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5:34,36 ... 你的信救了你, ... 不要怕,只要信!
神先愛我們﹝約壹 4:19﹞,揀選了我們。人卻因為硬頸,而錯失得救的機會。血漏的女子,在忙亂之際,擁擠的人群中,盡一切的努力去接近耶穌,讓十二年的宿疾得到醫治。睚魯的女兒得以起來,耶穌透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無論情況多麼的遭,只要信,不用害怕。
小 A 說:
Any comment?
大 A 說:
Pondering,我在思考救人如借救火,為何在耶穌與睚魯同去醫治他垂死的女兒之間,要加入血漏女子的插曲,而產生耽延呢?
你對於 今天的經文 有何見解呢?
小 A 說:
我對於新眼光的導讀的論點有些意見,它讓我感覺作者歧視女性的父權心態﹝heteropatriarchy﹞,導讀作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進行鋪陳,根本無視於經文的核心。例如他提到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我不知道他企圖想做成甚麼樣的連結。難道他想將得癌症的人簡化為不信的他者﹝other﹞嗎?
大 A 說:
修了文學理論之後,你的批判能力遠非我一介草民所能理解。
你大概的意思是不能以信或不信分別族群。在此,我們有屬菁英階級的掌管會堂的人,還有社會邊緣的血漏女子,他們都受到神的關愛。
小 A 說:
人傾向於過度的詮釋。就如同我上個禮拜提到的: There is no fact but only interpretation。就像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中所呈現的那種自大,意圖將沒有關聯的﹝irrelevant﹞事物硬是串連在一起。
大 A 說:
說到這裡,我覺得救睚魯的女兒與血漏女子得醫治確實是兩件沒有關聯的事物,偉甚麼要湊在一起呢?我覺得馬可似乎試圖要做成某種的放大效果。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方向:
- 信仰不分階級:無論你是管會堂的社會賢達,或是社會邊緣的血漏女子,都可以受到照護。
- 時間差:即使是生死攸關,它也沒有必然會被優先處理。當然我們也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信仰。
- 信仰的層次:血漏女子的信仰直接受到耶穌的肯定,睚魯的家人似乎比較搖擺。
小 A 說:
還有一個問題。耶穌似乎刻意宣揚血漏女子的醫治,在人群中將她找出來,而卻要睚魯的家人不要對人宣揚。
大 A 說:
是啊。或許因為血漏女子是一個信仰的典範,而睚魯家人則因為神要彰顯祂的大能而領受到特殊的恩典。
小 A 說:
我們基本的領受就是:或許存在有時間差,信,就可以得救。遇到挫折,不要驚惶失措,而是要堅定的相信,信,就可以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