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8

2018/12/26 第 57 回 - 成長



路 2:49, 52 ...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大 A 問:

你如何評論 今天的經文

小 A 說:

耶穌區別的上帝與父母。

大 A 說:

耶穌說:人 ... 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 ... 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太 16:26﹞,你做到了嗎,爸寶?

小 A 說:

哈哈,我覺得彼得潘挺可愛的。寶爸,你不覺得嗎?

大 A 說:

是啊,都是我這個沒用的東西害了你的。

小 A 說:

應該說是我們自相殘殺,彼此相害啦。好了,言歸正傳,請你分享的的領受。

大 A 說:

我看到的是節錄在上面的兩節經文﹝路 2:49,52﹞,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經文記載耶穌當時 12 歲,在猶太人來說,他們在 12 歲 或 13 歲要接受 成年禮﹝Bar mitzwah﹞,基本上就要開始離開父母成為獨立的個人了。

但是注意一點耶穌終歸還是與父母一起下去,回到拿撒勒﹝路 2:51﹞。所以這個獨立應該是一種心智上的成熟,或許應該說開始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小 A 說:

好沉重啊,我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小女子。

大 A 說:

沒錯。許多人誤以為要超越群倫,轟轟烈烈的幹一場,以免虛度此生。

經文中的教導則是應“當以我父﹝神﹞的事為念﹝路 2:49﹞”,你認為該怎麼做呢?

小 A 說:

今天中午我跟 杜書書 一起吃飯,聊了一些她的近況,她似乎承受相當的壓力。她念法律系似乎並非全然出於她的興趣而是與父母的妥協。大二“放蕩”了一學期,課程有些落後,面對延畢的壓力。接下來還有國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讓她有些喘不過氣來。

當然她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一些期待,她相信努力,只有透過努力能讓她獲取「享受」人生的必要資源。

大 A 說:

努力是應該的,問題是你要追求甚麼樣的享受?甚麼是享受?吃大餐、住豪宅、口袋麥克麥克嗎?

小 A 說:

不是物質,是做自己想做,自己開心的事。例如彈鋼琴。

大 A 說:

彈鋼琴可以當飯吃嗎?我覺得有點太過 romantic。真要把彈鋼琴當飯吃,得到一點成就的快感,它可能會比通過國考更困難。

我們相信,也確實領受到了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的需要神都會加給我們﹝太 3:31-33﹞,但是絕對不要視為當然﹝take it for granted﹞。不要忘記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只追求感官的享受。

當一個人追求物質與感官的享受,他就受到慾望﹝wants﹞的 綑綁,即使有一時的滿足與快感,到頭來都是虛空﹝傳 1:2﹞,我們務必要將生命投注在追求合神心意的事。

小 A 說:

那是甚麼?

大 A 說:

耶穌明白的告訴我們「當以我父的事為念」,我們應該能擺脫物質、感官的誘惑,致力於讓神的國臨在,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感謝神的啟發,記得日前我與你分享的一篇 有關英文主修的文章 嗎?或許上帝透過它跟我們說話,我不知道你聽到甚麼?

小 A 說:

上帝對我真好,我要找時間詳細的看一看。

大 A 說:

我也沒有看得很透徹,或許我們應該找個時間討論一下。作者舉英文與經濟為例做了比較,他認為主修經濟的人只能活一回,而主修英文的人則有機會活很多次, Sky is the limit。他說主修英文透過閱讀與寫作﹝這篇也應該看看讓我們成為一個人﹝human being﹞。這或許具有永生的意涵。

不過,在超越之前,我相信人還是務實的面對日常的生活,行有餘力方始以學文。你老爸是一個魯蛇,千萬不要跟我一樣過理想化的生活,而是要由我這個被上帝使用的器皿中去領受神的作為來﹝約 9:3﹞

雖然說英文與文學是你的興趣,但是很多人「奉興趣的名懶惰」,不要將神的恩典視為理所當然,而是要更「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前 4:7﹞」,使你的智慧與身量能讓神和人,包括你未來的老闆與老公,喜愛你的心,都一起增長。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18

2018/12/19 第 56 回 - 揀選


路 1:38 ... 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

路 1:18 撒迦利亞對天使說:「我憑著甚麼可知道這事呢?我已經老了,我的妻子也年紀老邁了。」

大 A 說:

毫無疑問,我們同意「不是我們揀選了神,是神揀選了我們﹝約 15:16﹞。」天下女子千萬,神為何選上馬利亞呢?

