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7, 2020

2020/10/28 第 153 回 - 堅定的踏出第一步

 

書 3:15-16 ... 腳一入水(原來約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漲過兩岸),那從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極遠之地、撒拉但旁的亞當城那裡停住,立起成壘;那往亞拉巴的海,就是鹽海,下流的水全然斷絕。於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對面過去了。

 

面對滔滔流水,神要以色列人堅定的踏出第一步,展開進入應許美地的序曲。摩西離開之後,神幫助在約書亞帶領之下的以色列人建立信心,向他們展現奇妙大工,再度帶領他們向前躍進。

大 A:

今天的經文 你有何看法呢?

小 A:

感覺以色列人蠻霸道的,要趕走迦南地原有的一切住民。

大 A:

這應該理解為一種譬喻,包括舊約中所記載殘暴的屠城故事,它們的要旨在說明信仰是不可打折扣的。這段文字所彰顯的乃是 神期待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可以「徹徹底底的」改變當地的習俗。讓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全數都能相信神,順服於神,“轉變﹝convert﹞”成為猶太人﹝書 3:10-11﹞。就如同妓女喇合一樣,因著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來 11:31,書 6:17﹞。

我們應該了解所謂的「以色列人」是一種以家庭為中心,世代傳承的“信仰”,血統卻不是主要的成分。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 2:8﹞,人因著信而得永生。

基督教與猶太教系出同源,基本差異在於前者強調「道成肉身」,相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 而希伯來文聖經則是強調「神的主權」,例如摩西求 神指示他“道”﹝出 33:13﹞,神則回答說:「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 33:19﹞,」感覺上比較隱晦,但是多出了空間與彈性。

兩者之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新約聖經的呈現方式比較溫和,講究包容,壞處是人若疏忽則很容易忽略「若不能與人“同得” 神為我們所預備的“更美的事”就不能完全﹝來 11:40﹞。」忽略這個重要的前提,尤其在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抬頭的時代,信仰上產生許多的偏差。教會非但未能改變世界,反而讓世界改變了教會。

小 A:

我跟璟雲曾彼此討論過,身為基督徒,我們每個禮拜去教會所為何事?去聽道理嗎?去交朋友嗎?

利用這個機會與你分享上週閱讀史賓諾莎介紹﹝Spinoza﹞的學習。他意見跟你一致,認為聖經的言語是刻意以隱喻性或是寓言性的風格來表達。目的不在理性的說服,而是吸引讀者發揮想像力。

但同時,他也對於教會當中偽善的信徒加以大力批判。他時常對於那些自誇信奉基督教/猶太教的人感到懷疑,他們表面上雖說要對所有人施予愛、喜樂、和平、節制、寬容,事實上他們卻總是彼此爭吵,甚至展現最深痛惡覺得仇恨。他們將聖經視為教條,然後以廣為世人所接受的方式加以詮釋,企圖廣結善緣,僅強調神的光明面,對於人性的醜陋則盡力加以掩飾。

我回想過去一年中,沒有經常的去教會禮拜的生活,並沒有因此感到內心貧乏,反而更加自在了。赫然發現,教會的必要性事實上沒有我原先以為的重要,甚至無法滿足我屬靈的餵養。

大 A:

教會還是歡迎唯唯諾諾的人。像我話多了,就遭到驅趕。

理論上,到教會應該是去操練在基督裡的生活,並將這樣的生活方式推廣出去。

人類的生活方式敗壞了 神美好的創造,因此世人皆為「罪人」。神的慈愛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差來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特別向我們顯明了摩西所冀求的“道﹝出 33:13﹞”,讓我們擔負最容易的軛與最輕省的擔子﹝太 11:30﹞。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耶穌基督一同埋葬,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 6:4﹞,自不可再活在罪中﹝羅 6:2﹞。換句話說,在教會中藉由受洗追隨耶穌基督,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林前 15:51﹞。我們要將「神國福音」告訴每一個人,引導人們“徹徹底底的”改變敗壞的價值追求,以成就一個 神所應許的世界,讓世界成為一個流奶與蜜的地方。

多數基督徒均了解傳福音是教會的使命,但是對於「神國福音」的內涵,或是有心,或是無意並未能清楚地闡述,甚至加以規避。

小 A:

原來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是一個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為了教會的增長,多數的教會其實多數談論的是「成功神學」。教會就變成一個市集,它不但不能改變這個世界,為了遷就人群,教會反而被世界所改變。正如史賓諾沙所言,聖經言語是刻意寫成的隱喻寓言,人們似乎總是能朝對於自己有利的方向解讀。我想這就像是一把雙面刀刃,善意運用則能帶領人們進步,惡意扭曲則有集體霸凌之兮。

你認為如何清楚的闡述「神國福音」呢?

