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3, 2021

2021/06/23 第 187 回 - 你的信救了你

 

可 5:34,36 ... 你的信救了你, ...  不要怕,只要信!


神先愛我們﹝約壹 4:19﹞,揀選了我們。人卻因為硬頸,而錯失得救的機會。血漏的女子,在忙亂之際,擁擠的人群中,盡一切的努力去接近耶穌,讓十二年的宿疾得到醫治。睚魯的女兒得以起來,耶穌透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無論情況多麼的遭,只要信,不用害怕。

小 A 說:

Any comment?

大 A 說:

Pondering,我在思考救人如借救火,為何在耶穌與睚魯同去醫治他垂死的女兒之間,要加入血漏女子的插曲,而產生耽延呢?

你對於 今天的經文 有何見解呢?

小 A 說:

我對於新眼光的導讀的論點有些意見,它讓我感覺作者歧視女性的父權心態﹝heteropatriarchy﹞,導讀作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進行鋪陳,根本無視於經文的核心。例如他提到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我不知道他企圖想做成甚麼樣的連結。難道他想將得癌症的人簡化為不信的他者﹝other﹞嗎?

大 A 說:

修了文學理論之後,你的批判能力遠非我一介草民所能理解。

你大概的意思是不能以信或不信分別族群。在此,我們有屬菁英階級的掌管會堂的人,還有社會邊緣的血漏女子,他們都受到神的關愛。

小 A 說:

人傾向於過度的詮釋。就如同我上個禮拜提到的: There is no fact but only interpretation。就像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達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中所呈現的那種自大,意圖將沒有關聯的﹝irrelevant﹞事物硬是串連在一起。

大 A 說: 

說到這裡,我覺得救睚魯的女兒與血漏女子得醫治確實是兩件沒有關聯的事物,偉甚麼要湊在一起呢?我覺得馬可似乎試圖要做成某種的放大效果。我覺得至少有三個方向:

  1. 信仰不分階級:無論你是管會堂的社會賢達,或是社會邊緣的血漏女子,都可以受到照護。
  2. 時間差:即使是生死攸關,它也沒有必然會被優先處理。當然我們也不要因為挫折而失去信仰。
  3. 信仰的層次:血漏女子的信仰直接受到耶穌的肯定,睚魯的家人似乎比較搖擺。

小 A 說:

還有一個問題。耶穌似乎刻意宣揚血漏女子的醫治,在人群中將她找出來,而卻要睚魯的家人不要對人宣揚。

大 A 說:

是啊。或許因為血漏女子是一個信仰的典範,而睚魯家人則因為神要彰顯祂的大能而領受到特殊的恩典。

小 A 說:

我們基本的領受就是:或許存在有時間差,信,就可以得救。遇到挫折,不要驚惶失措,而是要堅定的相信,信,就可以得救。




 

 

 


Tuesday, June 15, 2021

2021/06/16 第 186 回 - 神的同在

 

可 4: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生死之間,門徒的慌亂無度與耶穌基督的枕頭安睡,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耶穌醒來止住了風,質問門徒為何膽怯。讓我們也反身自省,言談之間我們往往聲稱主的同在,但是我們真的這樣子相信嗎?

大 A 說: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 今天的經文,我對於耶穌有如此的神力感覺匪夷所思,難以相信。或許正因為如此,讓我在曠野中徘徊了多年。

小 A 說:

hmmmm 難以相信耶穌的神力跟曠野徘徊多年有什麼關聯?難道相信神蹟奇事就能得救嗎?

大 A 說:

信心不足所以在曠野徘徊。

小 A 說:

這個學期修了文學理論,談到解構﹝deconstruct﹞理論,其主要的論述為一切都是透過詮釋產生﹝There is no fact but only interpretation﹞。它質疑所有我們奉為常規的事情(Norm),包括語言和行為。正如傅科﹝Foucalt﹞在規訓與懲戒﹝Discipline and Punish﹞中提到的,我們的許多常規往往是被社會結構制約而來的。這段經文似乎以一種有力的形象﹝powerful construct﹞來形塑耶穌基督,但話說回來,大多數基督徒心中耶穌的形象也這樣營造(condition)出來的。神的兒子自然是大有能力。人們不曾質疑這點。

大 A 說:

現在發現藉由這樣的反差,這段經文凸顯了我們的信仰是有需要加強的餘地。

思考我們若身歷其境,將會如何的因應這樣的處境呢?