小 A 說:

今天的經文 記載馬利亞拜訪伊利莎白,老實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揀選」的觀察。你的提示讓我看到 新眼光 中寫道:「上帝選擇馬利亞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她的良善。更重要的,是強調上帝賞賜馬利亞豐盛的恩典,讓她成為上帝所用的器皿。」好人、壞人不是上帝選擇的標準,「揀選」全然是神的恩典。

大 A 說:

是的,假如沒有這一段文字的提示,從今天所引用的經節,我只看到是馬利亞的拜訪讓伊利莎白聖靈充滿。因為領受有限,我就照著導讀的建議去查看的路加 1 章的經文,我看到兩個人對天使宣召有不同的回應。其一是撒迦利亞,因為他不信,所以變成啞巴,直到事成就的日子﹝路 1:20﹞;相反的,馬利亞當天使告訴她:「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 1:37﹞」她就信了。撒迦利亞是一位祭司,而馬利亞是一位平凡女子。

我們似乎可以做成能不能成為神的揀選要點在於信的結論,所以說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 2:8﹞。

小 A 說:

馬利亞與撒迦利亞間的比擬真是微妙,不留心很難分辨。

大 A 說:

為什麼撒迦利亞變成啞巴直到事成就的日子,路加沒有說清楚,但是或許是有所隱喻。而馬利亞聽了天使的宣召,就沒二話順服的說:「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 1:38﹞」。

我相信馬利亞與撒迦利亞一樣都有疑惑,不同的是她沒有反駁,而是照著天使的指示去找伊莉莎白求證,因此天使一離開,她即起身「急忙」的去找伊利莎白求證,個人認為這是今天經文的主軸。

小 A 說:

哇,真是鉅細靡遺,每一個字都隱含了神的話語。

大 A 說:

是啊,我們要注意聆聽神微小的聲音﹝王上 19:12﹞。聽見之後可以查證,但是不要質疑。一定要承受並且跟隨。

我們舉亞伯拉罕的揀選為例更為明顯,他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來 11:8﹞。人不能瞻前顧後,否則極可能會錯失恩典。相信神的帶領,去領受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那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恩典﹝林前 2:9﹞。

伊利沙白聖靈充滿讓馬利亞也非常的驚訝,因為她只是問安,而伊利莎白卻知道她懷胎的事,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讓馬利亞確信不已,因而有所謂的「聖母頌﹝路 1 46-55﹞」。

小 A 說:

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或許我因為不信錯過了幾次機會。

大 A 說:

不無可能。

或許感到前途茫茫,不要怕,只要信,神必然與我們同在。


小 A 說:

阿門。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8

2018/12/12 第 55 回 - 分享



路 3:11 ... 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

我們生活的基本所需神都有幫我們預備,因此我們不要跟外邦人一樣,去求吃甚麼?喝甚麼?穿什麼?只要求神的國與義,需用的一切東西都要加給我們的﹝太 6:31-33﹞。今天的經文給我們一個分享的概念,吃、穿夠用就好,多出來要分享給沒有的人。

大 A 說:

今天 緊接著上禮拜的經文繼續談論「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上週聖靈帶領到 馬太 25 章,前面兩個天國的譬喻關於個人的準備,今天的經文則與 太 25:31-46 匹配,策重的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營造。

小 A 說:

天國似乎沒有特權,不要恃寵而驕。雖說猶太人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自稱選民,惟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大 A 說:

沒錯,在神面前所有的人平等。即使我們是父女,我們都稱神為父,都是第一代的基督徒,上帝沒有孫子的。每個人都要與悔改的心相稱的結出果子來。

小 A 說:

這讓我想到這幾天閱讀「向下的移動」的啟示。該書說:基督呼召我們要以自己的無能為力來服事,而非倚賴權力。」沒有特權,但也無所推諉,每個人都要結出果子來。但是如何能結果子呢?

