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3, 2021

2021/02/24 第 170 回 - 焚而不燬:王者形象

 

可 8:31 ... 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

 

口頭上,彼得雖然認定耶穌就是基督。然而當耶穌以上面所引用的經文教訓門徒們他將如何能夠活出基督時,彼得很明顯與耶穌持有不同的觀點。彼得因此試圖阻止耶穌進行這樣的論述,而遭耶穌嚴厲的訓斥。這說明了人的意思不同於神的意思﹝可 8:33﹞,即使是日夜與耶穌相處的門徒們亦難以參透。

大 A:

你可知道為何我建議將 今天圈定的經文,往前推至第 27 節開始嗎?

小 A:

有何特別意義嗎?

大 A:

因為我認為這樣才能使今天的主題更完整。讓我們認識耶穌是誰,祂不是施洗約翰、以利亞,或是另一為先知,祂是基督,一位真正的王者。

小 A:

好奇的想知道既然是眾人所殷切期盼的彌賽亞,祂又為何禁絕門徒告訴他人呢﹝可 8:30﹞?

大 A: 

世俗的價值觀與 神國的不同,以今天 聖詩的影片 為例,鏡頭中每個人舉手仰望,展現著與耶穌接觸的強烈渴望,他們求 神翻轉震動這土地。你想他們所歡迎的會是騎著駿馬的君王呢,還是騎著驢駒的耶穌﹝可 11:7﹞呢?

神的意思,不同於人的意思﹝可 8:33﹞。即使是日夜與耶穌相處的門徒彼得,對於基督的認知也是錯誤的,我們又如何能苛求一般的人呢?

希臘文中,“基督”是對彌賽亞的稱呼,意謂“受膏者”,就是“王”的意思。真正的王者耶穌展現的不是被菁英 - 當時的長老、祭司長與文士 - 所簇擁,號令天下的人。反而是被他們所棄絕,遭其迫害而死,在被殺三天之後復活。即使在今天這個民主的時代,這與一般人想像王者形像有著相當的差距。 

小 A:

所以說就算告訴人,人也不會相信,只有徒增困擾。

大 A:

有人甚至請耶穌走路﹝路 8:37﹞。

基本上,耶穌不同於一般世人的認知,祂是 另類的菁英 。祂真金不怕火煉,不需要像市面上許多自我宣稱的學者專家,需要帶風向,使用網路蹭人氣。事實上,這樣的人多數是半瓶醋,就算是擁有多張證照,他們的教育水平也是貧乏。真正傑出的人,如牛頓、愛因斯坦有需要特別告訴人他們是科學家嗎?

耶穌所顯明的是一位真正的領導者應有的特質,人要能不計個人榮辱,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可 8:34﹞。

小 A:

對世人來說,這確實相當的另類,真希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能夠具有這樣的特質。

大 A:

是啊,耶穌用自己的生命向人們展現了真理與生命的道路﹝約 14:6﹞。此乃隨後進一步的說明「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祂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 8:35﹞」的意義。

此乃所謂「焚而不燬」的精神,一個真正的領導人應該有的特質。它是一個生活提案﹝way of life﹞,我們透過相信與跟從耶穌基督的作為去發掘,讓 神的道能夠臨到我們肉身之上,與基督一同作王﹝啟 20:6﹞。

小 A:

這樣說來,只要我們能夠為 神和福音捨己,生命並不如卡謬﹝Camus﹞所說的那麼荒謬 。

大 A:

感謝 神的啟發,求 神賜給我們勇氣與智慧去追求生命。

小 A:

阿門。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21

2021/02/17 第 169 回 - 彩虹,上帝的提醒

 

創 9:13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

 

浩劫之後,神“主動的再次”與挪亞一家,及其後裔,還有方舟中的一切活物立約。這顯示 神的憐憫與恩典,祂希望人類在經歷這一次重大的災難之後,能夠覺醒,不要再重蹈覆轍,陷入血氣的誘惑之中﹝創 6:3﹞,使悲劇重演。 神並以彩虹作為記號,提醒人們要持守盟約。

大 A:

你在預備禮拜的時候說對於 今天的經文 似乎有一些疑惑,可以提出來討論嗎?

小 A:

為何上帝對人類如此的仁慈,人這麼壞,祂卻依然寬容人。

大 A:

這裡所彰顯的是 神信實與憐憫的特質。

挪亞的故事,有人認為是第二次的創造。因人墮落而屬血氣﹝創 6:3﹞,失去 上帝的靈,遭致毀滅性的災難。在這個重新開始的時刻, 神特別以彩虹為記,諄諄善誘,希望人可以確實的悔改,讓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

小 A:

信實與憐憫的 神為什麼會降下這種毀滅性的懲罰呢?