大 A:

它是一個新的「生活提案﹝proposition﹞」。人們必須放棄既有的生活方式,改採「神國」的生活方式,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它的詳情我認為描述在主禱文中。首先,我們要尊 神的名為聖,根據 神的旨意而不是個人欲求生活行事。按自己的需要收取糧食﹝出 16:16﹞,但求每日的溫飽,而不做不當的屯積。寬以待人,並以神的愛去愛人。不要受物質消費的誘惑,自然會遠離凶險的事物。最後,要將一切的榮耀歸給神。也就是活著,是為主而活;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 14:8﹞。

教會中,每個禮拜均以主禱文禱告,但是真的奉行這樣的生活方式的人幾希,而不要說推廣這個新的生活提案。 多數的人受洗之後依然我行我素,冀求在主的蔭護之下,可以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加充裕。鼓吹人把握有限人生,適當的享受,等到死了以後再到 神的右側,因此神國就這樣耽延下來了﹝彼後 3:9﹞。

小 A:

要人放棄五光十色的現代生活並不容易。

大 A:

人若不知悔改,只有繼續的生活在罪中,等待審判的來臨,屆時就沒有一人可以倖免。

改變確實不容易,就像是收割期水滿之日要渡過約旦河一樣困難。但是我們要相信 神的奇妙大工,效法走在前頭抬約櫃的祭司,堅定的踏出第一步。讓我們從自己做起,漸而影響周遭的眾人。相信 神必在我們前面趕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耶布斯人﹝書 3:10-11﹞,成就祂的應許。

 







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2020/10/21 第 152 回 - 由摩西生死之謎中探窺神的旨意

 

申34:7 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

 

申 34:1-12 是申命記最後一章,明顯是一個後記,寫在摩西“死後”。也就是摩西上了尼波山, 神指給他看祂所應許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地,然後摩西即從地表上消失。經上記載摩西就死在摩押地,但是人死不見屍,世人中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埋骨之處,在 34:7 還畫蛇添足的強調摩西死時一百二十歲,仍然強健,視力很好,更是引人遐想。 

大 A:

今天的經文 平鋪直述,你感覺 神在跟你說甚麼話呢?

小 A:

摩西是一個偉人,但即便如此,人卻是有極限的,他在完成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使命之前離開了人間。

大 A :

你是否想過,以 神的大能,祂為何不讓功勳如此高的摩西進入迦南地呢?

小 A: 

對我來說,我接受它是一個歷史的敘述,未曾追究過它的理由。 

大 A:

上週 我們談到要知道 神的“道”,瞻仰神的“榮耀”唯一得途徑是看到神的背﹝出 33:23﹞ ,我們要藉著 神手的工作﹝詩 143:5﹞去知曉 神的永能與神性﹝羅 1:20﹞。今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在咫尺之間, 神竟然不讓功勳彪炳的摩西完成他一生的志業,成就 神對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做的應許。

神不是也打了自己的嗎? 

小 A:

言之有理,究竟是為什麼理由摩西不能進迦南地呢?

大 A:

主內多數意見認為因為摩西在尋的曠野,當會眾爭鬧的時候,違背了 神的命,沒有在湧水之地、會眾眼前「尊 神為聖」﹝民 27:14﹞。反而因一時的怒氣,擊石兩次,並責備背叛的會眾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民 20:10﹞。

他沒有尊 神為聖,且自我居功。

小 A:

我以前都不知道誒。

大 A:

雖然是多數意見,但卻不是唯一的可能性。 

另一種說法記在申命記的起頭,摩西表明因為以色列人的緣故,使 神向他發怒,而讓他不得進入迦南地﹝申 1:37﹞。 許多信仰的領袖,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 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所有人若不與他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摩西因為無法翻轉悖逆以色列人,受連坐而進不了迦南地。

小 A:

摩西還真是很冤枉。 

大 A:

這種說法應該也可以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生活在一個悖逆的世代,因此也是前途堪虞,進不了那流奶與蜜的地。

小 A:

那麼人生豈不是無解嗎?

