工賠上自己的性命的門徒。

大 A:

他在追隨耶穌基督的過程中應該有相當豐富的經歷,使徒行傳中的紀載 - 徒 9:3-18,這或許是個起頭。整個經歷至少有十幾年,參考 林後 12:2-4,讓他的信仰因此與日俱增,即使經歷了無數的苦難 - 林後 11:23-28,依然不改其志。

雖然我們沒有保羅的經歷,卻要感謝主,讓我們得以由經文中輕鬆地從保羅的身上學習。

佛家有語“看破紅塵”,世俗的想望使人分心。我們必須要心繫主耶穌基督,將世俗的擁有視為糞土﹝腓 3:8﹞,不要因為祂的恩賜擁有豐富的物質與資源而洋洋自得,反而要更加的謙卑,戒慎恐懼的了解自己因此擔負了更重大的使命,追隨耶穌基督,讓世界更美好 - tikkun olam。 

感謝神這幾個禮拜以來的循循善誘,希望你可以深切的體會而能夠抗拒世俗的一切誘惑,將之視為糞土,以 神的旨意為第一優先,如此才可以生活在神蹟之中,擁有與保羅一樣豐富的經歷。

小 A:

忘記背後,就是要擺脫世俗的桎梏,努力面前的,致力於 tikkun olam,如此才不會錯失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大 A:

阿門。

小 A:

排好優先順序真的是人生一大課題。最近在作文課堂上認識了一位上屆考進台大的轉學生,他除了 line 以外,其他社交軟體一概不用,因為他覺得浪費時間。不過,他非常喜歡寫 journal,所以有額外經營部落格,並且偶而做點採訪。我總是十分佩服這種人的果決,不論是社群媒體、新聞還是網拍,也是另一種造成人負擔的 burden,讓我們擔心自己跟不上流行或是感到匱乏。但往往晃眼之間,時間就在我們的指尖之間悄悄的流逝了,延遲我們做更重要事情的時間。我也曾幾次刪掉過 instagram 等社群軟體,雖然初期耳根子輕省的感覺很棒,但過一陣子又會不甘寂寞地下載回來,哀呀! 真不知如何是好呢!

大 A:

是啊,世俗的誘惑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多多的思考保羅的建議,將基督耶穌視為至寶,認定萬事為有損的,為要得著基督,將萬事看作糞土丟棄。

小 A:

哈哈,我豈不是要出家當尼姑了。

大 A:

只要你能記住保羅所分享的見證,更新你的心意,讓耶穌基督協助你抗拒世俗的誘惑,我相信你可以保有你那一頭的秀髮。



 

 

 

 


Tuesday, September 22, 2020

2020/09/23 第 148 回 - 永不回頭

 

出 17:7 ... 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

人與神同行,最忌諱兩件事﹝1﹞試探神、﹝2﹞爭鬧。信實的神必與我們同在,我們一切需用的,神都有預備。更重要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 4:4﹞。」

大 A:

到了 今天 猶太人為何還在抱怨? 

小 A :

離開習慣的生活環境,路程或許是蠻辛苦的,事有不順心,或是我也很可能會抱怨。

大 A:

你會抱怨我並不驚訝,無論是在美國或搬到淡水之時,當我們在找房子的時候, 你都是滿肚子的苦水。因為你跟以色列人一樣,沒有活在神蹟之中。

神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他們見證一系列莫大的神蹟。包括神降予法老十災、紅海開道、苦水變甜,還有從天上降下糧食 - 鵪鶉與嗎哪。他們卻將這一切視為當然,竟然懷疑神是否在他們中間,為一些生活上的瑣事爭鬧。

你雖然沒有見過紅海分開成為乾地,但是在我們信仰的過程中,你可曾想過若沒有神滿滿的恩典,我們有如此安穩的生活嗎?日前 我曾舉了幾個例子,讓你同意我們根本就是生活在神蹟之中。

小 A:

求主赦免我的無知,我是應該追想古時之日,思想神的一切作為,默念神手的工作。向神舉手,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的渴想神﹝詩 143:5-6﹞

大 A:

這是正確的信仰。我們要相信自己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蘊含有神的旨意,或稱話語。重點是你對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是否具有渴望。

新眼光導讀的作者 強調一個“更新”的概念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往應許之地邁進,必要逐漸的遠離過去的生活,改變過去的一些習慣,否則不是原地踏步嗎?因此保羅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而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才能讓我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 12:2﹞。假如跟以色列人一樣,成天想念只是埃及的肉鍋﹝出 16:3﹞,那樣子確實會與神漸行漸遠,感受不到神的同在。