大 A 說:

大哉問。我想或許應該分成兩個層面。在個人的層面,基督徒基本人格特質的培養,就是仁愛﹝love﹞、喜樂﹝joy﹞、和平﹝peace﹞、忍耐﹝patience﹞、恩慈﹝kindness﹞、良善﹝goodness﹞、信實﹝faith﹞、溫柔﹝gentleness﹞、節制﹝self-control﹞這些聖靈的果子。在人際關係的層面我們可以參考今天的經文﹝路 3:10-14﹞,它可以歸納為不多取、要分享,不強暴待人、訛詐人。神加給我們,不是讓我們據為己有,而是要去繁殖﹝multiply﹞。這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豐沛的聖靈果子是養分,成為修理乾淨的枝子,能夠更有效率的傳揚恩典的福音。

小 A 說:

這讓我想到主人遠行依照僕人的才幹分配工作的譬喻,末了提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 25:29﹞,」加的是責任而不是讓我們落袋為安的財富。

大 A 說:

是啊。吃、穿旨在得以溫飽,不在於無度的消費,將多出來的要分給沒有的人就是結果子。

小 A 說:

談到這裡一件事好幾天來一直困惑著我。上上週末去吃喜酒回來在台北車站轉車,台中的客人愛抽菸,等車的時候我陪她站在車站外過癮。一個街民迎面而來,兩手攤開在胸前,手中唸唸有詞來要錢。我沒有遇到過這麼直接的,而且對於台北車站的一些亂象偶有風聞,擔心受到攻擊,不知所措之間我採取激進的態勢,吆喝了那位街民一聲趕他走。那個人回我一聲幹嘛那麼兇就轉身他去,讓我好幾天心中過意不去。也許他真的有需要,但是當時我也確實擔心遇到壞人,受到攻擊。

我應該如何做呢?

大 A 說:

人身的安全當然是優先考量。首先,女孩子在夜間不應該在生疏的地方逗留;其次,你也不知道那個人真正的意圖,時間晚了,有甚麼事情急迫到他要在當時乞討呢。而且他沒有先行表白直接衝過來確實有些駭人,你的作為是可以理解的。

我想你們的相遇應該是時機的錯置。

事實上,我在路上遇到乞丐我也不會理他,我覺得應該有機構可以做這樣的事,而我們可以奉獻或委身去當義工。

小 A 說:

我確實是不知所措,聽說台北車站的夜間不是很平靜,有傳聞說會有一些人拿著針亂戳人的。

大 A 說:

不要說你,就是我也不會單獨在夜間跑去台北車站門口乘涼的。不要將這事放在心上,我知道在車站附近有一個恩友中心,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關懷一下。

對了,昨天你讀了 More 的 Utopia 有甚麼可以分享的。

小 A 說:

一個想像的,不一樣的國度。在其中沒有所有權,每個人有一定的分量,破除金與銀的價值。

大 A 說:

時間關係,我們無法深入的探討。個人認為真正的理想國寫在聖經之中,也就是所謂的神國。連續幾個禮拜聖靈為我們做了導覽,它是一個 不同的世界, 有一種價值觀的 翻轉,上個禮拜談了 個人 接近策略,這個禮拜則是群體關係的營建,印象也許還是模糊,我們應該各自花一點時間整理各自的領受,看一看能否得到一個比較明晰的影像。




後記:
====

擁有與分享

分享是神國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活動。從今天的經文之中,最基本的是要將個人多餘的部分,分給沒有的人﹝路 3:11﹞,這看似是一般人可以做的事,卻有相當的人性需要克服。擁有公權力的人,則必須守法,不可以無度的索取﹝路 3:13﹞,更不能巧取豪奪﹝路 3:14﹞。

我認為聖經並沒有禁止所有權,但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 25:29﹞。」真正的「有」可能不是指將金錢財富放進個人的金庫中,而是擁有神所恩賜的才幹。這個才幹是否「有」餘,端賴一個人是否能忠心於神的旨意去服事人,如此才能有豐富的生命。

世俗對物質擁「有」的追求,反而可能成為一種障礙。因此當那位求問如何承受永生的官憂愁的走了後﹝路 18:23﹞,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路 18:25﹞! 」物質的誘惑阻隔了永生的追求。

最勁爆的,而且難以為人理解的則是亞拿尼亞與撒非喇的故事﹝徒 5:1-11﹞了。他們好心卻沒有好報。賣了田產捐給教會,在我們看來合情合理的私自留下幾分,卻不能見容於神,這對我們墊著腳跟進行十一奉獻的一般信徒來說情何以堪呢?