大 A:

人類本來就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的。我們絕不能因此去盼望,而自甘墮落的隨波逐流,反而應該要更加賣力的傳揚「神國福音」。我們的使命是要使萬民作基督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 28:19﹞。

現實的生活上也是一樣,我們看見在政治上群魔亂舞,而我們一人身上只有一票,根本是孤臣無力可回天。但是每一票都算數,歷史上的變革就是這樣一票票的投出來的。因此,每一個基督的信徒,都要察驗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成為社會上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去匡正這個世界,而不要去效法這個世界﹝羅 12:2﹞

小 A:

Bingo, 所以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 神的榮耀,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羅 5:2-3﹞。

大 A:

還有其他可能的理由。

小 A:

願聞其詳。

大 A: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摩西為了安會眾的心,隱晦了 神的話語,不敢大膽講說,而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林後 3:12-13﹞

小 A:

將廢者是指誰呢?

大 A:

不能敬畏 神, 不能聆聽 神的話語的人。

隱瞞 神的話語是一項重大的過犯。我們做見證不能任意的添加或刪去,神必將災禍加在他的身上,或由生命書上將他刪去﹝啟 22:18-19﹞。

小 A:

這是一個合理的推斷。耶穌基督說,我們不能以利益去勾引一個人入教,而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太 23:15﹞。

大 A:

確實。

從今天的經文,讓我又有一種新的想法。

小 A:

又有什麼新發現呢?

大 A:

或許在當下摩西並沒有死,而是在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之後功成身退。

小 A:

這倒是一個很新鮮的說法,你的立論基礎是甚麼呢?

大 A:

有幾個線索可供研判。

首先、摩西的一生已經達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申 34:10-12﹞,在此激流勇退,留下一個“完美的”身影,似乎是一個好退場點﹝exit point﹞。其次、經文特別強調摩西死的時候,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 24:7﹞,怎麼會突然之間暴斃了呢?在者、人死見屍,不只在當時,直到今日沒有人知道摩西的埋骨之處﹝申 34:6﹞。在當時,摩西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位失蹤人口。

曠野 40 年的生活,建立了一切的律例、典章與誡命之後,摩西的世代也日漸凋零。新的世代興起,緊接著的工作是進入迦南地之後的各項征戰,將這樣的工作傳承給年輕力壯的約書亞自屬合理。站在 神的觀點,祂也希望以色列人可以擺脫對摩西的依賴,能夠剛強壯膽的去面對前面的道途。

小 A:

這樣的說法也不無道理,所以甚麼讓摩西進不了迦南地呢?

大 A:

都有可能,我們卻也不需要刻意的去猜測孰是孰非,倒是可以從摩西最終的結局中學習到以下四件事:

  1. 我們務必要尊 神為聖;
  2. 我們要賣力的傳神國的福音;
  3. 我們要誠實的作見證;
  4. 我們要能世代的傳承,不要眷念權位。

這是我從今天的經文中所領受到 神的話語。

小 A:

有趣。感謝聖靈的帶領讓我們在今天的禮拜中有這麼豐富的領受。


 

 

 


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2020/10/14 第 151 回 - 神的榮耀

 

出 33:13 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這民是你的民。」

 

摩西領受 神的召命,要領以色列人上迦南地去。過程中,硬頸的民竟然在摩西短暫的離開之後,拜起了金牛犢,致使 神非常的嫌惡,而要離棄這民。摩西為百姓向 神禱告,希望 神可以將“道”指示他,讓他可以教導百姓,討得 神的歡心。

大 A:

今天的經文 讓我看得一頭霧水,你有甚麼看法呢? 