小 A:

神的國,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

大 A:

是的,這需要一個價值觀的轉變,我可以與你分享個人的見證。

神藉由一場疾病將我分別出來,當療程成功的結束的時候,雖然我感謝神的救恩,卻一心一意的想要回復過去的生活,繼續活在現實世界,多數人有類似的期待,如此讓我耽延的幾年。神一心一意引領我到一個應許的美地,我卻惦記著過去的肉鍋。因此一事無成,心中充滿了挫折,當然也少不了抱怨。

後來,我忽然領受神啟,開始感謝神拿走我的一切“安定”,可以開始領受 better than perfect 的生活。

我終於懂得區分 Making a Living 與 Making a Life 的不同。表面上,我們從世俗的世界擷取我們生活的必需,我們需要的只是衣食無缺,而不是飛黃騰達,高人一等,追求所謂的 outstanding。當我們取得日常生活基本之需,就應該將一切的心力灌注在生命的追求。也就是要能擺脫世俗的誘惑,遵行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小 A:

這麼說起來,耶穌基督在主禱文中已經明確的楬櫫了我們應有的追求。但是面對生活周遭五光十色的世界,人總是經不起物質的誘惑。

大 A:

假如你只是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太 6:31﹞?你的生活就會受到拘限,你會不自主的會去“效法這個世界”,而不能達到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境界,那麼你的人生就會在 曠野中迷路。 

設定“優先次序”因此非常的重要,你必須確定神的話語與物質,包括功、名、利、祿,的追求孰重。這一點你必須經常的檢討,感覺你經常搞錯了方向。

小 A:

也許苦頭吃得太少,還需要磨練才能生出老練﹝羅 5:4﹞。 

大 A:

祝你早日老練。

基本上我們要相信神的帶領,當遇有不順遂的事,我們就要藉由禱告求神的光照,順著神的旨意,心存盼望的走向標竿,向神國挺進,永不回頭以免成為鹽柱﹝創 19:26﹞。 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 神的國﹝路 9:62﹞。」





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

2020/09/16 第 147 回 - 人生猶如曠野

 

出 16:4-5 ... 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到第六天,他們要把所收進來的預備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

 

耶和華以勒,外邦人求的乃盡只是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而我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天父是知道的,祂必會加給我們﹝太 6:31-33﹞的。以色列人在神的大能的護衛之下,渡過了紅海,來到西奈曠野,因為環境的改變,生活上感覺些許的不便,他們便向神發怨言。而神要從天上降給他們糧食,唯要他們遵守一定的法度。

大 A:

今天的經文 給了你甚麼樣的訊息?

小 A:

神帶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擺脫了奴隸的生活,他們卻依然在抱怨。

大 A:

是啊!上個禮拜,才說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出 14:31﹞,過沒幾天就忘了神的恩典,開始又抱怨了,顯見他們對神的信仰並不堅定。

我們可以說,當時的以色列人,在信仰的層次上仍屬低階,他們在乎立即的效益,停留在看見才信的層次。神於是再度施予大能,要從天上降給他們糧食。

信主之後,並不是人生的結局,如童話故事所說的那樣,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它是一段冗長的曠野的生活。假如我們如外邦人一樣,每日擔憂的只是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而沒有盼望或許會感覺大失所望。

小 A:

所以保羅說:在恩典中,我們要歡歡喜喜的盼望,就是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的﹝羅 5:2-3﹞。我們不應該抱怨,反而應該藉由患難,更進一步的堅定我們的盼望。

大 A:

是啊! 今天經文給我的領受就是「人生猶如曠野」。當我們“信”了神,就得到神的應許,渡過了紅海,往流奶與蜜的美地前去。過程中,我們必要經過曠野,我們經由面對各種的誘惑與考驗,預備自己,如妳所說的使我們可以透過忍耐而臻於老練,因此可以堅定我們的盼望﹝羅 5:4﹞,信實的神必會履行祂的應許。

天路歷程書中,許多原本興沖沖的跟著基督徒走的人,當遇到不順心的事,就開始打退堂鼓,因此與上帝的恩典絕緣。摩西派出 12 個探子去迦南地窺探﹝民 13:17﹞,除了約書亞與迦勒兩人,其他人雖然見證了流奶與蜜之地,卻懾服於那地的民強壯,城邑堅固寬大﹝民 13:28﹞而失去了盼望,他們也因此無法領受上帝的恩典,老死於曠野之中。

小 A:

「人生猶如曠野」卻要歡歡喜喜的盼望。

大A有沒有注意到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 若就具體的地理觀念看來,從埃及走到迦南地的距離根本不需要走到40年的時間,你覺得他們到底是為什麼走了這麼久? 還是寫下這段故事的人是否埋了比喻在其中?