大 A:

人之所以遭遇毀滅性的洪水,個人認為並不是因為 神降罰所致,而是因為人不能恪守盟約,過著屬血氣的生活,導致生態的失衡,而終釀成重大災難。神一切的創造是美好的,祂總不能為了投凡人之所好,而貶低創造的標準。

看看我們親身所體驗的當今世界,因為人類的濫墾濫伐,過度與不當的消費,造成氣候異常,地球暖化,讓很多人感受到危機。即使有彩虹作為記號,但是世人卻根本忽視 神的存在,還在爭辯危機的真實性,而不願意思考如何改變無度的生活。

小 A:

有彩虹做為記號,“約”的內容是甚麼卻不是很明確。新眼光的導讀認為這是 神主動的單向行為,神說了兩次“不再”,做出了承諾,卻沒有說明人們應當如何的回應 神的呼召,這是令我感到困惑的事情。難道人們不需要從這次洪水的災難中,習得教訓嗎?當人依然如故的過著屬血氣的生活,災難難道就不會再發生嗎?

大 A:

神希望人類可以依照盟約生活。經文中 神所稱的這兩次“不再”﹝創 9:11﹞,其意涵應該是在強調悔改的重要性,“希望”能讓人們“不再”遭致此等不復的劫難。這表達了慈愛的 神對人們的期望。

至於這個千古不變,不需要贅述的“約”是甚麼呢?我認為是:祂要作我們的 神,我們要作祂的子民﹝耶 31;33﹞。唯有活在 神裡,才能有永生的盼望。

小 A:

神“希望”人類可以恪守盟約,做為順服於 神的子民,藉著遵守典章、律例、誡命,過著永續﹝sustainable﹞的生活。為了能時時的提醒民眾,祂並且以彩虹為記號。

大 A:

是的,在雨過天晴的時刻,當我們看見現在天際雲彩中彩色的虹,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的一切作為,是否偏離 神的指教,並且做出必要的修正,以確保永世的平安。

小 A:

阿門。







Tuesday, February 9, 2021

2021/02/10 第168 回 - 你看見了嗎?

 

王下 2:9 ... 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如何能讓 神的靈加倍感動我們呢?死皮賴臉的緊跟著一個前輩嗎? 這可能會有偶像崇拜之嫌。我們不能祈求“人”為我們加持,而是要“看見”。看見甚麼呢?看見 神藉由耶穌基督的「肉身」所顯明的「道」。

大 A:

直到此刻,今天的經文 還是讓我感覺一頭霧水,求 神的靈的引導,讓我們藉由禮拜中的討論得到啟發,以聽聞神的話語。

小 A:

你沒有閱讀新眼光的導讀嗎?這似乎是一個世代的更替的故事。

大 A:

是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學習到有效的進行世代的交替呢?

以利沙似乎無法面對師傅即將離開的現實,三次指著永生的神起誓,施展了纏功。

小 A:

三次?在耶穌受難之前,彼得三次不認主,此三次與彼三次有甚麼不同呢?

大 A:

我想這兩個“三次”一致的意義,應該代表“多”的意思,也就是一種執著、頻繁,或說是放不下的狀況。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認為這“三次”至少傳遞兩種可能的訊息。

其一、可能表達以利沙因為自認為還沒有準備好交替,心中產生的徬徨,即使明明知道以利亞將要離開,他依然遲遲無法放下。

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師徒情深,以利沙不願意輕易放手,意圖充分把握這最後一段時刻的相處,盡力的從師傅的身上擷取所學。

小 A:

我投第二種可能性一票。

大 A:

假如我們拘限於今天所引用的這十二節經文﹝王下 2:1-12﹞,我認為以利沙自認為匱乏,比不上師傅,因此當以利亞問他在離開前能為他做甚麼,以利沙才會說出他希望感動以利亞的靈可以加倍的感動他。

這是一個自然的情緒,尤其是在一個充滿亞哈王室勢力的世界。

小 A:

以利沙如何能讓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感動他呢?

大 A:

顯然他求錯的對象,以利亞無法答應這樣的要求。你覺得應該如何讓 神的靈加倍的感動你?