小 A 說:

門徒至少還會叫醒耶穌,輪到我時,我必須老實的承認只有腿軟的驚聲尖叫的份而已。

大 A 說:

驚聲尖叫乃是人的常情,門徒也叫了好一陣子,才突然想到耶穌乃是跟他們在同一艘船上。

我倒是要感謝 神,在此時此刻對我的提醒與啟示。七月初的手術,面對電燒或傳統的開刀方式的選擇,因為各自有不同的風險,讓我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神提醒我祂的同在,相信祂會提供最好的看護,我只要相信 神會救我的,我們只要在 6 月 29 日的門診時,好好的與醫師討論,徵求專業意見,就不需要再為此多做憂慮了。

小 A 說:

求 神看顧。

大 A 說:

神的同在不是口號。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即使實體的享受 神的同在,與耶穌朝夕相處的門徒,遇到危難,他們還是會忘記自己擁有這樣的福分。透過今天的經文,或許也是一個很好的譬喻,凡事不用膽怯,要有十足的信心。

也正因為 神的同在不是口號,不要光在心裡說亞伯拉罕是我們的祖宗,那是得不到真正的心安的﹝太 3:9﹞。而必須要藉由不斷的操練,讓它成為我們整體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真實的信仰。

小 A 說:

如何操練呢?

大 A 說:

喜愛 神的律法,晝夜思想﹝詩 1:2﹞,藉由讀經與禱告,經常性的與 神做親密的互動,如此才能遵守神的律法,而不離棄神﹝耶 16:11﹞。









Wednesday, June 9, 2021

2021/06/09 第 185 回 - 漫談代禱

 

詩 20:7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 神的名。

 

人總是試圖使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走出泥沼。基本上多數人意圖使用蠻力,以求脫離困境。但是真正可以帶來改變與平安的則是耶和華﹝YHWH﹞的話語,它引導著我們走出幽谷。

大 A 說:

對於 今天的經文,你可有任何評論? 

小 A 說:

似乎在描述一個快樂的情境,因為 神讓人得以心想事成。

大 A 說:

是的,我本來的看法是要能夠「相信 神,寄一切盼望於 神。」但是就在禮拜開始前幾分鐘,我忽然領受到這是一篇代禱的範例。

小 A 說:

願聞其詳。

大 A 說:

與詩篇其他章節中,多數以第一人稱作為禱告的主體不同,本篇幾乎清一色使用“你”,第二人稱,顯示詩人乃在為他人進行禱告。

在教會的群體中,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要為他人代禱,一般你如何進行這項工作呢?

小 A 說:

我們一般採取的跟屁蟲式的作法,跟著覆誦他人的禱告,然後「求 神將你心所願的賜給你,願 神成就你的一切籌算﹝詩 20:4﹞」。基本上做的是應酬的表面功夫,我很懷疑有多少人會持續的關心他人的狀況與進展。

大 A 說:

我向來認為一般所稱的代禱是“幫不上忙、敷衍”的代名詞。長期以來,我則認為正確的代禱應該是一種持續的關懷,透過將人們帶到 神前,引導人們放下世俗的罣礙, 協助人們進行“有效的”禱告。而不要進行妄求,將生命浪費在宴樂中﹝雅 4:3﹞。

今天詩篇的經文,詩人做了不錯的示範。首先,他提醒我們的 神是雅各的 神,我們可以透過了解雅各的一生的經歷去認識 神的屬性。 其次,他要我們能夠悔改獻祭﹝詩 20:3﹞,我想這是禱告前的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

經過這樣的調整,或許可以讓人不要為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些世俗的、繁瑣的事憂慮,而能進一步的接近 神,卯足全力的做正確的、有效的祈求。

小 A 說:

你是說代禱就是與人相約來到 神前?

大 A 說:

互相提醒,信,就必得著﹝太 21:22﹞,也提醒人們不要為宴樂妄求﹝雅 4:3﹞。 

小 A 說:

甚麼是信呢?

大 A 說:

信就是所望之事實底,未見之事確據﹝來 11:1﹞。一切都是因為 神,不是靠車,也不是靠馬,更不是靠新冠肺炎的疫苗。我們要聆聽 神的話語,做合 神心意的事情,這當然包括禱告的內容中不要有自我的籌算。

信,就是一切交託,倚靠 神。 

更具體的說,就是唯 神是問,藉由晝夜思索 神的話語 - 讀經與 QT,去接近 神,去探循 神的旨意。 

說到這裡,不要怪我老是碎碎念。我覺得你的信仰要加強,沒有按時到教會做禮拜,至少要天天的讀經,與 神保持密切的接觸。

小 A 說:

我覺得到教會沒有太大的幫助,而 神無所不在,就算是不例常性的讀經也可以接觸到 上帝的話語。 

大 A 說: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 7:3﹞?教會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其中當然有諸多的閒雜人等,這些人可以充當我們的鏡子,協助我們檢討自己。而例常性的讀經,協助我們建立典範。當我們領受的訊息時,可以到聖經循求驗證,以辨別訊息的真偽。

讀經、禱告是信仰的基本功。

小 A 說:

你說的是,反正 your way, your rule。

大 A 說:

我是邀請你一起到 神前,等於是為你代禱,希望你可以聆聽到 神的話語。

 

 

 

 

 


Wednesday, June 2, 2021

2021/06/02 第 184 回 - 一切都是因為 神

 

詩 138:3 我呼求的日子,你就應允我,鼓勵我,使我心裡有能力。

 

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 21:22﹞。詩人分享自己與 神互動的經驗,見證 神的慈愛與信實,說明 神是他能力的來源。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 11:1﹞。相信 神,我們生活有盼望,能在祂的帶領下成就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 2:9﹞可能性。

大 A 說: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想一想應該如何幫它下一個標題。

小 A 說:

「無微不至」是我的建議。

大 A 說:

你感受到 神的慈愛與貼心了嗎? 