大 A:

這是一段“天路歷程”,短短的距離為何要走 40 年?我認為要表達的至少有兩個面向,其一,操練與養成,以建立體制;其次是因為人的不信,所造成的耽延。因此前往應許之地,並不是一條坦蕩的道路,它是非常的曲折的,需要有相當的堅持。我們知道摩西的整個世代,包括摩西本人,終究沒有能進入迦南美地。

因此藉著“信”,相信神的應許,人要窮一生之力去追求,向著標竿直跑,即使力有未逮,也要將信仰世代的傳承下去。信實的神,在領我們走出埃及之後,經歷曠野,終必帶我們進入流奶與蜜的美地。

神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信仰的傳承非常重要,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卻因為沾染的該地的習俗而拜巴力,後來也因此被放逐到巴比倫。

小 A:

所以說,信仰是一生的追求,它是與時俱進的,不可以有絲毫的鬆懈。 

大 A:

還有一件事,我們在逾越節的故事中有談到神要以色列人遵守一些新的法度。相信神,我們要接受聖靈的引導,不可依然如故,我行我素。保羅說的一件奧祕,我們都是要改變﹝林前 15:51﹞。

神從天上降下糧食,特別強調百姓要每天收每天的分,只有第六天可以多收一倍的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生存法則。感謝神的恩賜,凡事夠用,不要囤積,如此一來就不會有不均的問題。

那天看完了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評論,妳提出一個問題:“勞碌賺錢慢 錢滾錢才能快速累積財富。”用資本累積財富是造成貧富不均的主因,因此我的回答是我們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實實在在的去維持我們的生計,貪婪與拜偶像一樣。在這個所謂的「鍍金時代」,每個人心中所想的,是如何以最省力的方累積大量的財富。人們發現靠能力獲取收入總沒有錢滾錢來的便利,因此多數人的財富,並非來自創業進取,而是來自於繼承。所謂的「自由市場」,本質上傾向於增強資本擁有者的力量,而犧牲的是勞力擁有者的一般民眾。

其實,人的需要有限,無知的人蓋大的倉房收藏一切的糧食與財物,若神帶走他的靈魂,他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接受神的安排,不要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才是富足﹝路 12:18,20-21﹞的

小 A:

所以我們要隨從聖靈,不要隨從肉體﹝羅 8:5﹞,否則又淪為物慾的奴隸,而失去神的救恩。 

大 A:

阿門。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20

2020/09/09 第 146 回 - 經歷神的同在

本週因為大 A 住院靜養,改由小 A 陪同在醫院中首次擔綱主持禮拜,並整理筆記。

 

出 14:19-20,30-31 上帝的天使原先走在以色列大隊的前頭,現在轉到後面;雲柱也轉到後面,隔開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雲使埃及人陷入黑暗中,卻照明了以色列人,因此整個晚上,埃及的軍隊無法接近以色列人…… 那一天,上主從埃及人手裏拯救了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看見他們橫屍岸邊。當以色列人看見上主用大能擊敗了埃及人,他們敬畏上主,信賴他,也信任他的僕人摩西。

 

小 A: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禮拜,我親愛的大 A,從今天這段經文中你看到了些什麼?
 
大 A: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第19 與 20節的經文。神用「雲柱」隔開了埃及人與以色列人,使前者陷入黑暗,卻照亮了後者。個人認為因為“信”而有這樣的區別,「信神的人」生活在光明中,受到神的照護、引導與開路;而「不信的人」則處於黑暗裡,渾然不知所以,終至陷入泥濘,無法得救。

小 A:

有意思,回想上禮拜談到逾越節的故事似乎也有一些「分別為聖」的意味。

大 A:

是啊,在上週逾越節的故事中,神要以色列人在門框與門楣上塗上羔羊血以便與埃及人做出區別免被擊殺﹝出 12:7,12-13﹞,這使他們與奴役他們數個世紀的民族切割。神要以色列人主動做出區隔,建立明確的身分認同,自我宣告為神的子民 - 以色列人。只有當我們發自內心的做出信仰的告白,我們才能夠領受上帝的救恩,走在光明坦蕩的路上,否則就讓自己困在黑暗泥濘之中。

小 A:

說得真是精采! 