小 A:

看見。

但是又覺得有些矛盾,因為以賽亞說:百姓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賽 6:9﹞。

大 A:

是啊,看見甚麼呢?看見在一陣旋風中以利亞被火馬車接走嗎?我想事情並不是這麼的神奇,這樣的看見就可以造成如此重大的改變。而且以利沙所看見的是火馬車,倒是以利亞就此不見了﹝王下 2:12﹞。

當我一開始閱讀這一段經文,第一個想到的是行邪術,妄自尊大的西門﹝徒 8:9﹞。他“看見”使徒按手,便有聖靈賜下,竟然想要花錢向使徒購買那樣的權柄,而遭到彼得的訓斥﹝徒 8:18-20﹞。這說明光是看見不足以擁有權柄。

還有,使徒無法如耶穌般的醫治患癲癇的孩子,他們暗暗地問耶穌為何他們不能趕鬼的原因,耶穌回答說因為他們的信心小﹝太 17:19-20﹞。因此,我認為一個人能否得到靈的感動,不是一時的看見某種奇妙,而是在於信,在於能否能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神﹝約 4:24﹞。

我認為以利亞告訴以利沙的“看見”,意指的是在他們以師徒相隨的日子,以利沙是否因為相信,而看見 神透過以利亞的肉身所顯明的道,這是以利沙是否能夠傳承衣缽的關鍵。那句話是一項提醒,一個臨別的贈言。

我認為以利沙應該有會意過來,因為往下的經節中記載,耶律哥的先知感受到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以利沙了,而以利沙也建議他們不要再打發人去尋找以利亞了,並且治好的耶律哥的水﹝王下 2:15-16,21﹞。

小 A:

感謝 神的帶領。我想在禮拜的最後,就今天的討論與領受做一個簡單的摘要:

世代傳承之際,如何承先啟後是一個重大的負擔。然而,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撇下一切,“緊緊的”跟隨耶穌,藉由“信”去看見,並明白 神透過耶穌的肉身所顯明的道,我們就能剛強壯膽的在這個動亂的世代裡,傳揚 神國的訊息。

大 A:

阿門。









Wednesday, February 3, 2021

2021/02/03 第 167 回 - 如何“等待”耶和華

 

 

賽 40:31  ... 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即使是年輕、身強體壯的人也難免疲乏困倦,只有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才能夠重新得力,像老鷹一樣的展翅高飛,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這意味著說,人再怎麼的努力,搞得精疲力竭,經常是以挫折收場。只有等待 神的恩賜的人,得以更新,重新獲得力量,免於遭受挫折的困頓。

小 A:

看起來你不太喜歡今天的詩歌?

大 A:

有嘛?

小 A:

我沒有看到你隨之起舞,也沒有做筆記。

大 A:

你的觀察真是嚴格,今天的詩歌節奏比較慢,因此我沒有 hi 起來,感覺與如鷹展翅上騰不怎麼搭調,但是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

對於 今天的經文 你有些甚麼感受?

小 A:

似乎是在陳述渺小的人,卻又不信浩瀚的 神,比較容易抱怨,而少有感謝。

大 A:

人們為何抱怨呢?

小 A:

困境中的挫折感,使人自艾自憐而心生抱怨。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因為看不到即刻的 solution,就對神產生懷疑,甚至是開始不相信神。

大 A:

我倒不認為是抱怨,而是 神捎來安慰的訊息。在某種程度上個人感覺到 神透過 今天的經文 回應了我的焦慮。

幾天來當我閱讀美國的政局演變的評論時,感覺世事紛亂,部分福音派的基督徒因為支持川普總統,竟成為眾矢之的。在有些主流媒體的評論中,因為在國會山莊的暴動中,出現一些基督教的標語與旗幟,而被貼上所謂“基督教國家主義﹝Christian Nationalism﹞”的標籤,試圖將基督教加以妖魔化。新任總統拜登,雖然呼籲 團結,卻僅是使用一些空洞的字眼。強調愛 神愛人的宗教受到詆毀,面對撕裂的美國社會,卻又提不出可行的 解決之道。實在不得不令人感到憂心忡忡。

歷史上,確實因宗教介入政局,例如 三十年戰爭十字軍東征 等,曾造成血腥的事件。但是基督教宣揚 神國的福音,冀求 神的國的臨在,改變世俗的世界,在本質上,它卻也具備相當的 政治性 意涵。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使耶穌基督受到當道的迫害,而被送上了十字架,為我們捨了命。

耶穌復活之後,門徒問祂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回答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 1:6-7﹞。」然後就升天了,留下門徒苦苦地等候主的再臨。

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隨著時間一年年的消逝,世界看來卻依然如故,神的國遲遲不來,有些人因此開始懷疑這樣的應許;部分的基督徒無法再等待,教會機構挾著 神的名,慢慢的演變成為君主體制 - 教廷,成為統治屬地的世間的組織。它對世上的君王行使權力,以政府的力量批評、脅迫異議人士。這是一個耶穌與他的使徒所不認識的基督教,它所造成血腥的歷史是為人所熟知的。教改之後,雖然教廷的主導力量雖然被削弱,改革宗的教會對於異見,依然採取壓制的手段,造成多國間長時間的宗教戰爭。其後,清教徒為逃離宗教的壓迫,遠飄新大陸,而有美國的創建。

法治解決不了紛爭,宗教似乎也束手無策,這個世界的希望在哪裡呢?