小 A:

我感覺到摩西與 神的關係非常緊密。 

大 A:

是啊,他向 神要求了幾件事。首先,他祈求 神不要離棄他們,親自與他們同行;其次,他請求 神指示他相關的計畫;在者,他要 神顯出祂的榮耀給他看。

因為諸多的疑惑,我看了幾個聖經翻譯的版本﹝和合本、現中修訂本與ASV -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它們之間的用字有相當的差異,這讓霧色更濃,使我不知何以。 

先讓我們看 13 節,現中本將“道”翻譯成“計畫”,ASV 則翻譯成“ways” 。

假如我們向前翻到 19 節,現中本將“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翻譯成“我向我所揀選的人顯示慈悲憐憫”,這兩者間的味道似乎不太相像。ASV 的翻譯為“I will be gracious to whom I will be gracious, and will show mercy on whom I will show mercy”,比較趨近於和合本。它們大概的意思是主權在 神,神依實際的需要對各人採取個別的行動。

綜合比較,或許是摩西在經歷多次的波折,產生戒慎恐懼之心,他希望 神可以明確的指示他所以應對的“方式”,以免爾後再有亂子出現。 

個人認為和合本與 ASV 對第 13 節的翻譯比較容易讓人明白。神的“道”或是 神的方法就是 my way my rules。

另外,第 14 節,現中本將“安息”翻譯成“得勝”,應對於 ASV 則為“give you rest” 。三者交互比較,我認為它所傳遞的是神的同在讓我們得到出人意外的平安﹝腓 4:7﹞。

整個脈絡下來,經過摩西的懇求,神應允要親自與他們同行,這樣會帶給他們平安。安撫了摩西焦慮的心,至於如何的因應,神則強調那屬於祂的主權 -  祂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或許我們可以解讀為,不要倚賴律法稱義,而從恩典中墮落了﹝加 5:4﹞。

小 A:

哇,這下子霧氣稍微有些消散。感謝老爸的示範,多重譯本相互比對似乎可以協助聽聞神的話語。

這三個譯本對於第 18 節的翻譯則是相當一致的,摩西請求 神將祂的榮耀顯給他看。我們經常談論到神的榮耀,但是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抽象的概念,你認為甚麼是神的榮耀呢? 

大 A:

當然,沒有一個人可以全然通曉神的話語。因為每個人的經歷與境遇不同,他對文本會產生不同的解讀。經過多方的剖析與分享,可以協助我們打破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有更寬廣的領受。

至於甚麼是「神的榮耀」,聖經中例如以賽亞書 6 章,啟示錄 4 章的幾個描述,感覺是一個驚天動地的畫面,充滿了光芒與頌讚之聲。在當時,我相信這也是摩西所期待的景象,他需要一個至高、至大的 神能加持他的信心。

神的回答則耐人尋味,似乎祂顧左右而言他。回答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 33:19﹞。」

根深蒂固,人總是試圖將 神物化﹝objectify﹞,樣貌化。唯神無限充滿,無限細微,祂豈是凡人所能探窺之物。神向人顯明的就是「一切的恩慈」,藉由恩待人、憐憫人,祂我們蒙恩的時候,向人顯現出祂的榮耀。摩西等人對此並非全然沒有經驗,從在何烈山看到焚而不燬的荊棘開始,見證神在埃及所降下的十災,紅海開道、苦水變甜、由天而降的食物、磐石出水 ...,無一不是神所顯明的榮耀。

緊接著神對摩西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 33:20﹞,」再次顯明了 神的恩慈,祂苦口婆心的告訴摩西不要胡思亂想。因為 神在大作為的當下,必然是地動山搖,石破天驚的景象,那將是人們所無法承受的境地。所以當祂構工的時候,祂會出手遮掩保護我們。完成之後,手縮回去,人就得見祂的背,卻不得見祂的面。所以我們要追想古時之日,思想 神你的一切作為,默念 神手的工作﹝詩 143:5﹞。

基本上,神的同在或同行,讓我們得到出人意外的平安﹝腓 4:7﹞,致使人們幾乎感受不到 神的同在。摩西在此,與你、我兩人犯了相同錯誤。他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神蹟之中,卻渾然不知,還嚷著要看神蹟。