我則特別注意到第 30 與 31節。以色列人在橫越了紅海,經歷了神奇妙大能之後,更加敬畏而且信賴主與祂的僕人摩西。回想你、我的信仰歷程,它並非一夕之間轉變的,你願意分享一下自己如何由「不信」轉為「信」嗎? 

大 A:

是的,信仰有諸多的層次,它是與時俱進的。

受洗歸主的過程,我與神間近乎拉扯了十年。

確立鼻咽癌診斷時,一位平常不太上教會的基督徒朋友,特別說要陪我去教會。對此,我沒有回應。

療程結束之後,當然我努力的想要回到過去的職場。我與過去共事過的多家外國公司保持聯絡,寫了無數的企畫書,感覺有些進展。唯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切卻落空了。從台北回到了台中,感到前途茫茫,在深夜中,獨自的漫無目的走在台中的街頭幾個小時,走投無路,方始想到神是唯一的助力,而萌生去教會探勘的想法。

感謝好友張思忠醫師帶我去台中聖教會,就算他有其他的服事,也會特別交代其他的會友接待,提供必要的協助。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總是開始接觸神。

對於一個新手而言,特別是一個理工科背景的人,對於聖經當然充滿的疑問,感覺教會無法提供適切的幫助,沒有多久我就打退堂鼓了。

不過,總算是一個起頭,我開始間斷的讀經並且學習禱告。我有一個部落格,山頂洞人看世界,記錄了我早期的學習。

說來也許有些諷刺,真正讓我的信仰開竅的竟然是來自一位法師 - 聖嚴法師。一天深夜,我在網路上撞見一篇聖嚴法師與龍應台間有關生死與信仰的對話 - 永恆的關懷。它告訴我們不能用理性來面對信仰的問題,基本上就是「因信稱義」的概念,只有“信”,才能經歷信仰。我們不要想眼見為憑,而是要去生活在其中。

小 A:

經你這麼一說,讓我想到這幾天正在閱讀的《見樹又見林》,作者提到人所看到的真實往往是建立在他們的信念之上,包括我們所使用的語言,所有事物的意義都是被我們的信念所賦予的。換言之,相信才會看到。

大 A:

是啊,假如你想看神蹟,耶穌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太 16:4﹞。」然而我們正天天的生活在神蹟之中,假如你感受不到,乃是因為你將它視為當然﹝take things for granted﹞。

假如你能仔細回想一下,雖然我們沒有看到紅海分開成為乾地,我們確實生活在神蹟之中,享受神滿滿的恩典,我可以舉幾個例子。

小 A:

願聞其詳。
 
大 A:

你可曾想過,自己能有機會去美國三年當小留學生嗎?而且童年畢業旅行是去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嗎?恩惠老師相對於游老師,已經讓你驚為天人了,你可曾夢想過有朝一日你會有一位像 Julia 那種近乎教授等級的鋼琴老師嗎?

小 A:

你這麼一說讓我感到自己真是一個大渾球,竟然將這些莫大的恩典等閒視之。

大 A:

如今,你老北生病了,沒有工作。我們卻有一個穩定而且還算寬裕的生活,讓你可以專心上學,不必去打工。我還記得三年前我第一次肺炎住院時,失去了工作,你很擔心生活何去何從。我安慰你說:「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太 6:31﹞?」神會有祂的安排。你還將信將疑,認為那不過是一個隱喻﹝metaphor﹞。結果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你難道不認為這是神蹟嗎?

渾球是你對自己的稱呼,不過你確實不太用心,將神蹟視為當然。我希望當你有時間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自己一生的經歷,在其中尋找神,不要老是被臭男生電到。

小 A:

哪有,那是因為醫院的環境過度乾燥產生的靜電反應。

大 A:

不需要爭論,坦白的面對自己,就像以色列人一樣,塗上一點羔羊血。有或沒有你自己是知道的,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最要緊的,我們必須明白自己是神的器皿,今天我們一切所有的,都是神的恩賜。用心的體會,才能跟隨著神,走在光明之中,免限於黑暗的泥濘。




 

 

 

Tuesday, September 1, 2020

2020/09/02 第 145 回 - 自我宣告

 

出 12:13-14 …..當我看到這血,我要越過你們的家。在我懲罰埃及人的時候,絕不傷害你們。 你們必須紀念這一天,為上主守這節。你們的子孫也應該守這節,立為永遠的規例。

大 A:

閱讀的今天的經文,你覺得逾越節所傳遞的意義是什麼呢?

