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3:15-16 ... 腳一入水(原來約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
面對滔滔流水,神要以色列人堅定的踏出第一步,展開進入應許美地的序曲。摩西離開之後,神幫助在約書亞帶領之下的以色列人建立信心,向他們展現奇妙大工,再度帶領他們向前躍進。
大 A:
對 今天的經文 你有何看法呢?
小 A:
感覺以色列人蠻霸道的,要趕走迦南地原有的一切住民。
大 A:
這應該理解為一種譬喻,包括舊約中所記載殘暴的屠城故事,它們的要旨在說明信仰是不可打折扣的。這段文字所彰顯的乃是 神期待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可以「徹徹底底的」改變當地的習俗。讓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全數都能相信神,順服於神,“轉變﹝convert﹞”成為猶太人﹝書 3:10-11﹞。就如同妓女喇合一樣,因著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來 11:31,書 6:17﹞。
我們應該了解所謂的「以色列人」是一種以家庭為中心,世代傳承的“信仰”,血統卻不是主要的成分。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 2:8﹞,人因著信而得永生。
基督教與猶太教系出同源,基本差異在於前者強調「道成肉身」,相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 而希伯來文聖經則是強調「神的主權」,例如摩西求 神指示他“道”﹝出 33:13﹞,神則回答說:「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 33:19﹞,」感覺上比較隱晦,但是多出了空間與彈性。
兩者之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新約聖經的呈現方式比較溫和,講究包容,壞處是人若疏忽則很容易忽略「若不能與人“同得” 神為我們所預備的“更美的事”就不能完全﹝來 11:40﹞。」忽略這個重要的前提,尤其在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抬頭的時代,信仰上產生許多的偏差。教會非但未能改變世界,反而讓世界改變了教會。
小 A:
我跟璟雲曾彼此討論過,身為基督徒,我們每個禮拜去教會所為何事?去聽道理嗎?去交朋友嗎?
利用這個機會與你分享上週閱讀史賓諾莎介紹﹝Spinoza﹞的學習。他意見跟你一致,認為聖經的言語是刻意以隱喻性或是寓言性的風格來表達。目的不在理性的說服,而是吸引讀者發揮想像力。
但同時,他也對於教會當中偽善的信徒加以大力批判。他時常對於那些自誇信奉基督教/猶太教的人感到懷疑,他們表面上雖說要對所有人施予愛、喜樂、和平、節制、寬容,事實上他們卻總是彼此爭吵,甚至展現最深痛惡覺得仇恨。他們將聖經視為教條,然後以廣為世人所接受的方式加以詮釋,企圖廣結善緣,僅強調神的光明面,對於人性的醜陋則盡力加以掩飾。
我回想過去一年中,沒有經常的去教會禮拜的生活,並沒有因此感到內心貧乏,反而更加自在了。赫然發現,教會的必要性事實上沒有我原先以為的重要,甚至無法滿足我屬靈的餵養。
大 A:
教會還是歡迎唯唯諾諾的人。像我話多了,就遭到驅趕。
理論上,到教會應該是去操練在基督裡的生活,並將這樣的生活方式推廣出去。
人類的生活方式敗壞了 神美好的創造,因此世人皆為「罪人」。神的慈愛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差來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特別向我們顯明了摩西所冀求的“道﹝出 33:13﹞”,讓我們擔負最容易的軛與最輕省的擔子﹝太 11:30﹞。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耶穌基督一同埋葬,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 6:4﹞,自不可再活在罪中﹝羅 6:2﹞。換句話說,在教會中藉由受洗追隨耶穌基督,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林前 15:51﹞。我們要將「神國福音」告訴每一個人,引導人們“徹徹底底的”改變敗壞的價值追求,以成就一個 神所應許的世界,讓世界成為一個流奶與蜜的地方。
多數基督徒均了解傳福音是教會的使命,但是對於「神國福音」的內涵,或是有心,或是無意並未能清楚地闡述,甚至加以規避。
小 A:
原來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是一個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為了教會的增長,多數的教會其實多數談論的是「成功神學」。教會就變成一個市集,它不但不能改變這個世界,為了遷就人群,教會反而被世界所改變。正如史賓諾沙所言,聖經言語是刻意寫成的隱喻寓言,人們似乎總是能朝對於自己有利的方向解讀。我想這就像是一把雙面刀刃,善意運用則能帶領人們進步,惡意扭曲則有集體霸凌之兮。
你認為如何清楚的闡述「神國福音」呢?
大 A:
它是一個新的「生活提案﹝proposition﹞」。人們必須放棄既有的生活方式,改採「神國」的生活方式,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它的詳情我認為描述在主禱文中。首先,我們要尊 神的名為聖,根據 神的旨意而不是個人欲求生活行事。按自己的需要收取糧食﹝出 16:16﹞,但求每日的溫飽,而不做不當的屯積。寬以待人,並以神的愛去愛人。不要受物質消費的誘惑,自然會遠離凶險的事物。最後,要將一切的榮耀歸給神。也就是活著,是為主而活;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 14:8﹞。
教會中,每個禮拜均以主禱文禱告,但是真的奉行這樣的生活方式的人幾希,而不要說推廣這個新的生活提案。 多數的人受洗之後依然我行我素,冀求在主的蔭護之下,可以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加充裕。鼓吹人把握有限人生,適當的享受,等到死了以後再到 神的右側,因此神國就這樣耽延下來了﹝彼後 3:9﹞。
小 A:
要人放棄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並不容易。
大 A:
人若不知悔改,只有繼續的生活在罪中,等待審判的來臨,屆時就沒有一人可以倖免。
改變確實不容易,就像是收割期水滿之日要渡過約旦河一樣困難。但是我們要相信 神的奇妙大工,效法走在前頭抬約櫃的祭司,堅定的踏出第一步。讓我們從自己做起,漸而影響周遭的眾人。相信 神必在我們前面趕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書 3:10-11﹞,成就祂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