小 A 說:

我覺得 神無所不在。

大 A 說:

當然,神是無所無在的。但是「無微不至」的意思是鉅細靡遺,非常細心體貼的照顧的意思,就像你老北對你一樣。 神偶而會給我們考驗與試探,因此我想做一個小小的修正,你覺得以「一切都是因為 神」做為標題如何?

小 A 說:

原來如此,看來是我誤會這句成語的意思了,哈哈哈,你願意分享一下你的領受嗎?

大 A 說:

神對我們的看顧雖然「無微不至」,但是祂並不是溺愛,透過奇異的恩典,祂引領我們,透過迂迴的道路,走向新的可能性﹝或稱應許﹞。

當然,這必須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信」。

今天的經文是一篇禱告的範本。詩人藉由思想古時之日 神的一切作為﹝詩 143:5﹞,懷著感謝的心,來到 神前。他相信 神的慈愛與信實,所賜的恩典必然超過我們凡人的想像。而且由過往的經驗,使他確信 神必應允他的呼求,並賜給他必要的能力﹝詩 138:2-3﹞。

很多人抱怨禱告不為 神所垂聽,乃是因為缺乏像詩人這等的「信」心。他們以為自己一切的擁有,全都是因為自己努力所致,而不是 神的恩典。他們因為“感覺”匱乏而求,因此享受不了 神的豐盛。

小 A 說:

坦白說,禱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一直搞不太清楚。我因此必須自首,我從來也沒有特別用心來了解禱告的意義。在教會中,看著所有人都是為了生活中的匱乏,如工作、課業表現、人際關係的修復而禱告,我也就跟著依樣畫葫蘆。禱告對我來說,有點像慌亂中求救,我們為行有不得,祈求神的幫助。想起來,這種禱告方式跟燒香拜佛的人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禱告並沒有帶來平安,反而因為不確定 神是否會垂聽,讓人心中七上八下的。

約莫五、六年前吧?你告訴我要改變以前的禱告方式,“大逆不道”的移除陪我走到紅毯彼端這個重要的禱告項目,聚焦你的禱告於主禱文的相關內容。對此我又覺得有些不務實際。

老北的禱告和普世教會的禱告方式,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真是讓我被搞糊塗了。

大 A 說:

神的救贖就是要領我們走出埃及 - 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世界,進入應許的美地 - 神的國度。我們必要下定決心,走出我們的舒適圈,不再寄情於埃及的肉鍋與韭菜,先求神的國與義,我們的需用 神是知道的,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的﹝太 6:32-33﹞,何必多此一舉的去做無度的追求呢?

我們目前的生活見證了這一點,你的老北沒有謀生能力,我們卻不必為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感到憂慮。

小 A 說:

言之成理,我在這裡要正式的投老北一票。所以禱告不是求要擁有甚麼,而是要能活出神所喜悅的生活,做出 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大 A 說:

銘謝賜票。因此耶穌基督告訴我們,國度、權柄、榮耀,全都屬神﹝太 6:13﹞,我們的「一切都是因為 神」。

過去的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不認識 神之前,稍有一些成果,我將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而當吃鱉的時候也試圖用蠻力移山﹝掃除障礙﹞,我行我素,死不悔改,終至於落到今天這般的田地。

感謝 神,將我從這個“榮華的萬國世界”分別出來,我們現在過得像是天上的飛鳥,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太 6:26﹞,卻是非常的飽足。

我希望你不要步入我的後塵,將這一切視為當然。而是要認清這「一切都是因為 神」,祂讓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老爸,帶你去美國迪斯尼完成你的童年。我知道你很用心可以考進台大,你也接觸過不少功敗垂成的轉學生,他們不也都是用心的啃食過 Norton,不少人還上補習班,或者請家教。因為 神明白的告訴過你, Alice 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走出這個榮華的世界,你要預備自己作為 神有用的器皿。

小 A 說:

哈利路亞,感謝讚美主。

大 A 說:

衷心的相「信」,不要口惠不實。相信我們是憑藉著 神加給我們的力量,而能享受到今日的恩典﹝腓 4:13﹞。「信」,就必得著﹝太 21:22﹞。耶穌說:若我們有像一粒芥菜種的信心,就是對一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 17:20﹞。

一切都是因為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