小 A:

它是上帝要以色列人紀念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在這一天上帝啟動了祂的救恩。上帝要拯救在埃及受困苦的以色列人,讓他們脫離督工的挾制﹝出 3:7﹞。

老實說,甚至連逾越節確切在什麼時候我都不清楚,真是令人感到汗顏。

大 A:

哈哈,我們父女倆真是寶一對,對這件事我也迷迷糊糊。感覺上逾越節似乎在基督徒重要的救贖紀念日  - 受難日之前一兩天,兩者非常的接近﹝太 26:2﹞,但實際上又有些距離

小 A:

不過在主日學中,我們確實有討論過「羔羊血」的意義。我們都覺得很奇怪,上帝既然是無所不能﹝Omnipotent﹞與無所不知﹝Omniscient﹞,那麼祂自應該有能力能區別埃及人與以色列人的住家,何必要祂的子民們特意在門楣上做上記號以資區別呢?

我們沒有討論出確切的答案,只有將「羔羊血」與耶穌的寶血做成連結。

大 A:

逾越節的意義或許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神在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要以這一個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出 12:2﹞。就連烹飪和食用羔羊方式也有新的規定,不能生食,亦不能水煮,只能用烤的。而且如果當晚吃不完的話,就要燒掉,不能有剩餘﹝出 12:8-10﹞。

小 A:

聽起來,逾越節好像我們過農曆新年時要除舊佈新,而且在飲食上,也有相對應的習俗。但我們跟以色列人不同,傳統上我們認為要「年年有餘」,所以會刻意在年夜飯上留下剩餘。

大 A:

是的。「年年有魚」,年夜飯中刻意將魚留下來不吃,取其諧音討吉利。

感謝神,對於剛才你所提出「羔羊血」的意義上我似乎領受到聖靈的啟發。

我想全知全能的上帝絕對不會分辨不出以色列人和埃及人的住家,但上帝要以色列人以「羔羊血」塗在門框與門楣上做記號﹝出 12:7﹞有祂特別的用意,祂要以色列人宣告自己的身分認同﹝proclaim their own identity﹞。幾百年在埃及為奴的生活,與埃及人比鄰而居,感染了他們的生活習俗,身分認同上可能產生一些混淆。逾越節作為一個新的開始,神除了教導以色列人新的飲食風俗之外,祂更要他們能夠全然的與埃及人脫鉤,擺脫他們奴隸的身分,如此才能分別出來去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度。以色列人必須明確的宣告自己是以色列人,而不是埃及人。

自我宣告為神的子民是得救的第一步。

小 A:

哇嗚,我怎麼從中看到了某種deja vu。

大 A:

是呀,身處於台灣,我相信你深切的體會到身分的錯亂所造成的問題 - 有些人聲稱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 帶來了許多爭議。明明就生活在自由民主的台灣,卻口口聲聲說自已是中國人,為此竟然頻頻的向中國示好,心想與專制的共產政權“統一”,讓自己淪為奴隸。對於這種身分錯亂的人,即令是上帝,除了歎息﹝羅 8:26﹞,祂也愛莫能助了。

小 A :

所以,以逾越節是為一個新的開始。上帝不只教導你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確知自己的不同,做出宣告。唯有當你能夠清楚的辨識自己的身分,你才能夠逃過誅殺﹝passed over﹞而得救。當你自願沉淪,即使是白白的恩典,你也將會錯過。

大 A:

盡義務方得以享受權力﹝privilege﹞。身為基督徒,雖然我們看見的是花花的世俗世界。我們必須要自我做出區隔,不能沉淪於物質消費的誘惑而無法自拔。

小 A:

今天讓我有一種 epiphany 的感覺,上帝要猶太人持守逾越節,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祂要猶太人明確的表白自己的身分 - 將「羔羊血」塗在門框與門楣上,藉以明確的自我宣告為猶太人有別於埃及人。我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 6:24﹞。全知的上帝不會分辨不清的,要點是我們自己是否能清楚的辨識自己,然後全然的將自己擺上作為活祭。不去效法這個世界,而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自己能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 12:1-2﹞。


後記: 從復活節追溯猶太人的逾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