誠如保羅所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 1:20﹞。」人就是生活在神創造的神蹟之中,享受神「一切的恩慈」,卻老是將這一切視為當然,而一再的推諉,甚至崇拜起人所造奇形怪狀的偶像。

小 A:

所以說,我們乃是活在 神的榮耀之中,人活著本身就是神的榮耀。 

大 A:

敬畏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神,遠離偶像,我們就活在神的榮耀之中。否則就像硬頸的以色列人一樣,離棄神而找不到回家﹝天家﹞的路,而要面對永恆的滅亡。我們不要在意 神恩待誰,就如路加福音中的大兒子一樣,有神的同在﹝路 15:31﹞,卻感受不到 神的恩慈與榮耀。我們不要在意那些人得救,他是否值得,而是要時時鞭策自己過著得救的生活。

 

參考資料:Show Me Your Glory

 

 

 

 

 


Tuesday, October 6, 2020

2020/10/07 第 150 回 - 靠主喜樂

 

腓 4:4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喜樂,保羅在此一再的強調喜樂的重要。

如何能夠喜樂呢?不是儘做自己愛做的事,以滿足感官的愉悅。相反的,是要能克制對肉體與物質的慾望,凡事藉由禱告、祈求與感謝,讓眾人看到你謙讓的心,以領受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 4:5-7﹞。

大 A:

今天的經文 中,你領受了 神甚麼樣的話語呢?

小 A:

主已經近了,我們可以一無罣慮。

大 A:

如何能一無罣慮呢?

小 A:

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 4:6﹞。換句話說,若我們時常因著主喜樂,就能打從心裡感到平安。

大 A:

是啊,這是喜樂的根本。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 17:22﹞。喜樂讓人的身、心得到醫治。今天的經文中,我感受到腓力比教會中,在友阿蝶和循都基之間,似乎存在有一些保羅試圖想排解的紛爭。與一般人或是選邊站,支持“對的”一方,或是充當鄉愿好人,雙方各打 50 大板,強調教會“河蟹”的重要,企圖息事寧人的做法不同。保羅則要大家“靠主喜樂”,如何能“靠主喜樂”呢?

小 A:

不只是教會,"河蟹"的文化其實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得不到真正的平安。但就個人的教會經驗看來,遇到有爭論少有人願意探究其緣由,真心的去排解爭端。只是是利用會眾鄉愿的心理,做一些敷衍的承諾,存著忍耐幾天等風頭過了,表面上又相安無事。受到不平的人,只有默默的承受,使公義無法得到伸張。

請你分享如何“靠主喜樂”的看法。

大 A:

喜樂就是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如何“靠主喜樂”是我今天的學習核心。我將它歸納成為「喜樂三部曲」:

首先既要“靠主”,我們必須相信“主已經近了”。換句話說,我們要相信主的同在,祂是一切事務的主宰。

其次,當人與人之間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與其針鋒相對,彼此爭辯。不如各自表現謙讓,留給彼此空間。然後藉由禱告、祈求與感謝,將你所要的,或說是你的見解告訴 神,尋求 神的旨意。

再來就是平常要藉由思念與稱讚德行,並體行在保羅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事,以培養做人的基本修為﹝腓 4:8-9﹞。

小 A:

哇,好棒的歸納啊。感謝神。

大 A:

就今天的學習,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靠主喜樂”?

小 A:

不要怨天尤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7pupu”,要退一步海闊天空。

大 A:

是的,我們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雅 1:19﹞。」不要動不動臉就腫得跟麵包一樣。

另外,我覺得凡事要多觀察,看到好的德行,就要學習,不好的事就要引以為戒。

小 A:

是啊,不要有玻璃心,見不得他人好。

大 A:

反而應該「以感謝為祭獻與 神,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詩 50:14﹞」。不要自以為是,而應該要更新心意,以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 12:2﹞。 

我舉一個更貼切的例子說明。當你成家以後,夫妻或許會一時鬧憋扭。你知道的爭論的時候往往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對方,假如你們能共同“靠主喜樂”,讓 神來引導家庭的生活,必可得到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 - 極大的喜樂。

小 A:

哈利路亞,讓我們父女間先操練“靠主喜樂”。