我們有一個輪廓,卻也有一些疑惑,無法全然洞察神的旨意。讓我們先將這些問題留在這裡,祈求聖靈的引路,帶領我們向前探窺神國的奧秘。













Wednesday, December 5, 2018

2018/12/05 第 54 回 - 道路




路 3:4 ... 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 ,祂是通往神國的道與路。

大 A 說:

不消說,今天經文 的重頭戲應該是「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這一節經文吧?

小 A 說:

嗯,另外我們可以看到聖經中常見的 lineage - 系譜,它列出一大堆人名。

大 A 說:

你的觀察相當的細微。這些似乎在說明當時的背景,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政教體系,或許就是 上個禮拜 經文中耶穌基督所說那個「末世」的前兆﹝路 21:25-26﹞。條件形成了,就等「人子﹝路 21:27﹞」的駕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心預備好了嗎?

小 A 說: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福音。

大 A 說:

是的,布幕打開了,如何讓好戲上場,迎接神的國降臨呢?

小 A 說:

Good question,你怎麼說呢?

大 A 說:

So close, yet so far,這場戲演了近兩千年,我們還在等待「終局」。我想跟你分享 多 2:12-13 的經文。

我們[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益、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 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 

對此,你有甚麼感想呢?

小 A 說:

「道」理大家都知道,「路」途倒是挺蜿蜒的,我似乎正迷路著。

大 A 說:

感謝神所授經文的啟發,讓「路」似乎有些修直了。作法就是要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

小 A 說:

But, how?

大 A 說:

你不覺得相當的白話嗎?我們先來談一談世俗的情慾,舉一個我們生活的例子或許比較容易達意。告訴我,你期望轉學台外系除了以下的動機之外,還有那些:


  1. 能夠螃蟹走路。
  2. 滿足對語言與文學的興趣。
  3. 接近 Sophia 老師,你的偶像。

小 A 說:

擴大的可能性。

西洋文學概論相對於中世紀英國文學,前者的教學比較具備開放性與啟發性,後者的內容比較死板幾位同學共同的感覺,老師似乎設了「罐頭式」的答案,我們就要囫圇吞棗。

大 A 說:

這些都屬於世俗的情慾。我們總是站在「人」的觀點看待事情,沒有思考「神的旨意」。 

小 A 說:

你也是共犯之一,告訴我你的動機是甚麼?

大 A 說:

共犯當然是順著主謀的意思,為此我求神的赦免。就因為我們兩人的動機都不純正,所以沒能得到神大大的賞賜﹝創 15:1﹞。我們如何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呢?」

小 A 說:

拐彎抹角,總算進入主題,你有何建議呢?

大 A 說:

不就是說擺脫世俗的情慾,過敬虔的生活嗎?也就是撇了所有的跟從了耶穌,進行一場哥白尼革命,將以「我」為中心的思維,變成以神為中心的想法,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 12:1﹞。時間有限,禮拜即將終了。讓我將比較具體的想法稍後整理在後記中,而你也可以做一個功課,以神為中心去思考轉學台外系的動機,並請以禱告求神的恩賜。





後記: 
====

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

門也許是窄的,路已經由耶穌基督顯明了。一切都是神的主權,我們如何因應可以由基督在 太 25:1-46 所講的幾個譬喻去窺探。它基本上有三個部分:

在十個童女的等候新郎的故事中,傳遞幾個重要的概念,也就是盼望、預備與儆醒。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獨父知道﹝太 24:36﹞,而且機會稍縱即逝,錯過了門就關了起來﹝太 25:10﹞,我們必須預備妥當。如何預備呢?耶穌在 路 14:28-31 有進一步的闡釋。

第二部份﹝太 25:14-30﹞談到主人遠行,依照各僕人的才幹分配的工作。有兩個忠心的僕人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才幹,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其後被派予管理許多事,進了神國享受主人的快樂。每個人屬靈的恩賜有分別,職事與功用也有分別﹝林前 12:4-6﹞。我們不是誇耀自己的恩賜,而是應該盡忠職守,就是「不多的事上」也要忠心,萬不可等閒視之。這樣必然可以得到加倍的獎賞﹝太 25:29﹞,否則即使是汲汲營營於世俗功利,到頭來也是空忙一場。

重頭戲在第三部分﹝太 25:31-46﹞,我們要能通過審判成為上帝右邊的綿羊,而不要作左邊的山羊。這一段經文相當的直白,它所揭櫫的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彌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