小 A:

所以我向來認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我們禱告,卻發現這世界上的問題依然如故;我們等候,卻也發現改變看似遙遙無期。我們試圖使用人的方法提供解方,反而增加了諸多的問題。事情就是這麼的沒完沒了,令人進退失據。所以我們繼續禱告、等候,真的有意義嗎?

大 A:

問題核心是「得不著,是因為不求。求也得不著,是因為妄求,因為都浪費在宴樂中﹝雅 4:3-4﹞。」常人的禱告,多數專注於個人物質名利的需求,沒有真正的捨棄這一切去祈求神的國與義。

至於「等待」並不是望穿秋水眼巴巴的乾等,而是要有積極的作為。然而這個作為,卻不是自作主張,試圖以人的方法自行建立一個不同的國度。鑒於歷史這類的創造,所得依然是世俗之國。我們應該要做 神的「民」,並讓這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 24:14﹞。我們要使萬民作基督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遵守,並教訓萬民遵守耶穌基督所吩咐的﹝太 28:19-20﹞。

小 A:

教訓萬民做基督的門徒?好大的野心!但個人的影響力終究有限,有沒有什麼比較實際的方法呢?

大 A:

不要妄自菲薄。在人這看似不能,在 神凡事都能﹝太 19:26﹞。 想一想當亞伯拉罕和撒拉已老邁,撒拉月經已斷絕猶能逾百歲得以撒一子﹝創 18:11﹞。及至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二十歲以上,能出去打仗、被數的,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名﹝民 1:45﹞,當然這中間經歷了 400 多年。所以等待就是相信 神是信實的﹝林前 1:9﹞,我們只要遵照耶穌基督的吩咐,一傳十,十傳百,現在的電腦使用 64 位元,你可知道 2 的 64 次方遠遠超過目前地球的人口。

小 A:

聽來似乎很合理,但是為什麼兩千年過去了,事情依然沒有發生呢?

大 A:

因為人走不出這個世界,不理解 神國的精髓在於一人一國的多國架構。人總以為必須要人多勢眾。即以教會為例,為了所謂的教勢,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只是藉由宣揚信奉耶穌的實質利益,勾引人入教。既入了教,並沒有向他們見證天國的福音,教訓人恪守耶穌基督的吩咐,卻任憑他們做地獄之子﹝太 23:15﹞。甚至為了教會的“發展”,投世界之所好,迎合市場而隨之沉淪。教會的規模或許日益擴大,卻宛如成為了賊窩﹝太 21:13﹞。

小 A: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大 A:

早在羅馬共和時期,Cicero 就有提過「國」的定義:

國就是由公義的共同意義所組成的一群人﹝a commonwealth is a multitude united by a common sense of right﹞。

而這個公義,就我個人的看法就是 神透過耶穌基督對使徒所作的吩咐,我們就是要以這樣的吩咐,由個人自身做起,世代傳承給家族,並向鄰人宣揚,讓世界成為一家人,合一在神裡。上面我們提到指數的遞增,假以時日,我們就能讓福音廣披,達到地極﹝徒 1:8﹞,得到 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來 11:40﹞。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我們可以在本章較早的經節得到這樣的啟發。我們要在“曠野”預備 神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 神的道﹝賽 40:3﹞。所以說,福音傳播工作是一個草根公民運動,我們要做領頭羊,為天國的福音做見證,卻不要試圖駕馭人。經文說人彷彿是蝗蟲,君王與審判官都是虛無的﹝賽 4:22-23﹞,教會的長執也是多餘的層級,只有 神才是唯一的主宰。

小 A:

The world is flat?

大 A:

上帝只有兒女,沒有孫子。神的國是一人一國的多國架構,只要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約壹 4:12﹞。

小 A:

所以你認為,只要我們遵守耶穌基督所吩咐的,祂的國就臨在我們。我們再仿傚亞伯拉罕的方式,由一人開始,而家族,假以時日,乃至於成為國。

大 A:

「國」的正解是「民」 - people﹝得 1:16﹞,它不是人為的統治體制,而是一群順服於神的人﹝a multitude united by a common sense of right﹞。我們要尊 耶和華的名為聖,我們是祂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